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20 章:合练验锋?使者探营
正德四年(1509 年)?春(五月十五日)
辰时?蓟州草原合练场
辰时的阳光洒满蓟州草原,合练场中央竖起五十个铁甲靶,两侧分别排列着蓟州、宣府、大同的远程铳手队 —— 每队五十人,手持带瞄准镜的奔雷短铳,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陆砚昭、陆砚青、李岩站在观礼台上,手中各持一面令旗,今日是三镇合练的 “实战推演日”,需模拟 “蒙古骑兵突袭 + 跨镇支援” 的完整战术。
“第一阶段:模拟蓟州遇袭,梯次射击拦截!” 陆砚昭挥动令旗,高声下令。
蓟州铳手队立刻列成三排,前排跪地、中后排站立,瞄准百米外的 “模拟骑兵靶”(绑在马背上的草人)。“砰!砰!砰!” 铳声此起彼伏,弹丸呈梯次飞向靶群 —— 第一轮击倒十余个靶位,第二轮精准命中马腿,第三轮则覆盖剩余靶群,不到一盏茶的时间,五十个模拟靶全部被摧毁。
“好!” 观礼台上的将领们齐声喝彩,李岩笑着道:“蓟州的梯次射击越来越熟练,远程拦截能力比预期还好!”
陆砚青接着挥动令旗:“第二阶段:模拟宣府遇袭,大同铳手队支援!目标:两刻钟内抵达‘宣府模拟点’,完成覆盖射击!”
大同铳手队立刻登上战马,朝着十里外的模拟点疾驰 —— 两刻钟后,他们准时抵达,迅速列阵射击,弹丸密集覆盖靶群,命中率达九成以上。
陆砚昭看着计时器,眼中满是欣慰:“三镇联防战术成型!梯次射击可拦截突袭,跨镇支援一日内可达,再配合骑兵巡逻,北疆的防御铁壁算是真正立起来了!”
巳时?京城太和殿
同一时刻,京城太和殿内气氛肃穆。瓦剌使者巴彦身着貂皮长袍,手持国书,跪在朱厚照面前,眼神却不安分地扫过殿角摆放的带瞄准镜短铳 —— 这是朱厚照特意安排的,意在展示大明的火器实力。
“大汗派本使来,一是为巴图勒袭蓟州之事致歉,二是想与大明重修盟约,互通贸易,” 巴彦语气恭敬,却暗藏试探,“只是听闻大明新造火器威力惊人,不知能否让本使见识一番?也好让大汗放心,大明无扩张之意。”
朱厚照心中冷笑,却不动声色:“火器乃大明防务利器,本就为抵御袭扰而生,瓦剌若真心修好,何须担忧?不过既然使者想看,朕可安排你去虎豹营参观,但不得靠近生产工坊,不得询问技术细节。”
兵部尚书立刻上前道:“陛下英明!臣建议派锦衣卫全程陪同,防止使者窃取情报;另外,可让虎豹营演示短铳射击,让瓦剌知晓大明的防务实力,不敢再生异心。”
“准奏!” 朱厚照点头,目光扫过巴彦,“三日后,由陆崇渊陪同你去虎豹营,若瓦剌真心修好,贸易之事可再议;若心怀不轨,大明的火器,可不是摆设!”
