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那番沉稳有力、格局非凡的公开宣言,如同在波澜汹涌的湖面投下了一枚定海神针。热烈的掌声不仅驱散了苏莹留下的最后一丝阴霾,更将一种全新的、充满力量与希望的气氛注入了宴会厅。危机被化解,真相得以昭示,而苏晚本人,也在这场风暴的洗礼中,完成了身份的蜕变与升华,收获了远超预期的认可与实权。
苏家内部的彻底归心
年会结束后,回到苏家别墅,气氛与往日截然不同。不再是压抑的暗流,而是一种尘埃落定后的肃穆与凝聚。
在书房里,苏康年屏退了旁人,只留下苏哲与苏晚。他没有坐在象征着权威的书桌后,而是与儿女一同坐在沙发区,这是一种姿态的微妙转变。
“晚晚,今晚……你做得很好。”苏康年看着女儿,目光里是毫不掩饰的赞许和如释重负,“远超我的预期。不仅保全了苏家的颜面,更展现了苏家继承人应有的担当和魄力。”
他用的词是“继承人应有的担当和魄力”,这几乎是对苏晚地位的最终确认。
“爸,这是我应该做的。”苏晚谦逊回应,但眼神坦然。
苏康年点了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件,推到苏晚面前。“这是集团旗下,新成立的‘文化商业发展事业部’的任命书。由你全权负责,直接向我汇报。城东项目的文化业态板块,以及未来集团所有涉及文化、创意、体验式消费的投资与运营,都归入这个部门。”
这意味着,苏晚不再仅仅是“参与”或“学习”,而是真正执掌了苏氏集团一块极具潜力和战略意义的新兴业务板块!拥有了独立的决策权和资源调配权。这是实打实的权力移交,是对她能力最大程度的认可与信任。
苏哲也开口道:“晚晚,技术部门那边已经初步清理完毕,苏莹之前可能接触到的内部信息渠道都做了隔断处理。另外,之前几个对文化业态合作持观望态度的老牌供应商,刚才年会结束后,都主动联系了我,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他笑了笑,“看来,你今晚的表现,比任何商业计划书都更有说服力。”
兄弟之间,再无隔阂,只有并肩作战的默契。
甚至连林婉晴,在苏晚回到房间后,第一次主动敲响了她的门。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红着眼眶,将一本陈旧的、属于她自己的私人珠宝账册和一个装着几件珍贵首饰的丝绒盒子,轻轻放在了苏晚桌上。
“晚晚……妈以前……糊涂了。”林婉晴的声音带着哽咽和羞愧,“这些东西,本来也该是你的。以后……苏家,妈……都指望你了。”她说完,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
这份沉默的、带着弥补意味的举动,象征着林婉晴内心世界的彻底崩塌与重建。她终于认清并接受了现实,将情感和依赖的重心,无可逆转地转移到了苏晚身上。
外部格局的重新洗牌
年会上发生的一切,如同一次高效的信息轰炸,迅速重塑了京海商圈对苏晚的认知。
第二天,“涅盘文化”工作室的电话和邮箱几乎被挤爆。除了之前就保持联系的合作伙伴,更多慕名而来的投资机构、品牌方、媒体纷纷抛来橄榄枝。之前对《逆流时代》Ip持观望态度的几家游戏公司和动漫制作公司,也重新开启了谈判,条件优厚了许多。
陆文渊亲自打来电话,语气中充满了激赏:“苏小姐,不,现在或许该称你为苏总了。昨晚堪称经典案例!临危不乱,反击精准,宣言更是格局打开。‘文心资本’对与文化商业发展事业部的合作,充满信心。我们之前讨论的那个文创基金,可以正式启动筹备了。”
而傅承聿那边,则显得更为内敛,却分量更重。宋淮亲自将一份文件送到了工作室,是傅氏集团关于城东“文化会客厅”项目的正式合作确认函,以及一份附加的、资源极度倾斜的支持清单,涵盖了从顶尖设计团队到国际级艺术资源的引入渠道。没有多余的言语,但行动本身,已是最有力的支持与认可。
傅承聿的深夜到访
夜深人静,苏晚还在书房梳理新部门的工作思路,佣人通报傅承聿来访。
他依旧是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带着夜风的微凉。没有寒暄,他径直走到书桌前,目光落在她摊开的规划草图上。
“压力很大?”他开口,声音低沉。
苏晚放下笔,揉了揉眉心,坦诚道:“有点。从一个创作者、一个项目参与者,突然要掌管一个部门,开拓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学习和适应的地方很多。”
“你能做好。”傅承聿的语气是陈述,而非鼓励,“我看人很少出错。”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地看向她,“经过昨晚,不会再有人敢轻易小觑你。但这只是开始,站在这个位置,明枪暗箭只会更多。”
“我知道。”苏晚迎上他的目光,眼神清明而坚定,“但我已经准备好了。”
傅承聿微微颔首,似乎就只是为了确认她的状态。他没有久留,临走前,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傅家那边,老爷子发了话,让你有空多去陪他下棋。至于其他杂音,不必理会。”
这句话,等同于傅家最高层面对苏晚的公开背书,为她扫清了未来可能来自傅家内部的大部分潜在麻烦。
自我的审视与前行
送走傅承聿,苏晚独自站在窗前。
收获是巨大的。家族的绝对信任、独立的事业版图、来自傅承聿和顶尖资本的战略支持、以及在整个京海商圈确立的崭新地位。
但她内心异常清醒。这些收获,是她用两世的血泪、步步为营的算计、以及昨晚孤注一掷的勇气换来的。它们既是勋章,也是枷锁;既是力量,也是责任。
她不再仅仅是为自己而战,她的肩上,扛着苏家的未来,扛着“涅盘文化”的梦想,也扛着许多跟随者的期望。
苏莹的威胁暂时解除,但商业战场上的博弈永无止境。新的部门意味着全新的挑战,如何整合资源,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文化理想,如何带领团队打胜仗……这一切,都要求她必须更快地成长,变得更加强大。
她回到书桌前,重新拿起笔,在那张规划图的顶端,郑重地写下了四个字——“知行合一”。
收获与认可,是过去的终点,更是未来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