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俩又热烈地讨论了一会儿,苏敏之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已经七点多了。
“对了,念念,妈妈带你去看电影好不好?”苏敏之提议。
“看电影?”苏念念惊喜地跳了起来,“真的吗?太好啦!”
晚饭后,苏敏之带着女儿散步去了附近的光明电影院。
电影院门口的海报栏里,用玻璃框镶着好几部正在上映的电影的宣传画。
苏敏之指着其中一张,对女儿说:“你看,这部《月下的小屋》,是最近新上映的国产儿童电影,听说还不错。”
海报是手绘的,画风很温馨。深蓝色的夜幕下,一座亮着温暖灯光的小木屋静静地坐落在森林里,几个可爱的孩子的剪影正在窗前嬉戏玩耍,画面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
苏念念仰着头,看着那张漂亮的海报,用力地点了点头:“好!我想看!”
与此同时,许家。
许嘉文推开儿子卧室的门,看到儿子正趴在书桌前专心致志地看着书,连他走进来都没有察觉。
“南南,看什么呢,这么入迷?”许嘉文走过去,随口问道。
“爸爸!”许一南这才如梦初醒般地抬起头,看到是父亲,脸上立刻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许嘉文笑了笑,坐到旁边的椅子上,状似无意地闲聊起来:“南南,爸爸问你个事。你之前……见过念念的妈妈吗?”
“见过啊。”许一南头也没抬,显然是看到了关键情节,舍不得移开目光。
“见过好几次了。她经常来我们学校门口接念念放学,有时候也会去少年宫接她。”
许嘉文倒是有些意外,他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
按理说,苏敏之接手了汽水厂,每天忙得团团转,早会、生产、销售、财务,哪样都得她操心。
没想到,在这么忙的情况下,她竟然还能经常去接女儿放学。
这份对孩子的用心和时间的平衡能力,让许嘉文的心里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深深的敬佩。
相比之下,他自问自己这个单亲爸爸,就做得远没有那么细致周到。
提到苏念念,许一南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他终于恋恋不舍地从书里抬起头来:“爸爸,我跟你说,苏念念可厉害了!她不光学习好,还会画画,而且,她还看了好多好多的书!”
他指着桌上被他用文具盒小心翼翼压着的书,兴奋地说:“你看,这本《射雕英雄传》,就是念念借给我的!我现在快看完了,看完就得赶紧还给她。”
许嘉文伸手拿起儿子桌上那本《射雕英雄传》,印着“宝文堂出版”几个字。
他心下了然。这年头,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内地还没有正式公开出版,市面上根本买不到。
只有少数像北京宝文堂这样的老牌书店,会通过一些内部渠道少量发行一些版本。
“爸爸,你上次答应我的,说放暑假就带我去动物园,你没忘吧?”许一南突然抬起头,眼巴巴地看着父亲,语气里带着一丝期待。
许嘉文合上书,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语气温柔:“爸爸当然没忘,说到做到。”
他想了想,心中忽然冒出一个主意:“南南,要不要……约上念念一起去?你们不是好朋友吗?多一个小朋友一起去玩,会更热闹。”
“好呀!好呀!”许一南高兴得差点把桌上的书碰掉,“如果念念也去,那就太好了!”
许嘉文看着儿子那副喜出望外的模样,笑着说:“行,那我明天就给念念的妈妈打个电话问问,看看她们周末有没有时间。”
第二天一早,苏敏之进了厂区,没有先去自己办公室,而是直接去了崔厂长的办公室。她在门上轻轻敲了两下。
“请进!”里面传来崔厂长中气十足的声音。
“苏厂长,您来了!”崔厂长看到苏敏之进来,连忙从椅子上站起来,“这么早,有什么事吗?”
苏敏之走到办公桌前,开门见山地说:“崔厂长早,我是想看一下,上一次咱们新招进来的那批临时工的人员名单。”
“哦,好的,您稍等。”崔厂长也不多问,转身走到文件柜前,熟练地拉开抽屉,翻找了一会儿,很快就找出了一份文件夹。
他将文件夹递给苏敏之,有些好奇地问:“怎么了,苏厂长,是名单有什么问题吗?还是哪个新来的年轻人,表现不好?”
苏敏之接过文件夹,摇摇头:“不是,我就是想确认一下。”
她在椅子上坐下来,打开文件夹,一页一页地翻看着。上面用钢笔,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新招工人的姓名、年龄、籍贯、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
她的目光在名单上缓缓扫过,很快看到了那个名字——贾东升。就是他,昨天在门口看到的那个人。
她用手指点着这个名字,抬起头问崔厂长:“这个人,你有印象吗?”
崔厂长凑过来看了一眼,立刻点头:“哦,有,有印象!印象还挺深的!”
他回忆着说:“他叫贾东升,是咱们这一批招的人里面,年纪最大的一个,我记得好像已经三十五六岁了。”
苏敏之认真地听着,没有打断。
崔厂长继续说:“他是从邻省过来的,来应聘的时候,他说他家里有困难。”
他努力回想着当时面试的情景,“好像是说,家里的老母亲生病了,得了什么……好像是风湿心脏病,需要长期吃药,前阵子还住了院,花了不少钱。”
“家里还有孩子要上学,负担挺重的。他就一个人跑到上海来,想找个活儿干,多赚点钱给家里寄回去。”
说到这里,崔厂长感慨地叹了口气:“我看他说话很诚恳,人也长得高高壮壮,一看就是个能吃苦、肯干活的,我就想着厂里正好缺人手,就把他给录用了。”
苏敏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崔厂长点点头:“这个人进来以后,表现确实不错。手脚麻利,从来不偷懒耍滑。”
“而且,为了多赚些钱,他还主动申请,要求一直上夜班。咱们夜班不是有额外的补贴吗?”
“我听赵主任说,他从来不请假, 也不迟到早退, 工作态度特别好,是新来的这批人里最踏实的一个。”
崔厂长说完, 看着苏敏之, 有些疑惑地问:“苏厂长, 您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人?”
苏敏之沉默了片刻,她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情况。
她想起了之前处理那批积压汽水的时候,多亏了刘阿姨——就是方政委的爱人,帮忙联系了好几个广东的单位,才顺利把那批货处理掉。
那份人情,她一直记在心里。
现在,既然让她在这里碰到了方家的亲戚,而且对方家里的情况还如此困难,她自然不可能当作什么都不知道,装聋作哑。
苏敏之合上文件夹,抬起头认真地对崔厂长说:“崔厂长,你下午找个时间,再去车间,私下里了解一下这个贾东升的具体情况。”
“问问他家里到底有什么困难,他母亲得的到底是什么病,每个月需要多少医药费。”她顿了顿,“看看有没有什么我们厂里能帮上忙的地方。”
崔厂长听了有些意外,但很快就明白过来:“好的,苏厂长,我明白了。”
他试探着问,“您……认识他?”
苏敏之点点头,但又摆摆手,不想说得太详细:“算是吧。他是我爸妈一位老朋友家里的亲戚。”
她想了想,补充道:“不过,崔厂长,你去了解情况的时候,不用提我的名字,就当作是厂里领导日常关心一下新来工人的生活状况,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实际困难。”
崔厂长立刻理解了苏敏之的意思,他郑重地点了点头:“行,苏厂长,我明白了。我会注意分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