巴彦心中一凛,连忙躬身应道:“臣遵旨!大汗对大明绝无恶意,愿与大明永结同盟。”
殿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那支短铳上,泛着冷光 —— 这场看似平和的外交会面,实则是一场无声的威慑与试探。
午时?虎豹营
午时的虎豹营试射场,赵小匠带领工匠们布置演示场地 —— 五十个铁甲靶整齐排列,二十支带瞄准镜的短铳摆在台前,每支铳都擦拭得锃亮,枪身的 “虎豹营监制” 篆字格外醒目。
陆崇渊站在试射场旁,对赵小匠道:“三日后瓦剌使者来参观,演示需突出两个重点:一是远程精准射击,展示瞄准镜的威力;二是刺刀近战,体现‘一铳多用’的优势,但绝不能泄露膛线工艺与防冻火帽的配方。”
“放心!” 赵小匠拍着胸脯,“我已选了十名最熟练的教官负责演示,射击时会刻意避开核心工艺;工坊周围也加派了雄狮卫,防止使者靠近。另外,水师订的最后两百支新铳已造好,明日就能送抵大营。”
陆崇渊点头,拿起一支短铳试射 —— 弹丸穿透百米外的铁甲靶,他满意地说:“演示时要让使者明白,大明的火器不仅威力强,还能批量生产,让他们不敢轻易挑衅。”
试射场的铳声与工匠们的准备声交织在一起,透着对瓦剌使者的警惕,也彰显着大明军事革新的底气。
未时?京城后宫
未时的慈宁宫偏殿,刘瑾正陪着负责接待瓦剌使者的礼部侍郎说话,手中捧着刚沏好的碧螺春:“王大人,三日后陪同使者去虎豹营,辛苦您了。奴才已备好御寒的貂皮袄,使者若觉得寒冷,可随时取用。”
王侍郎接过茶杯,笑着道:“刘总管有心了。陛下特意交代要‘威慑为主,礼遇为辅’,虎豹营的火器演示是关键,若能让瓦剌真心修好,也是大功一件。”
刘瑾顺势道:“王大人说得是。奴才负责后宫物资,若虎豹营演示需要额外的靶材或场地布置,尽管开口,奴才定全力配合。另外,听闻大人的公子近日要参加科举,奴才已让御书房的先生整理了些历年考题,稍后让小太监送过去。”
王侍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那可多谢刘总管了!若犬子能高中,定要登门致谢。”
刘瑾笑着摆手:“举手之劳而已。大人一心为国,奴才帮些小忙,也是应该的。”
两人相谈甚欢,刘瑾看似不经意地打听着虎豹营演示的细节,王侍郎毫无防备,竟将 “演示重点是远程射击”“由陆崇渊主持” 等信息和盘托出 —— 刘瑾心中暗自记下,这些信息,或许能在陛下面前 “不经意” 提及,展现自己的 “用心”。
申时?蓟州边军大营
申时的蓟州中军帐,陆砚昭、陆砚青、李岩围坐在沙盘旁,整理合练总结。吴磊递上一份数据报表:“三镇铳手队的远程命中率均达九成以上,跨镇支援最快用时一个时辰,比预期提前半个时辰;模拟‘蒙古骑兵突袭’的三次推演,均能在三十分钟内完成拦截,无一‘漏网之鱼’。”
陆砚青点头,在沙盘上标注防御节点:“宣府的瓦剌探子近期活动频繁,需在边境加设五个烽火台,与蓟州、大同的烽火台联动,一旦发现异动,可同时传信三镇,缩短支援时间。”
李岩补充道:“大同已备好三个月的粮草与弹药,若某镇遇袭,可随时调运;另外,建议每月进行一次小规模合练,保持战术熟练度,防止日久生疏。”
陆砚昭将总结报表收好,郑重道:“我会将这份总结与防御布局图一并送呈陛下,请求正式确立‘三镇联防’制度;另外,瓦剌使者进京之事已传来,咱们需加强边境戒备,防止他们趁使者参观时突袭,试探咱们的虚实。”
三人相视点头,眼中满是坚定 —— 合练的成功,让他们对守住北疆充满信心,哪怕瓦剌心怀不轨,也有足够的实力应对。
酉时?京城水师大营
