初夏的宋市,空气中已经弥漫着暑气。宋氏集团顶层会议室内,气氛却比窗外的天气更加灼热。巨大的城市规划图铺满了整面墙壁,其中用红色记号笔圈出的三块地块格外醒目——这就是购物广场项目的备选用地。
“一号地块位于新城区核心区,规划配套完善,但地价最高,竞争也最激烈。”杨帆用激光笔指着地图,“二号地块在传统商圈边缘,拆迁难度大,但地理位置优越。三号地块就是我们之前看中的城东工业区改造地块,发展潜力大,但需要配套先行。”
林薇凝视着地图,目光最终停留在三号地块上:“这里,才是真正适合我们长远发展的地方。”
初探风声
项目意向刚传出,市场的反应比预想的更为激烈。
最先打来电话的是永业地产的老板王永业:“林总,听说你们要开发购物广场?要不要考虑和我们合作?我们在城南有块不错的地...”
接着是几家外地开发商的探询电话,语气中都带着试探。
更让人意外的是,市规划局的李副局长亲自来到宋氏集团。“林总啊,”他喝着茶,语气亲切中带着官方的谨慎,“市里很支持你们这个项目,不过现在有好几家企业都对这块地感兴趣...”
楚瑶敏锐地察觉到话外之音:“李局的意思是...?”
“公开招拍挂,价高者得。”李副局长放下茶杯,“这是规定。”
送走李副局长后,会议室陷入沉默。
“如果纯粹拼价格,我们不一定有优势。”杨帆分析道,“外地那些大开发商,资金实力比我们雄厚得多。”
策略调整
面对不利局面,林薇迅速调整策略。
“我们不能只把自己当作开发商,”她在内部会议上说,“要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
她组织团队重新梳理项目方案,着重突出项目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创造就业、提升商业能级、改善区域形象...
同时,她亲自拜访了退休的前任市长,请教城市发展经验。
“小薇啊,”老市长语重心长,“你要让领导们看到,这个项目不只是宋氏的项目,更是宋市的机遇。”
这个建议让林薇豁然开朗。
首轮交锋
第一次土地推介会上,竞争态势明显。会议室里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开发商代表,个个志在必得。
当规划局介绍到三号地块时,现场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这块地我们势在必得。”一个来自深圳的开发商代表高声说,“我们计划在这里建设深南集团在华北地区的旗舰项目。”
另一个北京来的开发商立即接话:“我们集团已经做了详细规划,将打造一个集商业、办公、酒店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轮到宋氏发言时,林薇没有急于展示宏伟蓝图,而是先播放了一段精心制作的视频。视频中,宋市的老街巷、传统市场、市井生活一一呈现,最后才过渡到购物广场的设计方案。
“我们不仅要建设一个商业项目,”林薇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更要打造一个能够承载宋市记忆、展现宋市未来的城市客厅。”
这个独特的开场,让在场的政府官员频频点头。
幕后运作
推介会后,真正的博弈才刚开始。
林薇亲自带队,拜访了分管城建的副市长。没有在办公室,而是选择在宋氏的一家社区超市见面。
“张市长,您看,”林薇指着超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这就是宋市老百姓的真实需求。我们想要建设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商业中心,而是服务百姓生活的城市空间。”
张副市长若有所思:“其他开发商承诺的税收贡献更大...”
“但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特别是为本地人。”楚瑶适时递上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而且,我们会保留并升级现有的‘宋记’、‘木兰’等本地品牌,这些都是宋市的骄傲。”
与此同时,杨帆也在进行另一场重要的谈判——与银行的贷款洽谈。
“这个贷款额度,已经超出我们通常的授信范围了。”银行行长面露难色。
杨帆不慌不忙地展示着宋氏集团的财务数据和项目可行性分析:“请看,这是我们过去十年的经营数据...这是项目的现金流预测...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偿还贷款。”
意外搅局
就在谈判进入关键阶段时,一个意外消息传来:一家外资企业突然加入竞争,报价高出宋氏百分之二十。
“这下麻烦了,”宋卫国焦急地说,“外资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比我们大得多。”
更糟糕的是,有传言说这家外资企业承诺在拿地后,将引入多个国际一线品牌。
“我们不能自乱阵脚。”林薇保持着冷静,“外资有外资的优势,我们有我们的特色。”
她立即召集核心团队,连夜修改方案,着重强化项目的本土特色和社会效益。
巧妙破局
转机出现在一次政企座谈会上。林薇作为本地企业代表发言,她没有直接谈项目,而是讲述宋氏在宋市二十六年的发展历程。
“从一家小卖部,到今天的集团公司,宋氏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这片土地的滋养。”她的声音充满感情,“我们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街道,了解这里的每一位顾客。我们知道宋市人民需要什么,期待什么。”
她展示了一组数据:宋氏集团百分之八十的员工是本地人,每年为地方贡献税收超过千万,带动就业数千人...
