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立刻拿起那几页稿纸,也顾不上批评张继青的莽撞了,迅速浏览起来。
他看得比张继青更仔细,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手指在纸面上轻轻滑动。
40分钟后,社长放下稿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已经控制不住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难掩兴奋地看着张继青:
“好!好啊!江屿这小子,真是不走寻常路!历史、现实题材玩转了,现在又进军科幻,而且一出手就是这么扎实的硬核作品!这开篇的悬念和世界观设定,确实抓人!”
社长站起身,绕过办公桌,拍了拍张继青的肩膀:“继青,你立大功了!能第一时间拿到江屿的稿子,这就是我们社莫大的机遇!”
他沉吟片刻,迅速做出决断,“你刚才在电话里跟江老师怎么谈的?”
张继青赶紧把承诺的最高版税、百万首印、全渠道宣传等条件复述了一遍。
社长听完,毫不犹豫地一挥手:“没问题!就按这个条件办!只高不低!江屿现在是我们国内文坛最具号召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值得这个待遇!
你马上回复江老师,就说我们社全力支持,条件完全同意!让他放心把稿子交给我们!”
社长来回踱了两步,继续指示:“你立刻牵头成立《时空》项目小组,你任组长,抽调社里最好的编辑、美编、宣传人员,全力保障这本书的出版进度和质量!
宣传方案要提前做,做得有声势、有格调,要配得上江屿的咖位和这本书的质量!我要让《时空》上市那天,整个图书市场都为之一震!”
“是!社长!我明白!我这就去办!”张继青激动地应道,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儿。
“好!快去!”社长笑容满面地挥挥手,“对了,代我向江屿问好,告诉他,我们华清大学出版社,绝不会辜负他的信任和这部优秀作品!”
张继青用力点头,转身快步离开了社长办公室,脚步比来时更加轻快有力。
走廊里,隐约还能听到他压抑着兴奋,小声哼起了不成调的曲子。
社长重新坐回椅子上,拿起那几页《时空》的稿纸,又仔细地看了看,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他能预感到,这部横空出世的《时空》,不仅将再次稳固江屿在文坛的地位,也必将为华清大学出版社带来巨大的声誉和影响力。
这无疑是他今天,乃至今年收到的最大的一份惊喜。
四合院内,江屿放下手机,重新坐回书桌前。
《时空》这颗种子,总算找到了肥沃的土壤,接下来,就是等待它破土而出,迎接阳光和风雨的时候了。
黄亦玫浇完花走进书房,看到江屿嘴角噙着的笑意,问道:“是张编辑的电话?谈妥了?”
“嗯,谈妥了。”江屿拉过黄亦玫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边,“就在华清出了。他们很重视,条件也给得足。”
黄亦玫靠在江屿肩上,笑道:“那是当然,我们江老师出手,必然是万众瞩目。我就等着新书上市,第一个拜读签名版了!”
窗外,四合院静谧安然;屋内,关于星辰大海的梦想,即将化作铅字,启航驶向无数读者的案头。
华清大学出版社的效率极高,在得到江屿的首肯后,整个出版机器便全速运转起来。
张继青几乎是驻扎在了社里,协调编辑、校对、设计、印制等各个环节。
稿子的质量本就无可挑剔,加上江屿这块金字招牌,所有流程都是一路畅通无阻。
期间,张继青特意又跑了一趟江屿的四合院,为了敲定一个至关重要的细节——新书发行的时间。
“江老师,”张继青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捧着刚沏好的热茶,“稿子这边一切顺利,预计下月中旬就能下厂印刷。
现在关键就是定档期。您看,是放在年底冲一波销量榜,还是避开年末扎堆的新书,选个稍微清淡点但关注度可能更集中的时段?”
江屿沉吟片刻,手指在茶杯边缘轻轻摩挲。
“不必赶年底的热闹。《时空》这本书,需要读者静下心来读。放在初冬吧,十一月初怎么样?天冷了,正好适合窝在家里,读点能让人仰望星空的东西。”
张继青眼睛一亮:“十一月初好!避开了国庆档和年末大战,又有足够的预热时间。就这么定了!我们社里立刻围绕这个时间节点制定宣传计划!”
定下发行日期,出版社的宣传攻势随即全面启动。
尽管是2011年,网络宣传方兴未艾,但华清大学出版社还是调动了所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渠道,为《时空》的到来造势。
首先是在几家影响力巨大的门户网站读书频道和主流文学论坛上,出现了精心设计的预告贴和讨论帖:
【重磅预告】茅盾文学奖得主、《百家讲坛》名家江屿,暌违五年,全新力作《时空》即将震撼来袭!
这一次,他不讲历史,不谈古人,带你闯入浩瀚宇宙,直面文明存亡的终极拷问!
帖子下面附上了由出版社顶尖设计团队制作的概念海报——深邃的星空中,一颗孤独的星球散发着微光,背景是若隐若现、充满几何美感的“智子”二维展开幻影,整体风格冷峻而充满悬念,与江屿以往作品的封面风格截然不同。
“江屿出新书了?!还是科幻?!我没看错吧!”
“五年了!知道我这五年是怎么过的吗?终于等到了!”
“从《明朝那些事》追到《人世间》,江屿的书从不让人失望!这次转型科幻,太期待了!”
“这海报氛围感绝了!‘时空’这个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啊!”
网络上的热议迅速升温,相关帖子的点击量和回复数节节攀升,“江屿 新书《时空》”甚至一度冲上了某门户网站热搜榜的尾部。
与此同时,传统的纸媒渠道也开始发力。
《文艺报》《中华读书报》等权威文学报刊刊登了新书预告和简短的书评人前瞻性评述,着重强调了江屿的跨界尝试与作品的人文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