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万籁俱寂。杂役房内,霍天渊并未入睡,而是就着窗外透入的微弱星光,再次摊开了那本已然有些卷边的《基础阵法图解》。养魂药材种植的屡屡受挫,并未消磨他的意志,反而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自身实力恢复之前,一个稳固的、可靠的“安全屋”是何等重要。而阵法的力量,正是构建这一切的基石。
他之前布置的“聚灵阵”和“预警阵”,初时带来的那点安全感,在经历了多次细心观察和对比后,显露出了明显的粗糙与不足。
那“聚灵阵”汇聚灵气的效果,微乎其微,若非他灵识远超常人,几乎难以察觉其存在。他仔细回溯布阵过程,对照图谱,发现问题出在节点定位和符文衔接上。灵石碎屑作为节点,其内部残存灵气本就微弱且不稳定,若摆放方位稍有偏差,或者连接它们的导灵符文不够流畅精准,就会导致灵气在流转过程中大量逸散,最终汇聚到阵眼处的十不存一。
“这里……坤位偏移了半寸,导致地脉灵气引导不畅。”
“还有这条符文线路,转折过于生硬,仿佛河道突遇巨石,灵气至此必然滞涩。”
霍天渊手指划过书页上的复杂阵图,又对照着自己脑海中构建的立体阵法模型,一点点剖析着缺陷。他不是在盲目照搬,而是在理解其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反向推导和验证。
说干就干。他小心翼翼地将原先布置的聚灵阵节点一一启出,抹去旧的符文。这一次,他不再依赖目测,而是找来一根细绳,以自身杂役房中心为原点,严格按照九宫方位,拉线定位,确保每一个节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都分毫不差。对于符文的刻画,他更是倾注了十二分的心力。他不再追求速度,而是将灵力凝聚于指尖,如同最耐心的雕刻师,每一笔落下,都力求均匀、圆融、蕴含道韵。他甚至尝试在关键的连接点上,将符文线条进行微小的弧度优化,使其更符合灵气自然流转的特性。
当最后一个节点被重新嵌入,最后一道符文亮起微光,整个微型聚灵阵发出了一声比之前清晰不少的嗡鸣。霍天渊立刻盘膝坐于阵眼,闭目感应。果然!身周汇聚而来的灵气,虽然依旧稀薄,但比之前明显增强了约三成!这股灵气流更为稳定,持续不断地滋养着他的身体和神魂。这一点提升,对于他目前的处境而言,已是弥足珍贵。
初战告捷,霍天渊信心大增,随即又将目光投向了“预警阵”。
之前的预警阵,范围仅限于门窗附近,触发机制也较为迟钝。他曾做过测试,若是有心人收敛气息,缓慢靠近,阵法可能要等到对方几乎贴到门前才会有所反应,留给他的反应时间太短。
“预警之要,在于感其未至,察其微末。”霍天渊翻到书中关于预警阵变种的一页,上面提到了一种更为精巧的“灵漪感应”原理。如同石子投入平静湖面会荡开涟漪,任何物体进入特定区域,也必然会扰动该区域的灵气平衡,关键在于阵法能否捕捉到那最初、最微弱的“涟漪”。
他决定对预警阵进行两大改进:扩展范围与提升灵敏度。
扩展范围相对简单,他需要增加更多的外围感应节点。他利用那些几乎耗尽灵气、但尚能作为灵力通道的低劣灵石,在杂役房周围十步之外,隐蔽地布下了一圈感应点。这些节点如同哨塔,将预警范围从房门窗口,扩展到了整个杂役房周边区域。
提升灵敏度则是真正的挑战。这需要他将核心感应符文刻画得更加精细,并将其与外围节点的连接,打造成一个极其敏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灵网”。任何一点微小的灵气扰动,都能通过这张网,被迅速放大并传递至核心。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符文的线条需要细若发丝,却又必须连贯不断,蕴含灵机。霍天渊全神贯注,指尖的灵力输出被控制到了极致,稍有震颤,便前功尽弃。失败了数次,浪费了几块本就不多的灵石,他终于成功地完成了核心符文的升级。
当他将新的预警阵激活,灵识与核心符文相连的刹那,一种奇妙的感知浮现心头。他仿佛能“看”到一张无形的、极其纤薄的灵网,以他的杂役房为中心,笼罩了方圆十步的空间。他甚至能隐约感知到夜风吹过时,灵网产生的极其细微的、规律性的波动。而当他将一小块石头抛入这个范围时,心神中立刻传来清晰的警示,比之前的反应快了数倍不止!