酉时的水师大营船坞,五艘新造的 “铳船” 正下水试航 —— 船身两侧各装有十支水师短铳,船尾加装了瞄准镜装置,可实现 “侧射 + 尾射” 的双重火力覆盖,专门用于沿海巡逻与倭寇拦截。
张平站在旗舰上,看着新铳船的试航数据,眼中满是兴奋:“这铳船的火力比普通战船强三倍,东南沿海的倭寇若再敢来犯,定让他们有来无回!虎豹营送来的最后两百支新铳已装车,明日就能装配完毕,月底前可组建‘铳船巡逻队’,覆盖整个东南沿海。”
沈知薇身着飞鱼纹制服,站在张平身边,手中拿着江南锦衣卫的密报:“倭寇残余近期在琉球群岛聚集,似在联络其他部落,需让铳船巡逻队重点巡查琉球方向;另外,瓦剌使者来京,水师需加强渤海湾的戒备,防止他们与倭寇勾结,从海疆偷袭。”
张平点头,立刻下令:“传我将令,明日装配完新铳后,派三艘铳船去琉球方向巡逻;渤海湾增派五艘战船,与锦衣卫暗卫协同,严密监视瓦剌船只动向。”
夕阳下,新铳船的帆影在海面上展开,与远处的旧战船形成鲜明对比 —— 水师的防御升级,标志着大明海疆的守护力量,正与北疆同步增强。
戌时?京城锦衣卫衙门
戌时的锦衣卫密探房,灯火通明。沈知薇与王勇看着暗卫送来的监控报告 —— 瓦剌使者巴彦在驿馆频繁与随从密谈,似在传递虎豹营的位置信息;刘瑾则在接待完礼部侍郎后,去了御书房,以 “整理物资清单” 为由,与负责军政文书的太监接触了半个时辰。
“瓦剌使者果然不安好心,” 王勇攥紧拳头,“三日后去虎豹营,需加派暗卫,防止他们偷录演示数据或窥探工坊;刘瑾那边,他已开始拉拢礼部官员,下一步可能会接触兵部,需提前防备。”
沈知薇取出舆图,在虎豹营周围标注暗卫布防点:“我已安排五十名暗卫,三日后伪装成工匠或士兵,全程监控使者动向;刘瑾那边,让暗卫截取他与军政太监的谈话,若涉及军事机密,即刻禀报陛下。”
她顿了顿,继续道:“另外,三镇合练成功的消息已传来,可将合练视频(画师绘制的连续图谱)送呈陛下,既能展示边疆防务成果,也能提醒陛下警惕瓦剌与刘瑾的双重隐患。”
密探房的灯光映着两人的身影,透着对朝堂暗流的警惕,也彰显着锦衣卫守护大明情报安全的职责。
亥时?镇国公府
亥时的镇国公府正厅,暖意融融。老夫人坐在主位,手中拿着三镇合练的图谱,脸上满是欣慰:“昭儿和砚青兄弟俩配合得真好,三镇联防成型,北疆总算安稳了。只是瓦剌使者来京,需让他们多加小心,别被使者的花言巧语蒙骗。”
陆崇渊点头,递过一份密报:“知薇已安排暗卫监控使者,三日后我陪同去虎豹营,会严格按陛下的吩咐,只展示射击效果,绝不泄露核心工艺。刘瑾那边,他最近拉拢礼部官员,需让明瑶在宫里多留意,别让他插手军政。”
陆明瑶端着宵夜走进来,补充道:“母亲,父亲,今日刘瑾托小太监给我送了些苏州点心,说是‘感谢宸妃娘娘在太后面前美言’,我已让宫女收下,但没与他见面,避免他借镇国公府攀附。”
老夫人笑着点头:“明瑶做得对。刘瑾野心大,咱们陆家绝不能与他有牵扯。明日我让管家送些家乡特产去蓟州,给昭儿和士兵们尝尝,也让他们知道,家里惦记着他们。”
正厅的灯光与窗外的月光交织,映着一家人的温情,也透着对家国的担当 —— 从北疆的合练场到京城的密探房,从海疆的铳船到后宫的暗流,大明的安稳,正是由无数这样的家庭与个体,共同守护而成。
夜色渐深,蓟州的合练总结已送向京城,虎豹营的演示场地仍在布置,水师的铳船仍在试航,锦衣卫的暗卫已开始布防 —— 一场关乎边疆外交与朝堂稳定的较量,即将在三日后的虎豹营拉开序幕,而大明的军事革新与权力博弈,也将在这场较量中,迎来新的考验与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