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寂静中缓慢流淌,每一秒都仿佛被无限拉长。“磐石”指挥中心内,只有仪器低沉的嗡鸣和人们压抑的呼吸声。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锁在信号接收终端上,等待着来自遥远轨道的回应,那将可能决定他们是迎来新的黎明,还是更深重的黑夜。
林风矗立在控制台前,面容沉静如水,但微微收紧的下颌线和眼底深处不易察觉的微光,显露出他内心的波澜。他在赌,赌那个“旧影”对“最后堡垒”和“塔”共同的畏惧,赌灰鼠感知到的那一丝“悲伤”与“警惕”背后所代表的并非纯粹的恶意。
突然!
接收器的指示灯猛地亮起,伴随着一阵极其短暂却规律的能量脉冲信号!
“来了!”夜枭几乎是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声音因激动而尖锐了一瞬,随即立刻扑到控制台前,双手如飞般操作起来,“信号强度极弱,持续时间零点三秒!重复模式……正在解析!”
古老的冗余协议再次被启用,过滤掉宇宙背景噪音,将那微弱的信息碎片拼接、转化。
屏幕上,依旧是那两个单词,但顺序和语境似乎发生了变化:
“幸存……确认。寻光者……已逝。”
寻光者已逝?
林风的心微微一沉。这意味着什么?对方否认自己是“寻光者号”?还是说,“寻光者”只是一个代号,而真正的载体已经消亡?
未等他深思,第二段更长的、断断续续的信息被解析出来,语法有些古怪,像是很久未曾使用过这种语言:
“此身……乃信使。携……寻光者之日志……与……最后的警告。”
“警告……关乎……‘摇篮’之劫……‘守望者’之殇……与……‘收割’之循环。”
“数据庞大……此地……危险……需安全端口……进行传输。”
信息量巨大,让指挥中心内所有听到的人都为之窒息!
信使?携带着“寻光者号”的日志和警告?关于“摇篮”(很可能指代地球或人类文明)的灾难?“守望者”的悲伤?还有……“收割”的循环?这似乎与“塔”自称的“收割者”隐隐对应!
对方不仅承认了与“寻光者号”有关,更声称携带着至关重要的信息,甚至可能涉及末日战争的真相以及“塔”的本质!
但它也指出了现实的危险——此地危险,需要安全端口传输数据。这无疑是指“最后堡垒”和“肃正协议”的监控,以及可能存在的“塔”的耳目。
巨大的诱惑与极高的风险同时摆在面前。
“它想要一个安全的传输通道?”夜枭看向林风,眼神复杂,“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提供一个它认为足够隐蔽、能避开‘肃正’和‘塔’监控的数据接收点。这……这几乎不可能!我们的任何大规模数据接收活动都可能被探测到!”
林风沉默着,大脑飞速权衡。对方的信息如果是真的,其价值无法估量,可能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理解过去、应对现在、生存于未来。但如果是陷阱,主动暴露一个数据接收点,无异于自寻死路。
“灰鼠呢?”林风突然问道,“他刚才感知到了这个‘信使’的情绪。他现在状态如何?能否再次尝试感知,判断对方的意图?”
医疗组很快回复:“灰鼠醒着,精神状态尚可,但很疲惫。他表示可以尝试,但无法保证效果。”
“带他到指挥室隔壁的隔离观察室,连接最灵敏的能量和神经感应器。不需要他听懂内容,只需要感受对方信号传递时蕴含的‘情绪’或‘意图’底色。”林风下令。灰鼠的独特感知力,此刻或许是最可靠的测谎仪。
很快,灰鼠被安置好。新一轮的、极其简短的信号交换开始。
林风亲自操作通讯台,发出信息:“信使,表明你的来源。‘寻光者’因何而逝?”
片刻等待后,回应到来,带着一种冰冷的悲伤:
“源……乃‘寻光者’之残骸。逝于……‘收割’之初次降临。吾……乃其日志核心衍生之……守护程式。使命……传递信息。”
它源自“寻光者号”的残骸?飞船毁于“收割”(很可能指“塔”的第一次出现)?它自己是一个人工智能或者守护程序?