防御能力的初步提升,让霍天渊看到了阵法之道的广阔前景。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光有预警和聚灵还不够,他需要一种能够主动迟滞、甚至困住闯入者的手段。
他的目光,锁定在了《基础阵法图解》中一个名为 “小迷踪阵” 的阵法上。这是一种基础的迷幻阵,算不上高深,但正适合他目前的能力和材料水平。阵法一旦启动,能干扰陷入其中者的方向感和视觉,使其在原地打转,难以靠近真正的目标。
布置迷幻阵的难度,远非前两者可比。它涉及的符文数量更多,结构更复杂,而且对布阵材料的属性和摆放要求极高。书中记载,最好能使用带有天然迷惑特性的材料作为阵基,比如“雾隐石”或“惑心草”。这些东西,霍天渊自然没有。他只能再次发挥创造力,寻找替代品。
他花费了数日时间,在杂役处周边的山林角落仔细搜寻,最终找到了一些夜晚会散发微弱荧光、带有轻微致幻效果的“夜苔”,以及几种能散发特殊气味、可能干扰感知的普通草药。同时,他还收集了一些形状不规则、能够折射光线的石英碎块。
材料备齐,真正的考验才开始。小迷踪阵需要布置八个主要节点,暗合八卦方位,节点之间由多重符文线路交织连接,形成一个立体的、能够扭曲光线和灵气的力场。
霍天渊在他杂役房前那片不大的空地上,开始了艰难的尝试。第一个难题就是符文的精准绘制。迷幻阵的符文比预警阵的更加繁复,很多线条需要螺旋交错,对灵力控制的稳定性要求极高。他第一次尝试刻画一个核心符文,才进行到三分之一,就因为灵力后续不继,线条骤然中断,整个符文瞬间崩溃,反噬的灵力还让他指尖一阵发麻。
他没有气馁,抹去痕迹,重新开始。一次,两次,三次……失败成了家常便饭。有时是灵力输出不均,导致线条粗细不一;有时是符文结构理解有误,连接点无法共鸣;最麻烦的一次,他好不容易完成了大部分符文的刻画,却在连接最后一个节点时,因为一块石英碎块摆放的角度偏差了少许,导致整个阵法能量流转冲突,瞬间激发了一片扭曲的光影,然后迅速湮灭,差点伤及他自己。
夜深人静之时,其他杂役早已酣睡,只有霍天渊还在空地上反复练习。他的脸色因心神消耗过度而苍白,但眼神却越来越亮。每一次失败,都让他对符文的理解加深一层;每一次错误的纠正,都让他对阵法结构的把握更精准一分。
他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只知道带来的替代材料消耗了近半。终于,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当他将最后一道连接符文小心翼翼地点亮,八个节点上的夜苔、草药和石英碎块同时微微一亮,随即一种难以言喻的、淡淡的雾气开始在那片空地上弥漫开来,光线似乎也变得扭曲不定。
霍天渊心中一动,小心地踏入阵中。一步,两步……周围的景物开始变得模糊,原本清晰的杂役房轮廓似乎在晃动,脚下的路也变得曲折起来。他明明朝着房门口直线行走,却总是不自觉地偏开方向,走了好几圈,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地!
成功了!小迷踪阵,成了!
他强压下心中的狂喜,退出阵法范围。看着那片在月光下看似平常、实则暗藏玄机的空地,一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安全感油然而生。
聚灵阵提供微弱但持续的修炼支持,预警阵提供外围警戒和反应时间,迷幻阵则构成了最后一道主动防御屏障。至此,他这间简陋的杂役房,已然被他打造成了一个初具雏形的、具备一定防御纵深的“堡垒”。
虽然这些阵法在真正的强者面前或许不堪一击,但对他而言,这每一步的迈出,每一次的成功,都是自身力量的切实增长。他站在房前,望着星空,目光坚定而深邃。阵法之道,玄奥无穷,他仅仅触摸到了冰山一角。但这已足够让他坚信,凭借智慧与毅力,他定能在这荆棘遍布的仙途上,为自己开辟出一条生路。未来的路上,他必将在这条道路上,探索得更深,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