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锐的命令下达后,海岸警卫队的分析部门立刻高速运转起来。大量的海事报告、雷达数据、卫星图片(在云隙中捕捉到的)、甚至是通过国际渠道获取的周边国家海岸警卫队巡逻记录被汇集起来,输入分析系统。
沈锐摒弃了传统的逐条翻阅方式,而是借鉴了“铁盾”系统的经验,要求技术人员建立数据模型,寻找“异常模式”。他特别关注点包括:
1. 异常速度船只: 在恶劣天气背景下,是否有船只的航速远高于或低于正常水平?
2. AIS信号异常: 是否有船只的AIS信号在事发时间段内突然消失、出现,或与其声称的船型、吃水深度不符?
3. 渔船活动模式: 附近海域的渔船作业轨迹是否有反常?是否有渔船长时间停留在非渔区或国际航道上?
4. 微小海事事件: 那段时间内,是否有报告称遭遇“不明灯光”、“小型快艇靠近”或“渔网被疑似非渔船剐蹭”等不起眼的事件?
这是一个枯燥且工作量巨大的过程。几天过去了,似乎一无所获。
“沈副总队长,数据量太大了,而且很多信息模糊不清,缺乏关联性。”泰勒警长有些气馁地汇报。
沈锐没有放弃,他亲自坐在分析师旁边,盯着那些不断滚动的数据和海图标记。多年的刑侦经验告诉他,再完美的犯罪也会留下痕迹,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并正确解读。
突然,一个微小的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在“海平线”号货轮报告失联的时间段前约一小时,距离其航线约40海里处,一艘注册地为某东南亚国家的拖网渔船“海星号”的AIS信号曾短暂消失了15分钟,之后又重新出现,继续其“捕鱼作业”。
这本身并不特别奇怪,AIS信号有时会因设备故障或恶劣天气中断。
但沈锐让技术人员调取了“海星号”过去一个月的航迹图。发现这艘船的活动范围极大,远远超出一般渔船的作业半径,而且经常出现在国际航道附近,其航迹模式不像捕鱼,更像是在…巡逻或等待?
更重要的是,技术部门通过增强卫星图片发现,在“海星号”AIS信号消失的那15分钟里,该海域有一个微小的、高速移动的白点(可能是快艇)曾短暂出现在“海星号”附近,随后又消失不见!
“放大‘海星号’的档案!”沈锐感到心跳加速。
调查发现,“海星号”的注册公司是一个皮包公司,船东信息模糊。而且,就在机床失踪案发生后第三天,“海星号”就进了一家位于邻国偏僻港口的修船厂,声称“发动机大修”,至今尚未出港。
“太巧合了。”沈锐指着海图上的这些点,“‘海星号’不是作案船,但它很可能是一个移动的中转站或母船!那艘高速快艇从‘海星号’出发,利用天气和货轮通讯中断的窗口实施盗窃,得手后再返回‘海星号’转移赃物。然后‘海星号’立刻前往修船厂,名义上是修理,实际是销毁证据和拆卸被盗机床!”
这个推理让所有人为之一震!如果成立,那么这起案件就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经过周密策划、动用多艘船只、跨越多国海域的协同行动!
“立刻联系那家修船厂所在国的海事执法部门!申请联合检查‘海星号’!”沈锐立刻下令。
国际协作需要时间。在此期间,沈锐没有闲着,他让林永杰整理了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类似的、未破获的高价值货物失踪案,果然发现了数起手法相似的条件,都发生在天气恶劣或能见度不佳的夜间,且附近都有像“海星号”这样行踪诡异的“渔船”报告。
一个活跃在南海地区的、专门窃取高价值技术物资的海上犯罪网络,逐渐浮出水面。
邻国海事执法机构同意了新加坡方面的联合检查请求。一支由新加坡海岸警卫队特勤队和该国执法人员组成的联合小队,迅速突击检查了那家偏僻的修船厂。
“海星号”果然停靠在船坞内,部分船板已被拆卸。面对突然出现的执法人员,船上的船员(大多是雇佣的外籍人员)显得惊慌失措。
经过仔细搜查,虽然未能找到失踪的数控机床(很可能已被转移),但在船舱一个经过伪装的夹层里,发现了以下关键证据:
1. 高性能潜水装备和水下推进器: 可用于隐蔽登船。
2. 专业开锁工具和集装箱锁具模具: 与“海平线”号集装箱锁型完全匹配。
3. 一套先进的卫星通讯干扰设备: 解释了为何“海平线”号在特定时间段失联。
4. 几张海图: 上面标记着数条国际航道的详细信息和几个精确的时间点,其中包括“海平线”号遭遇袭击的时间和位置。
5. 一小部分残留的特殊涂料: 经化验,与在“海平线”号被盗集装箱附近发现的微量不明涂料成分一致。
铁证如山!“海星号”及其船员与数控机床盗窃案脱不了干系!
船员们被带走审讯。在强大的证据面前,几名底层船员心理崩溃,承认受雇于一个神秘雇主,长期伪装成渔船在特定海域徘徊,执行一些“接送小艇”和“接收货物”的任务,但对雇主身份和货物内容一无所知,只通过加密电台接收指令,用加密货币支付报酬。
模式,与铁路上的“物流网”几乎如出一辙!只是舞台从铁路换成了海洋!
消息传回新加坡海岸警卫队总部,士气大振。这是他们首次在此类高技术海上盗窃案件中取得重大突破!
泰勒警长钦佩地看着沈锐:“沈副总队长,您真是太神了!从那么多杂乱的数据里找到了关键线索!”
沈锐摇摇头:“不是我神,是犯罪总有逻辑。他们利用了海上管理的复杂性和国际管辖权的空隙,但只要作案,就一定会留下痕迹。我们需要的是更精细的数据分析和更紧密的国际合作。”
他走到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眼前繁忙的新加坡海峡。此案的突破,只是掀开了海上黑幕的一角。那个隐藏在“海星号”背后的神秘雇主是谁?那个庞大的海上犯罪网络还有哪些成员?被盗的机床最终流向了何处?这些问题依然没有答案。
但他相信,只要持续施压,沿着资金链、通讯链和船只活动轨迹深挖下去,一定能顺藤摸瓜,找到那只隐藏在深海中的“狐王”。
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国际刑警组织新加坡中心局的联络官:“您好,我想就‘海星号’案件,申请启动更深层次的国际联合调查,特别是针对其资金流向和通讯模式…”
窗外,一艘海岸警卫队的巡逻艇正劈波斩浪,驶向远方。沈锐的目光也随之投向广阔无垠的海洋。他知道,这里的风浪,远比铁路线上更加汹涌莫测。
但他的使命,从未改变——守护。无论脚下是铁轨还是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