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16 章:蓟州御敌?铳震草原
正德四年(1509 年)?春(四月初五)
寅时?蓟州边境战壕
寅时的蓟州草原寒风呼啸,边境第一道战壕内,五十名边军士兵身着加厚铠甲,手持带刺刀的奔雷短铳,目光警惕地盯着草原深处。按烽火台传来的信号,蒙古部落三千骑兵正朝着蓟州方向移动,预计一个时辰后抵达。
陆砚昭身着玄色铠甲,手持鎏金虎符,站在战壕后的射击台上,身边陪着副将吴磊。他目光扫过士兵们,声音沉稳有力:“蒙古骑兵擅长突袭,却不懂新火器的威力。等他们进入五十步射程,听我号令齐射,第一轮打乱他们的阵型,第二轮瞄准马腿,第三轮刺刀冲锋,定能打退他们!”
士兵们齐声应和,手中的短铳握得更紧。之前降为普通士兵的赵奎也在队列中,他望着远处的草原,眼中满是复杂 —— 自上次被陆砚昭责罚后,他便潜心训练新火器,如今已能熟练掌握射击与刺击,心中对陆砚昭的轻视早已变成敬佩。
“总兵大人,蒙古骑兵离战壕不到十里了!” 一名斥候匆匆跑来,语气带着几分急促。
陆砚昭点头,对吴磊道:“让骑兵巡逻队从侧翼绕后,等咱们发起冲锋时,从蒙古阵形后方夹击,形成合围之势。”
“遵命!” 吴磊快步离去,心中满是坚定 —— 有新火器在手,又有陆总兵的周密部署,定能守住蓟州。
卯时?蓟州边境
卯时的晨光刚染亮草原,蒙古骑兵便出现在视野中。三千名骑兵列成楔形阵,手持弯刀,发出震天的呐喊,朝着战壕直冲过来,马蹄声震得地面微微颤抖,卷起漫天尘土。
“五十步!” 哨兵高声喊道。
陆砚昭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高声下令:“第一排,齐射!”
“砰!砰!砰!” 五十支短铳同时开火,弹丸带着尖锐的破空声飞出,瞬间穿透前排蒙古骑兵的铠甲。十余名骑兵应声落马,马尸倒在冲锋的路上,后面的骑兵来不及避让,纷纷绊倒,阵型顿时乱了几分。
蒙古首领巴图勒坐在黑马上,看着阵形大乱的骑兵,眼中满是震惊 —— 他从未想过,蓟州边军的新火器,竟有如此威力。“继续冲!他们的铳装弹慢,冲过三十步,就是咱们的天下!” 他厉声喊道,手中的弯刀直指战壕。
蒙古骑兵重新整队,冒着铳声继续冲锋。陆砚昭看着越来越近的骑兵,高声下令:“第二排,齐射!瞄准马腿!”
刚装完弹的第二排士兵立刻扣动扳机,弹丸精准命中蒙古骑兵的马匹 —— 马腿被打断,骑兵们从马背上摔下来,瞬间被后面的马蹄踩成肉泥。冲锋的势头被彻底遏制,蒙古骑兵停在二十步外,不敢再往前冲。
“第三排,装弹!第一排、第二排,退到后排补弹!” 陆砚昭继续下令,三排士兵有条不紊地轮换射击,铳声此起彼伏,形成持续的火力网,将蒙古骑兵牢牢挡在战壕外。
赵奎站在第一排,手中的短铳连续击倒两名蒙古骑兵,心中满是兴奋 —— 这新火器,果然比弓箭厉害!他转头望向射击台上的陆砚昭,眼中满是敬佩。
辰时?蓟州边境
辰时的阳光驱散晨雾,蒙古骑兵在持续的铳声中渐渐支撑不住。巴图勒看着地上的尸体,心中满是焦躁 —— 再冲下去,只会徒增伤亡,可就此撤退,又不甘心。
就在这时,草原侧翼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 吴磊带领的两百名骑兵举着长刀,朝着蒙古阵形直冲过来,正是之前绕后的骑兵巡逻队。
“不好!有埋伏!” 巴图勒脸色大变,想要下令撤退,却已来不及。
骑兵们冲进蒙古阵形,长刀挥舞,瞬间砍倒数十名骑兵。蒙古骑兵腹背受敌,阵型彻底崩溃,士兵们纷纷调转马头,朝着草原深处逃跑。
“追!别让他们跑了!” 陆砚昭下令,战壕大门打开,边军士兵们举着短铳,朝着蒙古骑兵的背影追去,铳声与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在草原上空回荡。
巴图勒骑着黑马,拼命朝着草原深处逃跑,却被赵奎拦住。“放下武器,饶你不死!” 赵奎举着短铳,对准巴图勒的胸膛。
巴图勒看着赵奎手中的短铳,又看了看身后追来的边军士兵,无奈地扔下弯刀,翻身下马,跪地投降。
战斗渐渐结束,边军共斩杀蒙古骑兵五百余人,俘虏三百余人,缴获弯刀两千余把,弓箭三千余支,还有五匹蒙古战马。陆砚昭站在尸体旁,看着眼前的战果,眼中满是欣慰 —— 这是新火器在蓟州的首次实战胜利,也是对朱厚照密旨授权的最好回报。
巳时?京城慈宁宫
同一时刻,京城慈宁宫的偏殿里,暖意融融。刘瑾正跪在地上,手中捧着一份物资清单,脸上满是谄媚:“太后,送蓟州的五百床棉被、一千袋伤药已顺利送达,陆总兵特意让暗卫传信回来,说边军将士都很感激太后的体恤,还说新火器在蓟州首战告捷,打退了蒙古骑兵!”
