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吹进晚星食府的后厨。厨师长老周正拿着一张纸,反复琢磨上面的菜品配方——纸上写着“京味炸酱面”“京城酱肘子”“宫廷豌豆黄”,每一道菜都标注着详细的食材用量和烹饪步骤,落款是余晚星从京城寄来的亲笔字。
“这京城的炸酱面,酱料要熬够一个时辰,还得用五花肉丁和六必居的黄酱,咱们县城能买到这些料吗?”老周皱着眉头,转头问身边的学徒。学徒刚想回答,就听到食府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老周,料我带来了!”
众人回头一看,是许兰提着两个大食盒走进来,食盒里装着从京城托人捎来的黄酱、甜面酱,还有切成小块的五花肉。“这是娘特意让京城的伙计帮忙买的,说让咱们先试着做,要是味道对了,就找县城的酱坊定制。”许兰把食盒放在桌上,笑着说,“娘还说,咱们提前推出京城风味菜品,一是让县城的老客尝鲜,二是为以后迁居京城开分店做准备,得先摸透京城口味。”
老周眼前一亮,立刻召集后厨伙计,开始准备试做“京味炸酱面”。他按照配方,先把五花肉丁下锅煸炒出油,再加入黄酱和甜面酱,用小火慢慢熬煮,期间不断搅拌,防止糊底。一个时辰后,酱料的香味飘满了整个后厨,浓郁中带着一丝甜味,和县城常见的咸口酱料截然不同。
面条煮好后,浇上炸酱,再配上黄瓜丝、豆芽、萝卜丝等配菜,第一碗京味炸酱面就做好了。许兰和许伟先尝了尝,面条劲道,酱料咸甜适中,配菜清爽解腻,两人都忍不住点头:“就是这个味!和娘在京城吃的一样!”
接下来几天,后厨又陆续试做了“京城酱肘子”和“宫廷豌豆黄”。做酱肘子时,老周特意按照余晚星的叮嘱,用灵泉水浸泡肘子去腥,再加入八角、桂皮、香叶等香料,用小火焖煮三个时辰,最后抹上蜂蜜和老抽,放进烤箱烤至表皮红亮。做好的酱肘子皮酥肉烂,入口即化,连平时不爱吃肥肉的许阳(特意从京城回来探亲)都吃了两大块。
宫廷豌豆黄则选用颗粒饱满的豌豆,用灵泉水浸泡后蒸熟,压成细腻的豆泥,加入少量白糖,倒入模具中冷藏定型。做好的豌豆黄色泽金黄,口感绵密,带着淡淡的豌豆香,深受女客和孩子们的喜欢。
京城风味菜品正式推出那天,食府特意挂出了“京城美食尝鲜”的招牌,还推出了“买一送一”活动——点一份京城菜品,送一碗灵泉米汤。消息传开后,不少老客纷纷赶来尝试。住在东街的王大爷点了一份京味炸酱面,吃完后连连称赞:“这面比我当年在京城吃的还好吃!以后我要天天来!”还有位准备去京城探亲的妇人,一下子点了三份菜品,说要带回去给家人尝尝,提前感受京城口味。
随着京城风味菜品的热销,食府的营收比平时涨了四成,不少邻县的客人也特意赶来品尝。许兰和许伟趁机收集客人的反馈,比如“酱肘子可以再少放点盐”“豌豆黄可以做小份装,方便携带”,并及时写信告诉余晚星。余晚星在回信中表扬他们:“你们做得很好,收集反馈是改进菜品的关键,等你们来京城,咱们可以根据这些经验,调整京城分店的菜单。”
可就在食府生意红火的时候,那个穿着灰布衫的男人又一次出现在了食府附近。他看到客人排队点京城菜品,还听到伙计们议论“以后要去京城开分店”,立刻回到住处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往京城:“晚星食府推出京城风味菜品,且已开始收集京城口味反馈,其进军京城的计划愈发明显,需尽快在京城布局,阻止其开店……”
此时的许兰和许伟,还在和老周商量,准备推出新的京城菜品“茯苓饼”,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石渊党羽已经在京城开始行动,正计划着破坏“晚星”进军京城的计划。要是石渊党羽在京城恶意打压,比如垄断食材供应、散播“晚星菜品不正宗”的谣言,余晚星在京城开分店的计划会不会受阻?许兰和许伟在县城的努力,又会不会白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