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妈边吃早饭边对老伴念叨:“老易,早上我看见秦淮茹从傻柱屋里出来。
”
易中海一愣。
贾东旭还在医院躺着,秦淮茹就往傻柱屋里钻?
“简直不像话!”易中海脸色一沉。
得知这事后,他脑子里忍不住冒出各种猜测。
“这是严重的生活作风问题。
”一大妈添油加醋。
“我抽空得和傻柱谈谈。
”易中海淡淡道。
吃过早饭,他拎着饭盒和工具包出了门。
刚出四合院,就瞧见傻柱走在前面。
易中海快步追上,板着脸盯着他。
“一大爷,您这么看我干啥?”傻柱皱了皱眉。
“你一大妈早上看见秦淮茹从你那儿出来,你们对得起贾东旭吗?”易中海质问。
傻柱先是一愣,随即没好气地回怼:“秦姐就是来借钱的,您想哪儿去了?您可是一大爷,思想能不能干净点?”
“你自己心里有数,作风问题不是小事,搞不好就是流氓罪。
”
见易中海越说越严重,傻柱急了。
要是真背上这罪名,少说也得蹲大牢,可不是闹着玩的。
“我和秦淮茹清清白白,作风绝对没问题!”傻柱梗着脖子说。
“你好自为之吧。
”易中海失望地摇摇头。
以前他还指望傻柱养老,现在看来,这小子靠不住。
跟李卫国一比,傻柱算个啥?
原本心情不错的傻柱,这下彻底蔫了。
……
于海棠到前院李卫国家吃早饭。
桌上摆着肉包子、煎蛋、面包和牛奶。
她胃口大开,干掉两个肉包子、一个煎蛋、一片面包,又灌了杯牛奶。
这顿早饭吃得她肚皮滚圆。
等李卫国和于莉也吃完,三人一同出门。
于莉骑自行车捎了妹妹一段,剩下的路于海棠自己走。
望着姐姐骑车远去的背影,于海棠满眼羡慕。
于莉拥有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还有漂亮的衣裳,更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不仅如此,她还有两间装修精致的屋子,外加一台收音机和一台缝纫机。
“要是能早点遇到姐夫就好了。
”于海棠暗自琢磨。
虽然她年纪还小,但若能早些结识李卫国,或许就能和他谈对象,等毕业后直接领证结婚。
如今,于海棠只能眼巴巴地羡慕姐姐了。
……
“李哥,捎我一程!”许大茂去厂里的路上瞧见李卫国,连忙喊住他。
“你还是多锻炼锻炼身体吧,别总被傻柱揍得找不着北。
”李卫国瞥了他一眼,脚下用力一蹬,自行车嗖地加速,只留下许大茂在后面吃了一嘴灰。
“不就是辆破自行车吗?得意什么!”许大茂气得直跺脚。
放映员的工资不低,下乡放电影还能捞不少油水,加上许大茂现在单身,手头宽裕,买辆自行车绰绰有余,只可惜缺一张自行车票。
四合院里已经有了三辆自行车,许大茂琢磨着自己也该买一辆。
每次下乡放电影都得扛着沉重的放映设备,要是有辆自行车,也能省不少力气。
可自行车票实在难搞!
“回头给李副厂长送点礼,看能不能弄一张。
”许大茂心里盘算着。
到了厂里,许大茂先去宣传科检查放映设备。
忙完手头的活儿,他又凑到宣传科几个小姑娘跟前闲聊。
……
李卫国走进车间,发现徒弟王学军竟然没来,不由得有些意外。
王学军平时上班总是最早到,今天却不见人影。
他向车间主任打听,得知王学军请了一天假,似乎是家里出了事。
王学军家里出事了?
李卫国皱了皱眉。
毕竟是自己的徒弟,他还是挺上心的。
想了想,他决定下午抽空去王学军家里看看。
少了王学军帮忙,李卫国今天的工作格外吃力。
到了午饭时间,他只能自己拎着饭盒去食堂。
刚进食堂,他就瞧见秦淮茹插队,还被一个工人趁机揩油,她却毫不在意,反而笑盈盈的。
要是傻柱看到这一幕,那可就有趣了。
他心目中的女神,原来就是这副德性。
“当年真是瞎了眼,居然还想娶秦淮茹。
”李卫国自嘲地笑了笑。
没办法,穿越前听不少人吹嘘秦淮茹如何如何好,他也就信了。
所以发现秦淮茹没嫁给贾东旭时,他还想着截胡。
下班后,李卫国把两个饭盒装进网兜。
拎上网兜,拿起工具箱,他大步走出了车间。
李卫国将工具箱和饭盒捆在自行车上,解开锁链跨上车座。
穿过厂区大门,他径直朝王学军家方向骑去。
听说徒弟家里出了变故,他这个当师傅的自然要上门看看。
能帮衬的地方,他绝不推辞。
王学军家离轧钢厂颇远,骑车也得四十多分钟。
眼前是一片年代久远的大杂院,灰扑扑的砖瓦房挤挤挨挨,墙面上还留着褪色的标语。
院里住着十几户人家,王学军家就在其中。
院门口两个白发老头正对弈,周围站着几个看棋的街坊。
生面孔的出现引得众人侧目。
同志找谁?一位老人抬头问道。
我是第三轧钢厂焊工李卫国,来找徒弟王学军。
听说他家里出了事?李卫国单脚支地。
哟,是王家三小子的师傅?
