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的风,比刀子还利。
关羽站在城楼之上,手里的青龙偃月刀重重劈在城砖上,石屑飞溅。“昏君!混账!”他的怒吼声在关隘间回荡,震得城楼下的士兵都忍不住缩了缩脖子,“老子在这守了三年,冻死的弟兄能堆成山!好不容易盼来援军,却只给半数粮草——这是要让咱们活活饿死吗?”
城砖上被劈出一道深痕,像道愤怒的伤疤。旁边的副将小心翼翼地劝道:“将军息怒,或许……或许朝廷真的有难处。”
“难处?”关羽转过身,丹凤眼瞪得溜圆,胡须都气得炸开了,“汴京的官老爷们搂着小妾喝酒时,怎么不想想难处?徽宗那厮画他的破画时,怎么不想想难处?咱们的弟兄啃着冻硬的窝头守关,他们却在算计着怎么卡咱们的脖子——这就是大宋的朝廷!”
正说着,信使从苏州赶来,翻身下马时,冻得几乎站不稳:“将军!赵将军有令!”
关羽一把抢过令箭和密信,展开一看,脸色渐渐缓和下来。他将密信递给副将:“念!”
副将清了清嗓子,高声念道:“……陛下旨意,已抄录百份,遍贴军营。告知将士,朝廷粮少,我等便自筹——凡百姓捐粮一斗,战后奉还三斗;将士奋勇杀敌者,赏银加倍,家眷由苏州府妥善安置……”
“好!”关羽猛地一拍大腿,“赵将军这招高!朝廷不给,咱们自己找!弟兄们,听到了吗?”
城楼下的士兵们早围了过来,听到“百姓捐粮”“赏银加倍”,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一个冻得满脸通红的小兵喊道:“将军!俺们不怕饿肚子!只要能打金狗,啃树皮都行!”
“对!打金狗!”更多人跟着喊,声音震得城楼上的旗帜都在晃。
关羽看着群情激愤的士兵,心里的火气渐渐变成了斗志。他提着偃月刀,大步走下城楼:“传我将令!打开粮仓,清点存粮,按人头分粮,先让弟兄们吃顿饱的!再派快马去附近州县,告诉百姓们,赵将军说了,捐粮战后加倍奉还,绝不食言!”
雁门关外的村庄里,很快传开了消息。百姓们虽不富裕,却记得去年冬天,是关羽的士兵把省下的口粮分给了他们。一个老汉捧着半袋糙米,颤巍巍地走到军营:“将军,这点粮不多,是俺家的心意。俺儿子死在金狗手里,俺就算砸锅卖铁,也得帮你们打金狗!”
越来越多的百姓赶来捐粮,有送糙米的,有送土豆的,甚至有把准备过年的腊肉都拿来了。一个妇人抱着孩子,把怀里的饼塞给士兵:“趁热吃,吃饱了好杀金狗。”
士兵们看着这些皴裂的手、补丁的衣,眼眶都红了。他们把徽宗的旨意贴在营门口,再看看眼前的百姓,心里的账早就算明白了——谁是真心待他们,谁是把他们当棋子。
“俺们跟着赵将军!”一个老兵喊道,“朝廷不给粮,咱们就自己挣!哪怕抗命,也绝不退后半步!”
“抗命!抗命!”呼声传遍了军营,像团火,烧得每个人心里都热乎乎的。
关羽站在营门口,看着这一幕,忽然对信使道:“告诉赵将军,雁门关有我在,金狗休想前进一步!让他放心,弟兄们的心,齐着呢!”
信使点头,翻身上马。马蹄扬起的雪尘里,他仿佛看到了无数双眼睛,亮得像雁门关的星。那些眼睛里,没有对朝廷的敬畏,只有对赵宸的信任,对金人的仇恨。
而此时的沧州,赵云也收到了旨意。他看着营门口群情激愤的士兵,又看看百姓们送来的粮草,忽然笑了——陛下想用粮草掣肘,却没想到,反而帮他们凝聚了人心。
“传我将令!”赵云拔出银枪,指向北方,“水师操练加倍,弓箭擦亮,让金狗看看,我大宋的将士,就算饿着肚子,也能把他们打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