几乎同时,隔壁房间的监控数据传回。夜枭压低声音报告:“灰鼠的感知……波动很大。他捕捉到强烈的……‘悲伤’、‘孤独’……还有非常强烈的‘执念’和……‘紧迫感’。负面情绪居多,但没有感知到明显的‘欺骗’或‘恶意’。他说……那感觉像是一个……‘完成了任务就要熄灭的火苗’。”
一个孤独、悲伤、背负着沉重使命即将熄灭的程序?这个形象与对方传递的信息以及灰鼠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吻合。
风险依然存在,但可信度似乎增加了。
“领袖,即使它是善意的,我们哪里能找到绝对安全的数据端口?”夜枭苦恼道,“‘磐石’的屏蔽层挡不住大规模数据流涌入的痕迹。”
林风的目光再次投向地下深处,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念头再次浮现。
“有一个地方……或许‘肃正协议’本身也不会轻易监控。”他缓缓说道。
众人愕然。
“‘最后堡垒’的外部能量屏障边缘。”林风语出惊人,“‘肃正协议’监控的是内部和试图闯入者,但对于紧贴其屏障外部、没有任何入侵企图、能量签名极低的微弱数据交换……按照我们获得的那份阈值表,其触发优先级很可能非常低,甚至不被视为威胁。”
这就好比最危险的猛兽,不会在意身边爬过的几只蚂蚁之间的触角交流。
“可是……那地方本身就有巨大的能量辐射和干扰!我们的信号很难穿透过去建立稳定链接!而且太近了,万一……”夜枭不敢想象失败的后果。
“不需要穿透。”林风思路越来越清晰,“我们不需要进入堡垒内部。我们只需要在其能量屏障的外缘,找一个点,布设一个微型的、一次性的、超低功率的中继器。让‘信使’将数据压缩包发送到这个中继器上存储。然后,我们再想办法安全地、缓慢地取回中继器。”
这相当于派一只蚂蚁到巨兽脚边,捡回一片可能写着重要情报的树叶。
“这……需要极其精确的计算和操作!中继器必须完全隐形,不能有任何主动扫描或能量溢出!而且取回过程同样危险!”夜枭觉得这计划简直是在刀尖上跳舞。
“这是我们目前唯一可能安全获取信息的方式。”林风下定决心,“立刻计算‘最后堡垒’能量屏障外缘最稳定的区域,设计微型中继器方案。同时,回复‘信使’。”
他转向通讯台,发出信息:
“信使。可于‘铁棺材’外壁指定坐标,布设一次性接收节点。提供数据压缩包大小及传输所需时间。风险巨大,仅此一次机会。”
信息发出。这一次,等待的时间更长。对方似乎也在进行评估和计算。
良久,回复到来:
“坐标已接收。分析中……认可该方案风险与可行性。数据包大小:3.7Yb(尧字节)。超压缩编码。传输时间:需持续一点七秒。超低功率定向爆发传输。接收节点需具备至少该容量及抗干扰能力。”
“警告:传输瞬间能量签名虽低,仍存在被探测风险。一旦开始,无法中断。”
“附:数据包密钥为旧纪元最高议会‘黎明’指令编码。需此解密。”
3.7Yb!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般的数据量!即使以旧纪元的技术,也需要超压缩技术才能存储。而传输时间仅需1.7秒,意味着数据传输速率高得可怕,但也意味着风险集中在极短的时间内!
而“黎明”指令编码……林风记得这个代号,那是旧纪元末期,据说用于启动某种最终计划的最高权限指令之一。这个“信使”竟然掌握着这种密钥?
“立刻准备中继器!用上我们所有的最高存储密度材料和抗干扰技术!容量就按3.7Yb设计!密钥……我们先记下。”林风果断下令。“夜枭,计算最佳布设坐标和布设路径!要绝对隐蔽!”
整个“磐石”的技术力量被动员起来,为了这个疯狂的计划全速运转。
一场与时间和技术极限的赛跑开始了。他们要在沉默巨兽的眼皮底下,窃取来自遥远过去的、可能蕴含着毁灭与生机的最后留言。
而轨道上的“信使”,那孤独的旧影,也沉默地调整着自身的轨道和姿态,准备进行这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数据投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