张太后坐在主位,接过清单,脸上满是笑意:“刘瑾,你办事细心,这些物资能顺利送到蓟州,你功不可没。赏白银五十两,锦缎十匹。”
“奴才谢太后恩典!” 刘瑾心中狂喜,连忙磕头谢恩,“奴才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能为太后、为边军效力,是奴才的福气。另外,御花园的桃花已盛开,奴才已整理好观花台,明日请太后和陛下赏玩,也让陛下尝尝新采的桃花茶。”
张太后笑着点头:“好,明日便去御花园赏桃花。你先下去吧,让宫女们准备些桃花糕,明日赏玩时用。”
刘瑾躬身告退,走出慈宁宫时,忍不住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 借送物资邀功,既获得了太后的赏赐,又能借赏桃花讨好陛下,自己离后宫权力核心,又近了一步。
沈云舒站在殿内,看着刘瑾的背影,心中暗自警惕 —— 刘瑾借物资调配频繁接触太后,又借赏桃花讨好陛下,步步为营,需让暗卫加强监视,防止他暗中搞小动作。
午时?京城水师大营
午时的京城水师大营,海面上阳光明媚。五艘水师战船列成三角阵,正在进行新火器实战演练 —— 士兵们用水师适配短铳射击海面上的靶船,弹丸穿透船板,留下一个个深孔;紧接着,士兵们拔出刺刀,跳上靶船,模拟近战突袭,刺刀轻松刺穿草人胸膛。
水师统领张平站在旗舰甲板上,看着演练成果,眼中满是兴奋:“这新火器果然适合水师!远程能破船,近战能刺敌,有了它,咱们水师在海上对付倭寇,再也不用怕他们的弯刀了!”
沈知薇身着飞鱼纹锦衣卫制服,站在张平身边,手中拿着演练记录:“张统领,虎豹营已造好三百支水师短铳,下月会全部送抵水师大营;陆砚昭在蓟州首战告捷的消息已传来,蒙古骑兵暂时不敢再袭扰,蓟州防务已稳固。”
张平点头,目光望向东南沿海:“苏州大战后,倭寇虽暂时不敢来犯,但东南沿海仍需防备。等所有战船都配上新火器,咱们就派战船巡逻东南沿海,让倭寇再也不敢靠近大明海域!”
正说着,远处的海面上,一艘哨船快速驶来,船上的士兵高声喊道:“统领!江南锦衣卫传来消息,东南沿海发现少量倭寇船只,似在试探水师动向!”
沈知薇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张统领,立刻派战船巡逻东南沿海,防止倭寇靠近;我会让江南锦衣卫加强监视,若有异常,及时传信。”
张平点头,立刻下令:“传我将令,派五艘战船去东南沿海巡逻,发现倭寇船只,就地驱逐,绝不让他们靠近大明海域!”
未时?蓟州边军大营
未时的蓟州边军大营,阳光正好。士兵们正在清点战果,俘虏的蒙古骑兵被关押在营中,巴图勒被单独带到中军帐,跪在陆砚昭面前。
“巴图勒,” 陆砚昭坐在主位,目光锐利地盯着他,“你多次袭扰蓟州边境,杀害边民,劫掠物资,今日被擒,还有何话可说?”
