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金融市场的雪崩(纽约、伦敦、东京、上海…)
开盘即崩盘:消息传来时,正值欧美市场开盘或亚洲市场交易时段。全球主要股市毫无悬念地全面断崖式下跌,多次触发熔断机制。与太空产业、国防军工相关的股票暴跌,而黄金、能源、大宗商品等避险资产价格飙升。
美元与人民币:美元汇率剧烈波动,市场对美国霸权根基产生疑虑;人民币汇率承受压力,但显示出韧性。
“轨道经济”停滞:全球太空商业活动(卫星发射、太空旅游、小行星采矿)几乎陷入停滞,保险公司紧急叫停相关保单,投资者恐慌性撤资。“这场战争摧毁的不是几艘战舰,而是人类刚刚起步的太空时代经济。” —— 某国际财经媒体评论。
二、 美国本土:从震惊到悲愤(华盛顿特区、各主要城市)
白宫与五角大楼:
气氛凝重如铁。总统紧急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会议室里,军方强硬派力主立即升级报复,甚至有人提及“更广泛的选项”(核暗示),但理智派则强调“赤龙号”尚存,中国太空军实力未受根本性打击,需谨慎评估。
总统面向全国的电视讲话:面色沉痛,语气坚定。他确认了“秃鹫号”的损失,称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之一”,赞扬舰员的英勇,誓言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扞卫美国及其盟友的安全与利益”,但措辞谨慎,未明确宣布下一步具体行动,为外交留有余地。
民众情绪浪潮:
媒体风暴:所有主流媒体中断正常节目,全程跟踪报道。新闻画面循环播放“秃鹫号”昔日的雄姿、舰员家属的悲痛画面,以及(模拟的)爆炸瞬间。标题充满悲情:“我们的巨人倒下了”、“苍穹之殇”。
社会悲愤:举国上下陷入巨大的悲痛和愤怒。各大城市自发出现悼念活动,国旗降半旗。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对中国的强烈谴责和复仇呼吁。同时,反战游行也开始出现,人们高举“不要再送我们的孩子去太空送死”、“结束这场疯狂的战争”的标语,与主战派民众发生零星冲突。社会撕裂加剧。
“秃鹫号”的母港——圣迭戈:
整座城市被哀伤笼罩。港内,为“秃鹫号”预留的泊位空空如也。成千上万的舰员家属聚集在码头,哭泣、等待、祈祷奇迹,但最终等来的是官方确认的噩耗。悲恸欲绝的场景通过电视信号传遍世界。
三、 中国国内:谨慎的胜利与内部的担忧(北京)
官方定调:官方报道措辞极其克制。宣布了“我在近期轨道防御作战中取得重大战术胜利,成功击退来犯之敌”,强调行动的自卫性质,向牺牲官兵致哀,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重回谈判解决争端的轨道”。避免出现任何庆祝胜利的言辞,以防刺激美国民众情绪,为外交转圜留下空间。
民间反应复杂:网络空间在短暂欢呼后,迅速被更理性的声音主导。人们转发前线官兵疲惫的身影和受损的“赤龙号”画面,意识到胜利的代价何其惨重。“我们赢了这一仗,但战争结束了吗?” 成为热门话题。公众情绪更多的是疲惫和对未来更大冲突的忧虑。
四、 全球反应:选边站队与紧急斡旋(联合国、各国首都)
盟友体系动摇:北约内部出现分歧,欧洲主要国家(德、法)强烈呼吁停火,担心战火蔓延至地球;而英国、澳大利亚等则表态支持美国,但行动上趋于谨慎。
中立国恐慌:印度、巴西等大国紧急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特别会议,要求双方立即停火。大量发展中国家担忧太空战引发的“核阴影”和全球经济衰退。
联合国秘书长:发表紧急声明,称“这是全人类的至暗时刻”,呼吁“立即停止所有敌对行动,为人类文明保留希望”。
______
本章结尾:
“秃鹫号”的沉没,其冲击波远远超出了冰冷的太空战场。它动摇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重创了世界经济,并在亿万地球公民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恐惧和不确定性。战争不再遥远,它的后果已经真切地影响到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下一步,是走向更恐怖的全面升级,还是能在毁灭的边缘勒马?全球的目光,都聚焦于北京和华盛顿的下一步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