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一旁观战的独孤求败与龙云,此刻仍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与深深的思索之中,方才那一战,给他们带来的冲击远超之前任何一场较量。
独孤求败抱剑而立,那双冰冷的眼眸中,不再是纯粹的锐利与战意,而是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痴迷的剖析光芒。他的脑海中,如同有无数柄无形的剑在飞速演练,不断分解、重组着鲁智深与武松那完美无瑕的合击动作。
“心意相通……攻守一体……”他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而专注,“并非简单的配合,而是真正的……毫无滞碍。一人动念,另一人便知,甚至……意念先于动作。”
他回想起自己与龙云,甚至与公子喂招时的感觉。那终究是有来有回,有预判,有反应。而鲁智深与武松,则仿佛共用一个灵魂,两个身体!他们的合击,几乎没有“反应”的时间差,天生就是一体!
“若我对上此合击……”独孤求败在心中推演,眉头越皱越紧。他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能看破万般招式的“破剑式”,在面对这种毫无破绽、浑然天成的合击时,竟有些无从下手!因为对方的“招”并非固定的套路,而是随心意流转不定的“势”!破其一,另一必至!攻其一人,如同攻两人!
“除非……”他眼中猛地爆射出一缕精光,“除非我的剑足够快!快到他二人心意刚动、招式未发之际,便能同时威胁到两人!或者……剑意足够强,强到能一剑斩断他们之间那无形的心意联系!”
这个念头让他心脏剧烈跳动起来。他知道,这很难,几乎不可能。但这却为他指明了一个全新的方向——极致的快!或者,极致的意念之剑!这或许就是他未来超越父亲,乃至创出那“第九式”的关键所在!
与独孤求败专注于“破”的极致不同,龙云的感悟则更为宏观与内在。
他周身气息微微流转,体内《九阴真经》的磅礴内力与《乾坤大挪移》的奇妙劲力不自觉地依着某种玄妙的韵律运转。他怔怔地看着场中残留的、那阴阳互济的合击余韵,仿佛看到了天地间某种本质的规律。
“刚柔并济,阴阳流转……原来可以做到如此浑然天成的地步……”龙云眼中充满了惊叹与向往,“鲁大师的刚猛并非纯粹的刚,武大师的阴柔也非纯粹的柔。刚中蕴柔,柔中含刚,如同太极阴阳鱼,相互转化,生生不息。”
他对比自身所学的乾坤大挪移。挪移之道,重在“引”与“转”,借力打力。而二僧的合击,则更像是“融”与“生”,他们自身的力量就在不断的交融中产生质变,诞生出更强大的力量!
“我的乾坤大挪移,或许不应只着眼于挪移外力……”龙云若有所悟,“或许……也可以尝试引导自身内力,进行类似的阴阳转化与融合?甚至……与求败师兄配合?”这个念头让他心头一热,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身旁冷峻的独孤求败,随即又暗自摇头,知道这几乎不可能,师兄的剑道太过孤高。
但他却将“阴阳互济、内力相生”的理念深深记在了心中,这对他未来完善自身武道,尤其是调和《九阴真经》与《乾坤大挪移》这两门绝世武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甘宁真武功稍弱,虽不能如独孤求败和龙云那般感悟至深,却也看得心驰神遥,对武学之高妙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对能轻易应对这等合击的“易公子”崇拜得无以复加。
周易将两个徒弟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欣慰。带他们出来历练,目的正是于此。见识百家武学,开阔眼界,方能走出自己的路。
他对着鲁智深与武松再次拱手:“多谢二位大师成全。此番切磋,于我等皆是受益匪浅。”
鲁智深哈哈大笑,声若洪钟:“能与施主这等高人论武,是我二人的缘分!寺中粗茶淡饭,若施主不嫌弃,可愿留下用些斋饭?”
武松也微微颔首示意。
周易婉拒道:“大师美意心领。然江湖路远,尚有未竟之事。今日便不多叨扰了,告辞。”
辞别二位僧众,一行人走出六和寺。
夕阳西下,钱塘江潮声隐隐传来。
独孤求败依旧沉默,但握剑的手更稳,眼神更亮。
龙云气息愈发圆融,若有所思。
甘宁真叽叽喳喳,回味着刚才的精彩。
周易感受着体内那只差临门一脚的第七曲境界,望着浩渺江面,心中一片澄明。
红尘滚滚,因果纷杂。
这最后一脚,或许不在招式,而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