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零年九月六日,清晨的凉风带来了初秋的气息。广州西湖路批发市场依旧喧嚣,但萧远、马婷婷、周伟华三人的心态与前次采购时已有所不同。少了一份初次试水的忐忑,多了一份目标明确的沉稳和基于理性分析后的自信。他们今天是来执行经过充分讨论和权衡后的“稳健扩张”方案。
再次来到A区37档“赵氏电子”,档主赵老板见到这三位年轻的熟客,脸上笑容更盛。上次一百枚电子表的顺利交易和萧远表现出的老练,让他印象深刻。
“后生仔,又来进货啦?这次要多少?”赵老板热情地招呼。
萧远微笑着上前,直接说明来意:“赵老板,生意不错。这次电子表要一百五十枚,款式还是搭配着来,多挑些女孩子喜欢的亮色系。”这个数量比上次增加了50%,体现了“适度增加”的原则。
“好说好说!”赵老板利落地应下,随即又试探着问:“只要电子表?我这边新到了一批计算器,给学生做作业、办公记账都好用得很,要不要看看?”
这正是计划中的第二部分。萧远看向马婷婷,马婷婷会意,上前一步,轻声细语却条理清晰地问:“老板,计算器怎么批?有哪些款式?质量稳定吗?”
赵老板拿出几个样品,有方屏的,有带太阳能板的,有特别轻薄的。马婷婷仔细查看屏幕显示是否清晰、按键手感是否舒适、外壳做工是否精细。她重点询问了不同款式的批发价和最低起批量。
经过一番比较和权衡,马婷婷低声与萧远、周伟华商量了几句,最终对赵老板说:“老板,计算器我们第一次做,先拿二十个试试看。要这种方屏、显示数字大的,和这种带太阳能的薄款,各十个。”这个数量严格控制了试错成本。
赵老板见他们进货有章法,既不是盲目大量,也不是畏首畏尾,心中更是高看一眼,爽快地给了个不错的试单价格。
最终,本次采购确定:电子表150枚,计算器20台。周伟华仔细清点验货,萧远负责结算。资金支出约700元,公共资金余额降至约2500元,资金占用率控制在合理范围,保留了充足的流动性以应对突发情况。马婷婷在账本上清晰地记下:9月6日,支出700元,采购电子表150枚,计算器20台。
【资金支出记录:-700元。当前公共资金余额:约2500元。系统评估:本次采购决策符合稳健原则,资金风险可控。】系统的提示无声地印证了方案的合理性。
接下来的几天,销售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团队采用了更加灵活的销售策略,以验证新方案的市场接受度。
主战场依旧:工业区与公园。电子表的需求依然旺盛。增加了50枚的进货量,销售周期果然如马婷婷预测的那样,仅仅延长了不到两天,在9月10日左右就顺利售罄。而且,由于款式搭配更符合市场需求(马婷婷的选品眼光再次得到验证),销售速度甚至比预期稍快一些。老顾客的回购和新顾客的增加,都显示出这个细分市场的潜力尚未见顶。周伟华的吆喝和萧远的收钱配合默契,流水作业效率很高。
新战场试探:学校周边。计算器的试水放在了小学和中学放学时段。果然,这种对于学生来说堪称“学习神器”的产品,吸引了大量学生和家长的目光。马婷婷耐心地向学生们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家长们看到能提高孩子学习效率(或至少是减轻计算负担),也乐于花几块钱购买。20台计算器,在两个学校门口轮流摆摊,不到三天就销售一空,利润空间甚至比电子表还略高一点。
“婷婷,你这计算器进得太对了!”周伟华看着空荡荡的装计算器的盒子,由衷赞叹,“那些学生娃围着看,家长问几句就掏钱,真快!”
马婷婷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仔细记录了计算器的销售情况:哪种款式更受欢迎,顾客的主要关注点是什么(如屏幕大小、是否省电)。这些一手数据,对于后续是否加大投入以及如何改进,至关重要。
萧远看着马婷婷认真记录的样子,心中充满赞赏。她的谨慎和细致,一次次被证明是团队宝贵的财富。他更加确信,民主协商、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是正确的。
到了9月12日,本次进货的所有商品(150枚电子表,20台计算器)全部售罄。马婷婷连夜盘账。
“萧远,伟华,”她抬起头,眼中闪着兴奋的光,“算出来了!这次进货,刨去所有成本,净利是四百一十元!而且资金周转天数只比上次多了半天,效率很高!”
这个结果,完美印证了马婷婷之前的分析!
?电子表适度增购:150枚的销量顺利被市场消化,证明需求稳定且有一定弹性,为后续进一步小幅增量提供了依据。
?计算器试水成功:20台的小批量试销快速完成,验证了新品类存在的市场需求和利润空间,且获得了宝贵的市场反馈。
?资金效率优化: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了利润的稳定增长,资金周转保持健康。
“太好了!”周伟华用力一拍大腿,“婷婷,你真神了!说多少就是多少,说能卖就能卖!”
萧远也长长舒了一口气,心中最后一丝因放弃激进方案而产生的潜在疑虑彻底烟消云散。他走到马婷婷面前,真诚地说:“婷婷,这次多亏了你。你的判断完全正确。以后进货的品类和数量,要多听你的意见。”
马婷婷被两人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低下头,嘴角却忍不住上扬:“我也是根据账本和数据瞎猜的……大家齐心协力就好。”
成功的喜悦和相互的认可,让三人之间的纽带更加牢固。一种基于能力和信任的、更加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在这次成功的市场验证中得以巩固。
随后的几天(9月13日至15日),团队稍作休整,总结经验,并利用回笼的资金(此时公共资金已回升至2900余元)进行了又一次小规模的补货,主要针对电子表中特别畅销的几款颜色。销售依旧顺利。
通过这一轮完整的“决策-执行-验证”循环,团队不仅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市场深度得以探明:对核心产品电子表的市场容量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2.新品试水流程确立:为未来引入其他小电子产品摸索出了一套“小批量试销、快速反馈、谨慎放大”的可行模式。
3.决策机制得到巩固:数据驱动、民主协商的决策方式被证明行之有效,成为团队的核心准则。
夜幕降临,租赁小屋内,煤油灯的光芒温暖而明亮。萧远、马婷婷、周伟华围坐在一起,看着账本上不断增长的数字和记录详实的销售数据,对未来的信心前所未有的高涨。稳健,不是保守,而是为了更快、更远地奔跑。他们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这个初创团队的正确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