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
我宣布,剧组杀青!
当导演潘安子喊出这句话时,片场周围的工作人员爆发出一阵欢呼。
哥,杀青啦!周冬玉说完这句话,把俞良搂得更紧了。
杀青戏是两人在府内的亲密对视戏,外加一个吻戏。
标准的happy ending,圆满结局。
当然,这一幕并非最后的片段。最后的片段是俞良骑马带着周冬玉在田野里驰骋的画面。
不过这段不是实景拍摄,而是后期合成的,而且早就拍完了。
俞良对小姑娘的亲昵举动并不在意,只是抬头望向漆黑的夜空。
心中感慨,自己又拍完了一部戏。
同时也在回忆拍这部戏的一些经历。
同时也在回忆拍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不过确实没有太多值得回味的瞬间,就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拍摄。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周冬玉和赵莉莹之间的小摩擦,但在领导的警告下,两人也没再闹出什么幺蛾子。
相比之下,反倒是这部电影的剧情给他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只能说于证不愧是于证,《宫锁沉香》将狗血、虐恋、姐妹反目、宫廷灰姑娘等元素完美融合。
平心而论,先不论电影质量如何,单是能把这么多元素融会贯通就是种本事。
要不是于证能成大编剧呢。
当然,这部电影也绝非烂片。
甚至在俞良看来,在同类题材中算得上优秀之作。
虽然充斥着狗血和虐恋,但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都可圈可点。
肯定会受到特定观众群体的喜爱。
不过既然定位明确,俞良也做好了挨骂的心理准备。
因为刚才也说了,这类影视剧有固定的受众人群,但这种类型的影视剧容易挨骂。
甚至有的人连看都没看过就骂,演员自然会被牵连。
举个例子,《一起来看流星雨》。
好吧,这确实是个无脑片。
但收视率却出奇地高,深受年轻观众喜爱。
不过讨厌这类剧的人同样不少,所以主演们至今仍被贴着无脑偶像剧的标签。
俞良可能也会面临类似处境。
当然,情况或许会好些,就算挨骂也不至于被贴标签。
毕竟他不是靠偶像剧出道的。
之前提到的那几位从出道就演偶像剧,自然容易被定型。
所以大概率会被质疑为什么接这种。
对他的演艺事业应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因此俞良并不怎么担心。
再说了,要骂也是先骂周冬玉~
而且周冬玉也不一定是首当其冲。
毕竟前面还有个于证挡着呢~
说实话,虽然大众对于证评价不高,但在俞良看来,合作过的演员很少会讨厌他。
于证就像《植物大战僵尸》里的大坚果,把伤害全扛了。
这不得说句仁义。
但说句实在的,即便真的会受比较大的影响,这部戏他也非接不可。
要知道,他接这部戏,可是为了拿下《鬼吹灯》下册电视剧改编权。
所以就算是烂片也得接。
而且俞良早就有心理准备拍烂片。
想要维持好人缘,就不能只接好剧本。
津市呼保义这一块的。
...
“行了行了,快松开,去换衣服了,一会儿还有杀青宴呢。”
见周冬玉抱了这么久还不松手,俞良无奈地提醒道。
嘿嘿。周冬玉笑了笑,不过在松手前,她挑衅地看了眼不远处的赵莉莹。
虽然两人表面上已经相安无事,但有的时候还是会互相较着劲,只不过不显眼罢了。
其实赵莉莹一直在看着,但对周冬玉的举动不仅不生气,反而觉得可笑。
毕竟她和俞良已经深入交流过多次,周冬玉这样她只觉得幼稚。
而且杀青在即,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中,懂事的赵莉莹更不会计较。
但当俞良和周冬玉走下片场分开时,赵莉莹还是准备迎上去。
不过俞良却突然转向,跟在了周冬玉后面。
当然,俞良不是去找周冬玉,而是去见杜杨。
今天是杀青的日子,制片人到场也很正常。
杜总~俞良笑容灿烂地打招呼。
杜杨也热情回应。
良良啊,刚才演得真不错。
也就一般水平~
......
随后两人展开短暂商业互吹,很快就聊到了电影的事。
不过不是关于《宫锁沉香》,而是《唐人街探案》。
而且也不是谈投资,因为在俞良拍戏期间,濮伦和庞莉唯已经按照他的要求,和中影、万达谈得差不多了。
俞良这边出五百万,中视的八百万也已确认。
总投资5000万,还差3700万的缺口。
濮伦召集两家代表开会,最终决定一家一半,各投1850万。
至此,拍摄资金都解决了。
说句实在的,俞良都没想到能那么顺利。
不过这些钱不会一次性打给剧组账户,和片酬一样都是分期到账。
但不会影响到拍摄,因为很多剧组花销款项都是拍完之后再结,而且中影、万达和中视这三家基本上不会撤资,所以放心就行。
还有一件事儿,之前说过这次投资方不会干预拍摄,但除了中视之外,万达和中影还是有些要求的。
不过都是合情合理的要求。先说万达,他们想让周冬玉出演一个角色。其实万达还没来得及提要求,就被俞良抢先安排了。
他早就定下周冬玉演思诺。
不过有个小插曲,杜杨原本想让周冬玉演戏份更多的阿香。
但正如之前所说,周冬玉不适合阿香这个角色。俞良亲自给杜杨打电话解释,表示思诺这个角色更容易让人记住,加上周冬玉本人也倾向演思诺,这才作罢。
其实吧,俞良一直都挺纳闷的,杜杨为什么会那么照顾周冬玉。
两人私底下真的只是干母女关系这么简单吗?
还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就算是亲闺女也不至于这么捧吧。
当然,虽然好奇,但俞良也不可能过问。
毕竟在娱乐圈,谁还没点...小秘密。
说回正题。
中影的要求也很合理:希望担任电影发行方。
其实不用中影提,俞良本来就打算让中影负责发行。
毕竟中影是国内最大最权威的发行方,又是投资方之一,发行《唐探》时自然会更加尽心。
所以两家投资方的要求都妥善解决了。
不过说句实在的,最让他省心的还是好大姐,真是什么要求都没有,纯投资。
所以为了报答好大姐,俞良内心更加坚定要好好搞《唐探》,争取来个高票房,让大姐对公司有个好交代,而且还能帮大姐在公司提高声望。
好大姐爬的越高,那他也好了~
不过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儿还没谈。
那就是份额。
这就需要俞良回北京后,召集几家代表一起协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