巴图勒抬起头,眼中满是不甘:“我是蒙古部落首领,为族人争夺草场,何错之有?你们的新火器虽厉害,却胜之不武!”
“放肆!” 吴磊厉声呵斥,“蓟州边境草场乃大明领土,岂容你们随意争夺?边军将士用新火器守护家园,是保家卫国,何来不武之说?”
陆砚昭摆手制止吴磊,对巴图勒道:“朕念你是蒙古部落首领,若肯承诺五年内不犯蓟州边境,朕可饶你性命,将你放回草原;若执迷不悟,今日便将你斩于营外,以儆效尤!”
巴图勒身体一颤,心中满是挣扎 —— 他深知蒙古部落内部派系林立,自己若死在蓟州,部落定会分裂;若承诺不犯边境,虽失颜面,却能保住性命与部落。“臣…… 臣愿承诺!” 他咬牙道,“五年内,蒙古部落绝不犯蓟州边境,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陆砚昭点头,对吴磊道:“将巴图勒押下去,好生看管,明日派使者送他回草原,同时传信给蒙古各部落,宣示大明威严,让他们不敢再轻易来犯。”
“遵命!” 吴磊躬身领命,押着巴图勒离去。
陆砚昭走到营帐外,望着草原的方向,心中满是踏实 —— 蓟州首战告捷,不仅守住了边境,更震慑了蒙古部落,为新火器的推广赢得了时间。他从怀中取出密旨,轻轻抚摸,心中满是感激 —— 若不是朱厚照的信任与授权,他也无法如此顺利地推进防务与新火器推广。
申时?镇国公府
申时的镇国公府,暖意融融。老夫人坐在正厅里,手中拿着陆砚昭送来的战报,脸上满是欣慰。陆崇渊走进来,接过战报,快速扫过内容,眼中满是自豪:“昭儿在蓟州首战告捷,打退蒙古骑兵,还让巴图勒承诺五年不犯边境,真是好样的!”
老夫人笑着道:“这都是昭儿的本事,也是陛下信任的结果。厨房已备好昭儿爱吃的酱肘子,等他下次回府,咱们一家人好好聚聚。”
陆明瑶端着茶水走进来,听到两人的对话,脸上满是兴奋:“兄长在蓟州立了大功,太后今日还在宫里夸他,说他是大明的栋梁之才。我已写好家书,让暗卫送去蓟州,恭喜兄长的同时,也让他多注意身体。”
陆崇渊点头,目光望向窗外:“昭儿在蓟州稳固防务,知薇在京城监控刘瑾、推进新火器量产,咱们陆家,总算没辜负陛下的信任与百姓的期盼。”
酉时?京城虎豹营
酉时的虎豹营兵工厂,灯火通明。赵小匠带领工匠们正在研发带瞄准镜的短铳,琉璃镜片被固定在枪管上方,镜片上刻着刻度,能提高远程射击精度。一名工匠拿着刚造好的样品,快步走到赵小匠面前:“赵匠首,带瞄准镜的短铳试射成功!五十步内的命中率从九成提高到九成五,一百步内也能命中靶心!”
赵小匠接过短铳,仔细检查,脸上满是兴奋:“好!按这个标准继续生产,月底前造五十支样品,送蓟州与水师大营试用。陆大人在蓟州首战告捷,咱们得造出更好的火器,支持他守住边疆!”
工匠们齐声应和,兵工厂的敲打声、熔炉的滋滋声与铳声交织在一起,夜色中,虎豹营的灯火愈发明亮 —— 这里不仅是新火器的产地,更是大明强军梦的根基。
沈知薇走进作坊时,看到满院的欢庆景象,笑着道:“陛下已下旨,赏虎豹营工匠们白银三千两,锦缎五百匹,还说要亲自来视察带瞄准镜的新火器!”
“太好了!” 赵小匠激动得跳起来,“咱们定要造出更好的火器,为大明守住边疆与海疆!”
夜色渐深,京城的灯火渐渐亮起,与蓟州边军大营的灯火、水师大营的灯火遥相呼应。陆砚昭在蓟州守护边疆,沈知薇在京城监控暗流,赵小匠在虎豹营研发新火器,张平在水师守护海疆 ——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却都在为大明的安稳而努力。
陆砚昭站在蓟州边军大营的城墙上,望着草原的方向,手中握着带刺刀的短铳。他知道,蓟州首战告捷只是开始,接下来的五年,他要利用这段时间,推广新火器,加固防务,让蓟州成为大明最坚固的边疆屏障。而这份守护家国的使命,将激励着他,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