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尘封宝箱求秘法,一部真经见大道
常掌柜觉得自己在这里意义不大了,就想回去自己门内告知一声,毕竟自己结丹了!
她的决断来得快,去得也快,突如其来的的就想离开了。
她起身告辞时,汪细卫却愣了一下,下意识地回忆着刚才的对话,生怕自己哪句不经意的话,惹常掌柜不高兴了。
常掌柜何等人物,久历风霜,一眼便看穿了他眼中的疑虑。
她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过来人的通透。
“和你没关系呢。我结丹是大事,能早一刻回去向门内禀报,安排或许就天差地别。此事耽搁不得。”
她的话语干脆利落,将汪细卫心里的疑虑轻轻消去。
涉及到旁人门内机密,汪细卫自知分寸,便不再多言,只郑重道:“那常掌柜一路保重,设备之事,拜托了,请常掌柜多费费心。”
常掌柜颔首,转身又与潘高园告别。
她从随身的锦囊中取出两件玉器,一件是雕工圆润饱满的玉豌豆夹,寓意多子多福;另一件是线条流畅、小巧精致的凤佩。
她将玉器塞到潘高园手中,柔声嘱咐:“给两个孩子贴身戴着,能保个平安。”
潘高园捧着那温润剔透的玉器,只觉得入手生温,好像很珍贵的样子。
她心里翻江倒海,涌起无数念头,原本担心她和汪细卫双修、拐跑汪细卫的念头这些天一直在脑海里盘旋。
此刻听到常掌柜的要离开,农村女人的质朴与淳厚让她只会笨拙地挽留:“常掌柜,这……这太贵重了!您好不容易来一趟,怎么也得游玩几天再走啊!”
常掌柜只是笑着摇摇头,“高原妹子,咱们是合作伙伴,以后有机会会常来看你们和孩子的呢!”
三言两语便化解了潘高园的挽留,收拾好自己简单的行囊,在汪细卫一家人的注视下,孑然一身,沿着村道,身影很快消失在山路的拐角。
常掌柜的离去,让院子似乎瞬间安静了不少。
汪细卫虽有些不解她为何突然告辞,但听她提及结丹之事关乎门内,便也释然,不再深究。
夜里,他依旧带着潘高园去附近山顶修炼,那处天坑洞穴虽好,但距离稍远,他若前往,家中便只剩三个孩童,终究放心不下。
不过,翌日清晨,天光未亮,汪细卫便早早起身。
他昨天早上觉得在那天坑洞府内,尤其是天光自穹顶倾泻而下时,自己的混沌金丹会异常活跃,修炼效果更佳。
于是,他施展身法,快速赶往那处隐秘洞穴。
在灵气氤氲的天坑底部修炼完毕,周身灵力充盈,神清气爽。
他正欲离开,目光却落在了环形廊道上那最后一个尚未探查的洞口。
上次因辅助海韵道长结丹,竟将此事忘在脑后,今日得闲,正好一探究竟。
他迈步走向那条通道。
与之前走过的路径不同,这条通道的石壁异常光滑,仿佛被能工巧匠精心打磨过,触手冰凉细腻,不见丝毫凿痕。
通道笔直向内延伸,走了约莫三百米,前方豁然开朗,一个巨大的石室出现在眼前。
这石室极其空旷,比之前所见任何一间都要宏大。
奇异的是,此处并无外面那般浓郁的灵气,反而给人一种庄严肃穆、恢弘大气之感。
室内空气却依旧清新,不知通风口隐藏在何处。
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尘,踩上去留下清晰的脚印。
室内的所有陈设,竟全是由石头雕琢而成:宽大的石桌、敦实的石凳、光洁的石床、刻画着云纹的石头屏风、靠墙而立的石头柜台……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两侧的岩壁上,开凿出了一排排整齐的储物架,上面密密麻麻地摆放着许多古旧的木箱。
与外面那些早已腐朽的木器不同,这些木箱虽然蒙尘,却依旧保持着完整的形态,只是色泽暗沉,显得年代极为久远。
汪细卫踏入石窟,行走在平整如镜的石地上,内心震撼不已。
这绝非天然形成,而是凭人力一凿一斧开凿出来的巨大空间,其间耗费的心力与时间,简直难以想象!
他不禁对曾经居住于此的前辈高人,生出了无限的敬仰与好奇。
他想起外面厅堂石桌上那个蕴含道意的“道”字,便快步走到这石室中央的石桌前。
他深吸一口气,运起一丝灵力覆于掌心,缓缓拂去桌面上厚重的灰尘。
果然,桌面上也刻有字迹!
他凝神看去,是两行苍劲古朴的文字:“吾悟道即远离,此留余物于有缘人!”
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某种天地至理,笔划间道韵流转。
汪细卫下意识地放出神识去感知,只觉得神识如同撞入一片浩瀚星海,一阵剧烈的眩晕感袭来,让他踉跄了一下,连忙收回神识,不敢再看。
心中骇然:仅仅是残留的刻字,竟有如此威能!
他定了定神,开始仔细打量整个石窟。
这里空间极大,若是合理规划,容纳百余人恐怕都绰绰有余。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些储物的石架和密密麻麻的木箱上。
一位能够悟道飞升的仙人留下的东西,会是什么呢?
