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织就贸易通途网,分级立牌树商名
雨后的县城空气格外清新,苏婉清的药坊前却比往日更热闹几分。自从城隍庙前揭穿周文远的真面目后,“苏婉清”这个名字成了县城百姓口中的“公道人”,不仅药茶销量暴涨,连之前犹豫要不要合作的药农,都主动上门想加入她的药材种植计划。
“姑娘,这是邻县张家庄送来的药材清单,他们说愿意按您定的标准种枸杞,只求能加入合作社。”小草抱着厚厚的账本走进账房,鼻尖沾着点墨渍,“还有县西的李家庄,也派了代表来,说想种决明子,问您能不能给些好种苗。”
苏婉清接过清单,指尖拂过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心中有了更清晰的规划。之前在邻县设的收购点只是初步尝试,如今有了百姓的信任,正是建立“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网络的好时机。她抬头看向坐在对面整理地图的萧策:“我们明天去邻县走一趟吧,实地看看种植地块,再和药农们把合作社的规矩定下来。”
萧策放下笔,将标注好的地图推到她面前:“我已经标好了几个适合种药材的地块,都是土壤肥沃、靠近水源的地方。另外,我让陈武联系了几个旧部,他们熟悉邻县的路况,以后药材运输能更安全些。”
第二日清晨,两人带着小草和李大叔,坐着马车前往邻县。第一站是张家庄,村口早已挤满了药农,见苏婉清下车,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苏姑娘,您说的合作社到底咋回事?真能给我们高价收药材吗?”
苏婉清站上村口的石碾,声音清亮:“乡亲们,合作社就是咱们一起种药材——我给大家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大家按标准种出药材,我按等级收购,特级药材比市场价高两成,一级高一成,二级按市场价。而且我还会提前预付三成定金,就算遇到天灾,大家也不用愁没饭吃!”
“等级?咋分等级啊?”有药农高声问,语气里带着几分怀疑,“别到时候您说啥是啥,我们说了不算!”
苏婉清早有准备,从马车上搬下几个竹筐,里面装着不同品质的枸杞:“大家看,这筐枸杞颗粒饱满、没有杂质、颜色鲜亮,就是特级;这筐颗粒稍小、有少量杂质,是一级;这筐颗粒不均、杂质多,是二级。我会给每个村派一个‘品控员’,教大家怎么判断等级,收药材的时候,品控员和村代表一起称重、定级,保证公平!”
她拿起几颗特级枸杞,递给身边的老农:“王大爷,您种了一辈子枸杞,您尝尝这特级枸杞,是不是比您家种的更甜、更饱满?”
王大爷尝了尝,连连点头:“甜!确实甜!苏姑娘,这种苗真能种出这样的枸杞?”
“能!”苏婉清从空间里取出一小瓶灵泉稀释水(早已提前和普通水混合,看不出异常),“这是我特制的‘育苗水’,用它泡过的种苗,抗病虫害能力强,结出的药材品质也好。我会先给大家示范育苗,等大家学会了,再自己种。”
药农们见苏婉清说得详细、做得实在,再也没有疑虑,纷纷报名加入合作社。短短三日,苏婉清就在小镇、邻县、县城定下了三个种植基地,上千户药农签了协议,地里很快种满了枸杞、决明子、菊花等药材,绿油油的一片,看着就让人欢喜。
回到县城,苏婉清又马不停蹄地筹备加工工坊。她选了县城东门外一块宽敞的空地,雇了五十个熟练工人,将工坊分成“清洗、切片、烘干、包装”四个区域,每个区域都立了木牌,写着操作规范——比如清洗区要“三遍换水,确保无泥沙”,烘干区要“柴火控温,避免烤焦”,这些都是她根据现代食品加工的标准制定的。
“姑娘,您定的这规矩也太细了吧?”负责管理工坊的刘师傅皱着眉,“以前咱们加工药材,哪用这么麻烦?”
苏婉清笑着解释:“刘师傅,咱们做药材生意,讲究的是‘品质’。现在咱们的药茶要卖到周边五县,要是品质不稳定,人家下次就不买了。您看,按这规矩加工出来的药材,颜色好看、药效好,还能保存更久,到时候咱们的‘婉清药材’牌子,才能打响!”
她让人将加工好的药材分成三堆,分别贴上“特级”“一级”“二级”的标签,又拿出统一印制的包装纸——上面印着“婉清药材”的缠枝莲标识,还有一行小字“品质保证,假一赔十”。刘师傅看着包装精美的药材,终于点头:“还是苏姑娘想得长远,我听您的!”
萧策则忙着联系销售渠道。他带着样品,跑了周边五县的药铺和酒楼,凭借药材的好品质和合理的价格,很快就签下了长期供货协议。邻县最大的“仁和药铺”掌柜握着萧策的手说:“萧公子,你们这药材不仅品质好,还分等级,我们能根据顾客需求卖,太方便了!以后我们药铺的药膳原料,就全从你们这进!”
短短一个月,苏婉清的贸易网络就初见成效:种植基地源源不断地送来药材,工坊里工人忙着加工,货车满载着包装好的药茶、药膳原料,运往周边五县;药铺里“婉清药材”的专柜前挤满了顾客,酒楼的药膳菜单上,“婉清药膳”成了招牌菜。
小草拿着最新的账本,冲进账房时,声音都在发颤:“姑娘!姑娘!咱们这个月的流水突破一百两了!比上个月翻了三倍!周边五县的人都知道咱们‘婉清药材’的牌子了,还有府城的酒楼派人来问,能不能给他们供货呢!”
苏婉清接过账本,看着上面不断增长的数字,心中满是成就感。她转头看向萧策,眼中闪着光:“你看,我们做到了!从摆摊卖药膳,到现在有了自己的种植基地、加工工坊,还有这么多销售渠道,这比男人考状元痛快多了!”
萧策走到她身边,轻轻揉了揉她的头发,眼神温柔:“我就知道你能做到。不过别太累了,工坊现在的规模,以后可能不够用,我们可以再扩建,再雇些工人,把‘婉清药材’的牌子打得更响。”
“嗯!”苏婉清点头,目光落在窗外——工坊的烟囱冒着袅袅炊烟,货车正缓缓驶出大门,车上的“婉清药材”标识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有萧策在身边,有百姓的支持,她有信心,让“婉清药材”的名字,传遍更远的地方。
而此刻,邻县的一个茶寮里,一个身着灰衣的男子正对着一个蒙面人汇报:“大人,苏婉清建立了药材合作社,还搞了什么分级制度,现在周边五县的药材生意,都被她垄断了。太师那边,要不要做点什么?”
蒙面人端着茶杯,指尖轻轻敲击杯沿:“不急。她现在风头正盛,我们先看看。等她把摊子铺得再大些,再断了她的药材供应,让她一夜之间垮掉——一个民间女子,也想和太师作对,真是自不量力。”
茶寮外,风卷起落叶,一场隐藏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但苏婉清对此一无所知,她正忙着和萧策规划扩建工坊的事,准备引进更先进的加工设备,让药材加工更高效、更标准——她要让“婉清药材”,不仅是区域龙头,还要成为整个州府,甚至京城都认可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