“我们想要建设的不只是一个商业项目,更是对这座城市的回馈。”这句话打动了许多在场的政府官员。
会后,张副市长特意留下林薇:“林总,你们方案中提到的‘保留工业记忆’的设计理念,领导们很感兴趣。”
决胜时刻
土地招拍挂当天,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拍卖厅里坐满了各路开发商的代表,宋氏团队坐在前排,每个人手心都捏着汗。
起拍价五千万,每次加价不低于一百万。
“五千一百万!”
“五千三百万!”
“五千五百万!”
价格很快突破七千万,竞拍者逐渐减少,只剩下宋氏、深圳开发商和那家外资企业。
当价格叫到八千五百万时,深圳开发商退出竞争。
“九千万!”外资企业的代表举牌。
杨帆看向林薇,她轻轻点头。
“九千一百万!”杨帆举牌。
外资企业代表犹豫了一下,再次举牌:“九千三百万!”
这个价格已经接近宋氏的底线。所有人都看向林薇。
她没有立即举牌,而是站起身,向拍卖师示意:“请问我可以再做一次陈述吗?”
这个意外的请求让全场愕然。在征得同意后,林薇走到台前: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这个价格已经超出了项目的合理价值。但我们仍然愿意继续竞拍,不是因为我们有更多的资金,而是因为我们有更深的感情。”
她展示了几张设计图:“在我们的方案中,将保留原工业区的部分建筑元素,建设一个工业记忆广场;我们将拿出百分之五的面积,无偿支持本地非遗项目的展示和传承;我们承诺,项目建成后,将为原工业区下岗职工提供优先就业机会...”
这些承诺,让在场的政府官员频频点头。
外资企业代表在交头接耳后,没有再举牌。
“九千三百万,第一次!”
“九千三百万,第二次!”
“九千三百万,第三次!成交!”
锤声落下的那一刻,宋氏团队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
余波未平
然而,拿地只是第一步。
签约仪式后,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原工业区的职工安置、周边居民的拆迁补偿、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每一个问题都复杂棘手。
“这才是真正的考验。”林薇在项目启动会上说,“我们要让所有人都感受到,这个项目带来的不仅是商业利益,更是生活品质的提升。”
她亲自带队,挨家挨户走访受影响居民,听取他们的诉求;与政府部门反复沟通,争取最好的安置政策;与设计团队深入研究,优化项目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宋氏“诚信、团结、不忘本”的价值观得到了充分体现。很多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居民,在了解宋氏的处理方案后,态度逐渐转变。
新的开始
三个月后,项目奠基仪式隆重举行。仪式上,不仅来了政府领导、商业伙伴,还有很多宋市的普通市民。
张副市长在致辞中说:“这个项目之所以选择宋氏,不仅因为他们的出价,更因为他们的诚意和责任感。”
林薇在发言中承诺:“我们会用宋氏二十六年的信誉保证,把这个项目建设成宋市的新名片,不辜负这片土地的期望。”
奠基培土时,林薇特意邀请了几位原工业区的老职工一起参与。这个细节,被当地媒体广泛报道,称赞宋氏是“有温度的企业”。
夜幕降临,林薇独自站在项目工地前。推土机已经进场,昔日的厂房正在拆除,但那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工业元素将被精心保留。
“我们做到了。”楚瑶走到她身边。
“不,”林薇望着远方,“这只是一个开始。”
土地的博弈结束了,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对宋氏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商业项目的开始,更是一个企业迈向新高度的起点。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宋氏用智慧、诚意和责任感,赢得了关键的发展机会。而这一切,都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