听说他师傅是七级焊工呢。
后生可畏啊!
议论声中,李卫国捋了捋衬衫袖口。
上个月他刚评上七级焊工,如今在特级车间已是技术骨干。
从学徒到七级工只用了几年光景,这晋升速度在厂里堪称传奇。
关于王学军家的情况,他略知一二:母亲双目失明,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个念小学的弟弟。
大姐已出嫁,二姐正谈对象。
在这孩子进厂前,全家生计都指望着父亲——早先拉黄包车,后来在工地做苦力。
从街坊们你一言我一语中,李卫国拼出了事情轮廓:王学军父亲在工地出事,左腿没保住。
工地赔了一百块,可失去劳动力的顶梁柱让这个家雪上加霜。
大女婿家不宽裕,二女儿没工作,养家重担全落在了刚参加工作的王学军肩上。
王家老三命苦哟。
眼看好日子要来了,偏摊上这事。
都是命数啊......
踩着叹息声,李卫国转去医院。
王家人都不在院里——大女儿回了婆家,小儿子放学直接去了医院。
病房里,护士指给他看靠窗的病床。
王长贵直挺挺躺着,被子下左腿的位置空荡荡的。
床尾坐着抹泪的老妇人,浑浊的泪珠从她枯井般的眼眶里不断涌出。
王学军的二姐王招娣和弟弟王学民也在病房里。
师傅,您怎么来了?见到李卫国突然出现,王学军显得很惊讶。
听说你家出了事,下班后去你家没找着人,打听后才知道在医院。
李卫国解释道。
王长贵夫妇和王家的几个孩子都认识李卫国,对他的到来十分感激。
作为师傅,李卫国一直很照顾王学军,传授了不少焊接技术。
王学军搬来凳子请师傅坐下,二姐王招娣则倒了杯热水递过来。
坐了一会儿,李卫国起身告辞,王学军坚持要送他出医院。
走出医院大门,李卫国掏出五十块钱塞给徒弟:先拿着应急,就当是师傅借你的。
另外,我会想办法帮你早点转正。
他用力拍了拍王学军的肩膀。
这五十块钱对王家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更让王学军感动的是转正的承诺——一旦成为正式焊工,收入就能大幅提升。
目送师傅骑车远去,王学军攥着钱,心里充满感激。
在轧钢厂,能遇到这样真心实意的师傅实属难得。
回到病房,父亲王长贵得知后连连感叹:老三啊,你真是拜了个好师傅!
母亲楚秀芳也嘱咐道:咱们一定要好好谢谢李师傅。
这笔钱确实缓解了王家的燃眉之急。
等李卫国回到四合院时,天色已晚。
今天怎么这么晚?妻子于莉关切地问。
徒弟王学军家出了点事,去看了看。
李卫国边脱外套边说。
得知王长贵因工伤截肢的消息,于莉吓了一跳。
失去一条腿意味着这个壮劳力再也干不了重活,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了王学军肩上。
于莉热好留的饭菜,李卫国边吃边把借钱的事告诉了她。
于莉没有反对,反而叮嘱丈夫能帮就多帮衬些。
至于帮王学 ** 正的事情,基本没什么问题。
王学军本来也快到转正的时候了,再加上李卫国出面帮忙,厂里自然不会为难。
吃过晚饭,李卫国和于莉在院子里散步。
这年头没什么娱乐活动,大伙儿都习惯早睡。
……
第二天一早,李卫国到厂里就去找车间主任。
他和主任关系不错,直接提了王学 ** 正的事。
“没问题,今天就给他办。
”车间主任爽快答应。
王学军条件本来就不差,李卫国又开了口,主任自然愿意行个方便。
“改天请你喝酒。
”李卫国笑着说。
“那我可记着了。
”
回到工位后,王学军依旧给李卫国打下手。
还没到中午,厂里就宣布了王学 ** 正的消息。
转正后,王学军从学徒工升为一级焊工,基本工资二十五块五,加上补贴,每月能拿二十七块五。
“师傅,真是太感谢您了!”王学军激动地向李卫国道谢。
当年李卫国转正都没他这么顺利。
以王学军的技术,别说一级焊工,就算二级焊工的活儿也能轻松应对。
只要他肯努力,过几年升到五级焊工不成问题。
王学 ** 正的消息很快在厂里传开,连带着他父亲王长贵在工地出事截肢、李卫国借他五十块钱并帮他快速转正的事也传得沸沸扬扬。
不少学徒工眼红得不行,就连一些正式工也羡慕不已。
“王学军真是走运!”
“李师傅人真好,我要是有这样的师傅就好了。
”
“听说李师傅直接借了五十块钱呢!”
“要不是李师傅帮忙,王学军哪能这么快转正?”
……
一号车间的易中海也听说了这事。
他放下扳手,摘掉手套,擦了擦额头的汗。
“李卫国比傻柱靠谱多了,也更有出息。
”易中海心里琢磨着。
他暗暗打定主意,一定要让李卫国给自己养老。
虽然现在两人的关系不怎么样,但他还是想争取一下。
另一边,秦淮茹正心不在焉地磨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