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辉一首《云》诗,定下了高远的基调,也彻底点燃了现场的氛围。原本还有些矜持的才子们,纷纷被激起了好胜之心。
沈墨林沉吟片刻,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云虽无定,终有依托。山间之松,崖畔之柏,扎根厚土,历经风霜,方得始终。此题,‘松’。”
这是要借松之坚韧,暗讽宋晓辉之前的“云”诗过于飘渺无根。
立刻有人应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引用了前人名句,虽取巧,却也切题。
苏文君不愿宋晓辉独对锋芒,清声接道:“‘苍髯铁干拄穹窿,惯听风涛万壑轰。冰雪压身腰更直,只因根扎九泉中。’” 诗句遒劲,将松的风骨描绘得淋漓尽致。
沈墨林再次微微点头。
宋晓辉却笑了,他负手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山崖上的一株古松,朗声吟道:
““松”
莫道扎根便不同,
人间立处即鸿蒙。
针砭时弊常开口,
怀抱虚容纳八风。
脂化光明烛暗夜,
材为大厦柱苍穹。
一身筋骨非孤傲,
要护群山翠色浓。”
又是一片倒吸冷气之声!
此诗完全跳出了传统咏松强调孤傲坚韧的窠臼!开篇“人间立处即鸿蒙”便将其拉回人间,“针砭时弊常开口”赋予其社会责任,“脂化光明”、“材为大厦”强调其奉献价值,最后“要护群山翠色浓”更是展现了博大胸怀与守护精神!这哪里是松?这分明是经世济民、心怀天下的志士仁人!
沈墨林瞳孔微缩,握着茶杯的手指微微收紧。
苏文君眼中满是震撼与倾慕,宋晓辉的诗,总是能于寻常物象中,开辟出全新的、充满力量感的境界!
杨承宇见势不妙,急忙给身旁一人使眼色。那人是杨家笼络的清客,起身道:“沈老,宋先生之诗固然气魄宏大,然诗词之道,亦重婉约情致。学生以为,不若以‘闺情’或‘春怨’为题,方能尽显女儿家细腻心思。” 他想将话题引向宋晓辉可能不擅长的领域。
一直安静的蓝凤凰闻言,忽然轻笑一声,声音带着苗疆特有的糯软与神秘:“女儿家心思,未必只有闺怨。” 她眼波流转,信口吟道:
““红豆”
骰子玲珑刻骨深,
相思透甲渗朱痕。
劝君莫拭殷红色,
本是心尖一滴魂。”
诗句诡异而深情,将红豆相思与赌具骰子结合,“刻骨”、“渗朱痕”、“心尖一滴魂”,用词大胆奇崛,带着苗女特有的炽烈与执拗,瞬间镇住了那些想写寻常闺怨的文人!
姜灵儿也忍不住举手:“我也有我也有!‘电路板上的相思’:信号穿梭零壹间,心潮起伏似当年。情丝烙入硅基里,重启千回爱不迁!” 这现代科学与古典情怀的粗暴结合,让全场文人目瞪口呆,一时不知该如何评价。
宋晓辉哈哈大笑,抚掌赞道:“妙!灵儿此诗,别开生面!诗词之道,贵在真性情,何拘一格?”
沈墨林看着这“乱象”,眉头紧锁。他赖以维持的古典秩序和审美,似乎正在被一种更鲜活、更磅礴的力量冲击着。
诗战进入混战阶段,宋晓辉一方,无论是境界、创意还是多样性,都已完全占据了上风!
(本章字数:2185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