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蝉鸣撕开了清晨的寂静,王秀兰在灶台前忙碌,铁锅与木铲碰撞出细碎声响。她往灶膛里添了把干柴,火苗“腾”地窜起,映得她眼角的细纹愈发清晰。丈夫李志国去城里打工已有三年,如今女儿朵朵在镇里上初中,寄宿学校的费用压得她不敢多歇,天不亮就得起来喂猪、拾掇菜园。
晾衣绳上的蓝布衫被风吹得轻轻晃动,那是秀兰结婚时的嫁衣改的。她下意识摸了摸衣襟处的补丁,想起结婚那天志国说的话:“等咱攒够钱,盖栋楼房,让你和孩子过上好日子。”这些年,汇款单倒是定期寄来,可每次视频,丈夫的脸总被工地的安全帽和灰扑扑的口罩遮去大半。
“妈!我走啦!”朵朵背着书包从堂屋跑出来,马尾辫一甩一甩的。秀兰赶忙从兜里掏出个煮鸡蛋塞进女儿手里,“在学校别饿着,想吃啥就跟妈说。”看着女儿蹦跳着消失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她才转身进屋收拾碗筷。
村里的留守妇女不少,秀兰常和隔壁的李婶、村头的周芳聚在村口唠嗑。日头毒辣的午后,几人搬着小板凳坐在老槐树下,李婶嗑着瓜子叹气:“俺家那口子半年没回来了,打电话说工地忙。前儿个视频,娃都快不认识他爹了。”周芳低头纳鞋底,小声嘟囔:“我家那位倒是每月回一趟,可待不了两天又走,说多挣点钱给娃买奶粉。”
秀兰望着远处的麦田发呆,她何尝不想让志国多回来看看?可每次话到嘴边又咽下——城里开销大,来回车费够买半个月的菜。手机相册里存满了女儿的照片,她总想着等志国回来,一起慢慢翻看。
日子平淡如水,却在某天被打破。那天傍晚,秀兰喂完猪准备做晚饭,听见院门外传来摩托车的轰鸣声。推门一看,是同村的光棍赵大柱,他歪戴着头盔,咧嘴笑道:“秀兰,我路过镇上,看有新鲜的葡萄,给你捎了两斤。”秀兰慌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这多破费。”赵大柱却径直把葡萄放在石桌上,“都是邻居,客气啥!”说完跨上摩托扬长而去。
此后,赵大柱来得愈发频繁。有时送把青菜,有时帮着修修漏雨的屋顶。村里渐渐传出风言风语,说赵大柱对秀兰有意思。秀兰听了心里发堵,可又不好说什么。她给志国打电话,话到嘴边又变成:“家里都好,你在外面注意身体。”
秋收时节,村里热闹起来。秀兰一个人在地里掰玉米,汗水湿透了后背。正累得直不起腰时,赵大柱开着三轮车来了,二话不说就跳进地里帮忙。两人忙活了一下午,装满玉米的三轮车晃晃悠悠往家走。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秀兰望着赵大柱的背影,心里乱成一团麻。
这天夜里,秀兰翻来覆去睡不着。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墙上,映出她紧锁的眉头。她想起结婚时的誓言,想起志国离家时的承诺,可这漫长的等待,让她心里的防线一点点松动。手机在枕边震动,是志国发来的消息:“工地要赶工期,今年过年怕是回不去了。”她盯着屏幕,泪水无声地滑落。
周芳看出了秀兰的心事,拉着她到自家后院谈心。“秀兰,咱这些留守媳妇的苦,谁能懂?”周芳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苗照亮她眼底的疲惫,“可日子还得往前过。赵大柱人看着踏实,要是对你真心……”
“别说了!”秀兰打断她的话,“我和志国是夫妻,再难也得守着这个家。”话虽这么说,可每当夜深人静,她总会想起赵大柱憨厚的笑容,想起他默默帮忙时的身影。
变故来得猝不及防。那天秀兰正在给朵朵缝补校服,村长急匆匆找上门:“秀兰,志国在工地出事了!”她只觉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地。赶到医院时,志国躺在病床上,右腿打着石膏,脸色苍白。原来他在高空作业时没系好安全绳,摔了下来。
住院的日子里,秀兰日夜守在病床前。志国愧疚地说:“对不住你,本想多挣点钱,没想到……”秀兰握着他的手,泪水滴在被子上:“人没事就好,钱咱慢慢挣。”赵大柱得知消息后,常来医院帮忙,给志国带些炖汤,帮秀兰跑跑腿。志国看在眼里,心里五味杂陈。
出院后,志国不能再干重活,只能留在家里。起初,夫妻俩相对无言,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纱。直到有天夜里,志国突然说:“秀兰,我知道赵大柱对你好。这些年让你受苦了……”秀兰捂住他的嘴:“别说傻话,咱们是一家人。”
日子在磨合中慢慢变好。志国在村里开了间小卖部,秀兰依旧操持着家里的农活。赵大柱后来也成了店里的常客,大家渐渐熟络起来,那些流言蜚语也随风消散。朵朵放假回家,看着父母忙碌的身影,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着院子,秀兰坐在门槛上择菜,志国在屋里整理货物。远处传来孩子们的嬉笑,朵朵和小伙伴在雪地打闹。秀兰望着这熟悉的场景,心里满是踏实。生活或许曾让她迷茫、痛苦,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再难的日子也能熬出甜来。
夜深了,秀兰和志国坐在床头聊天。“等攒够钱,咱把房子翻新一下。”志国说。秀兰靠在他肩上,轻轻“嗯”了一声。窗外,月光如水,洒在这个宁静的小村庄,照亮了无数留守家庭的梦,也照亮了他们相濡以沫的未来。
春去秋来,时光流转。小卖部的生意越来越好,朵朵也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村里的留守媳妇们依旧会聚在老槐树下唠嗑,只是话题里少了抱怨,多了希望。秀兰偶尔会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想起赵大柱的帮助,更想起自己坚守的初心。
一天,朵朵从学校带回一张奖状,是作文比赛一等奖。作文的题目叫《我的爸爸妈妈》,她在文中写道:“虽然爸爸曾为了我们在外奔波,妈妈独自扛起家里的重担,但他们的爱从未缺席。那些艰难的日子,反而让我们的家更加温暖。”秀兰读着读着,泪水模糊了双眼。
志国揽过她的肩膀,轻声说:“以后,我哪也不去,就守着你们娘俩。”秀兰靠在丈夫怀里,露出幸福的笑容。院子里,那棵老槐树又抽出了新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见证着这个普通家庭的蜕变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