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灵明一才想到,小智一直过得都挺拮据,哪都没舍得去玩过,确实应该带着他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之前灵明一觉得,小智赚的钱足够家用了,自己赚不赚钱都行,反正吃饭也花不了多少。
现在想要带小智出去走走,那就得想想自己要干点儿啥了。
如果只是找份工作,沾母校的光,这倒不是件难事。
之前百年校庆的时候,她回去了一趟。
毕业十几年后,带着社会阅历再次回到括弧文海时才知道,原来很多专业的录取线都已经超过本校了。
学校发展的好,毕业证的含金量也会跟着提升。
不论是在当地,还是联系一下在其他地方混得风生水起的老同学们,找份薪水不错工作对灵明一来说都不难。
这就是读个好学校的便利。
就算不在国内找机会,联系一下之前认识的东南亚那些客户,随便找找路子赚点外币,对自己来说也足够用了。
赚钱不是个问题,但问题是自己不想赚啊!
她好几年前就发现自己有这个问题了。
脑子知道赚钱好,但是心里不乐意。
刚开始她以为是运势低落的原因,不赚就不赚呗,反正不赚也够花了。
她不是个愿意委屈自己的人。
但已经都过去好几年了,这个症状还是没有好转,她不禁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心理方面的问题?
之所以会有这方面的怀疑,是因为她之前参加了不少的玄学聚会,里面也有从事心理学专业的老师,大家聊天时自然会涉及到各种案例。
为什么从事心理学的人也会在玄学圈子里呢?
严格来讲,应用心理学跟玄学是有重叠的,比如家排,比如催眠,都跟“神”有关。
就像《黄帝内经》也讲神一样,真正的中医也是要通神的。
只是因为要“破除封建迷信”,心理学和中医都把“神”的部分给删掉了。
但删了之后,在应用上就有缺陷,所以不少搞应用心理学的人和中医都喜欢在私底下研究玄学,希望能把缺的那部分补回来。
灵明一既然怀疑自己的症状有可能是心理问题,她便立马联系了一位熟悉的心理学老师,预约了一次催眠。
之所以预约的是催眠,而不是家排,是因为家排更类似于中国的巫术。
对于巫和仙,灵明一一直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对于催眠,她其实也是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的。
因为催眠触动的是潜意识,也就是所谓的神,一旦操作不当,会对灵魂造成损伤。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被催眠后,会产生后遗症。
比如头晕、无力、记忆力减退、多梦、嗜睡、脾气暴躁,甚至会人格改变、产生精神障碍等。
不过灵明一曾经做过心理测试,感觉用处不大,所以才不得不预约个催眠试试看。
催眠也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不同的门派之间差异性很大。
有人用言语催眠,有人用音乐催眠,还有中医的点穴催眠等等。
催眠的过程,既有清醒的,也有完全无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