功法秘籍?
神兵利器?
还是灵丹妙药?
无论哪一样,都足以让人疯狂。
他走到一个木箱前,用手搭上箱盖,抹去表面的灰尘。
箱体入手冰凉沉重,远超寻常木料。
他用力试图掀开箱盖,然而,那看似普通的木盖却纹丝不动,仿佛与箱体浑然一体,沉重得如同巨石。
“咦?” 汪细卫大感诧异,他如今已是金丹修为,双臂之力何止千斤,竟打不开一个木箱?
他不信邪,又换了个箱子尝试,结果依旧。催动灵力于手掌,再次发力,箱盖依然紧闭如初。
“怪事了!” 汪细卫皱起眉头,挨个试了过去。
他从中间开始,一个个箱子尝试开启。
这些木箱样式古朴,大小不一,但无一例外,这一排的木箱全都无法打开。
他仔细数了数,整整九九八十一个木箱,整齐地排列在石架上。
“九九八十一……这数字,怎么跟唐僧取经的磨难数一样?” 汪细卫心里嘀咕,有些哭笑不得。
“这前辈高人莫不是也在考验人?看得见,摸得着,就是打不开,这不是存心眼馋人嘛!”
他耐着性子,从最外层到最里层,一排排,一个个地尝试。
手臂因多次发力而微微发酸,心情也从最初的期待、兴奋,逐渐变得有些焦躁和无奈。
直到他来到最后一排,尝试最后一个,看起来最不起眼的角落里的木箱时——
“啪嗒!”
一声轻响,箱盖竟应声而开!
这突如其来的成功让汪细卫自己都愣了一下。
自己已经不抱希望了,灰尘都没有擦拭,就是尝试一下,居然打开了?
看着那空气中飞舞的灰尘,他赶紧双手抱住这个唯一能打开的木箱,将其搬到中央的石桌上。
他迫不及待地向箱内看去,只见箱底静静地躺着一本线装古籍,除此之外,空无一物。
“就……一本书?”
汪细卫心里不免有些落差,暗自吐槽。
“搞这么大阵仗,用了这么结实的箱子,还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宝贝,结果就一本薄薄的书?至于嘛!”
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小心翼翼地拿起那本古籍。
书页的材质非纸非帛,触手柔软而坚韧,似绸似绢,泛着淡淡的黄色。
封面上是三个手写的古朴大字——《道德经》。
“《道德经》?”
汪细卫听说过这个名字,知道是古人老子所着,但具体内容却从未读过,只知道似乎很深奥。
他怀着几分好奇,轻轻翻开了书页。
一股淡淡的、仿佛跨越了无数岁月的墨香飘入鼻息。
首页便是“道经”二字,下面用小隶书写着开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奇异的是,这些文字与他平日所学的简体字虽有差异,但他目光所及,字义便自然而然地浮现在心间,不仅懂了字面意思,连其中蕴含的深远意境、辩证思维也如同清泉般流入心田,让他瞬间明悟。
“这……我居然能无师自通?” 汪细卫感到十分惊奇。他压下心中的讶异,继续往下翻阅。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第四章……他一章章地读下去,心神完全沉浸其中。
书中所述,并非具体的修炼法门,而是对宇宙本源、万物规律、处世之道的深刻阐述。
那些关于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的辩证关系,关于“无为而无不为”、“上善若水”、“致虚极守静笃”的智慧,如同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他心中许多以往想不通、看不透的迷雾。
当他读到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时,心头如同被重锤敲击,震撼不已!
他迫不及待的又翻阅了后面的德经,心态更加通透!
他原本或许还存着找到某种厉害功法或法宝的心思,但此刻,这薄薄的一本《道德经》,却为他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宏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它教会他如何辩证地看待世间万物,如何理解矛盾与统一,如何顺应自然之道。
这比任何具体的修炼功法,都更接近“道”的本质,对他未来的修行之路,无疑具有正本清源、指明方向的巨大作用!
汪细卫缓缓坐在冰凉的石凳上,将刚才所读、所悟的内容,在脑海中细细反刍、消化。
他结合自身的经历,从山村生活到踏入修行,从人际交往到力量运用,许多困惑豁然开朗。
直到他确信自己真正理解了这些篇章的精髓,才小心翼翼地将这本珍贵的经书放回箱底。
就在书籍归位的刹那,“咔”一声轻响,箱底竟弹出一块薄薄的木板,严丝合缝地盖住了下方的书籍。
石板上方,赫然出现了一张折叠的、颜色泛黄的信笺。
汪细卫心中一动,拿起信笺展开,上面是同样古朴却清晰的字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乃知也!汝能懂,则可取第二只箱,另有机缘!”
“这是……通关文牒?”
汪细卫哑然失笑,没想到这位前辈高人还设置了这样的环节。
读完并理解了第一本书,书归原位才算通过第一关,获得了开启第二个箱子的资格?
他将空箱子合上,依言放回了原处。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旁边那个刚才无论如何也打不开的第二个木箱。
心中涌起强烈的好奇与期待:这第二个箱子里,又会藏着怎样的机缘?
要不要现在就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