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训在全军区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教一旅的训练场上,战士们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射击、投弹、刺杀和土工作业训练,教官们严格把关,不合格的必须重来,直到达标为止。
719团团长钟伟在靶场督战:“都听好了,五发子弹,四十环及格,四十五环良好,五十环优秀,达不到及格的,给我加练,”
一个年轻战士紧张地端起枪,瞄准百米外的胸靶。
“稳住呼吸,有意瞄准,无意击发,”教官在旁边指导。
“砰,”子弹飞出,报靶员挥动小旗:八环。
“不错,保持状态,”钟伟鼓励道。
在另一边的战术训练场,战士们正在演练步炮协同,由于实弹有限,炮兵用鞭炮和烟雾模拟炮弹爆炸效果。
“步兵注意,炮火准备结束,立即发起冲击,”指挥员高声命令。
战士们从掩体后跃出,呈散兵线向前推进。不远处,机枪手实施火力掩护。
“停,”教官吹响哨子:“三班冲击速度太快,与机枪火力脱节,重来,”
这样的场景在各个训练场重复上演,白天训练,晚上学习,部队的生活紧张而充实。
各团的干部学习班和教导队也相继开班,在716团驻地的一间大教室里,“铁拳团”团长贺东生为全团排以上干部讲授第一课。
“同志们,今天我们学习《袭击战术的基本原则》。”贺东生站在一块简陋的黑板前,“袭击战是我军的看家本领,但不同条件下,袭击战术的应用也不同...”
台下,干部们认真做着笔记,这些从战场上拼杀出来的指挥员,此刻像学生一样专注。
课后,一营长找到贺东生:“团长,您讲的夜间袭击的兵力配置,我还有点不明白。能再讲讲吗?”
贺东生拍拍他的肩膀:“走,去沙盘那边,我给你们推演一下。”
类似的场景在各部队比比皆是。在715团,王大山组织全团班长以上骨干,研讨野鸡岭战斗的经验教训;在教二旅,旅长彭辉讲解步炮协同的指挥要领;在新编各旅,从主力部队抽调的经验丰富的指挥员,手把手教新干部如何带兵、如何指挥。
一个月后,张百川、罗政委和萧参谋长开始巡视各旅整训情况。
在359旅训练场,他们观看了717团的实弹战术演习。
随着信号弹升起,步兵在机枪火力掩护下发起冲击。当他们接近“敌”阵地时,预先标定好的迫击炮阵地突然开火,炮弹准确地落在前沿障碍区。
“炮火延伸,”指挥员命令道。
炮火向纵深延伸,步兵迅速突破前沿,与“敌”展开近战。
演习结束后,张百川走上讲评台:“总体不错,步兵冲击果断,炮火支援及时。但问题也有:一是步炮协同还不够精确,炮火延伸的时机稍早,如果这是真实战场,会造成误伤;二是步兵突破后,未能及时巩固阵地,若是敌有预备队反击,你们就要吃亏。”
他转向717团团长刘胜利:“发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不了问题。回去好好总结,下周我再来检查。”
“是,保证完成任务,”刘胜利敬礼道。
在358旅,他们参观了715团的干部学习班。教室里,干部们正在就“如何破解鬼子的碉堡政策”展开激烈讨论。
“我认为应该集中炮兵,强行摧毁,”
“不行,咱们炮弹金贵,不能这么浪费。”
“那用土工作业,挖壕沟接近,然后用炸药包炸,”
“太慢,鬼子不会给你那么多时间。”
张百川静静地听了片刻,插话道:“大家说得都有道理。破解碉堡政策,没有一成不变的战法。我的意见是:因敌制宜,灵活应对。有条件用炮的用炮,没条件用炮的就用土工,或者诱敌出碉堡,在野外歼灭。甚至可以通过内线关系,从内部攻破。”
他环视在场的干部:“指挥员最可贵的是什么?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不能死脑筋,一种战术打到黑。”
干部们纷纷点头,若有所思。巡视结束,返回军区司令部的路上,三人并马而行。罗委感慨道:“部队变化很大啊,特别是新编各旅,一个月前还显得生涩,现在已经有模有样了。”
“是啊,”萧参谋长接话,“教导队的效果尤其明显。各团反映,经过系统培训的班长,带兵能力明显提高。”
张百川却眉头微皱:“进步是有,但我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缺什么?”罗政委问。
“缺一场实战检验。”张百川勒住马缰:“训练场上练得再好,终究是纸上谈兵。不经过真枪实弹的考验,就不知道整训的真实效果。”
萧参谋长会意:“司令员的意思是,找机会打一仗?”
张百川点头:“小打即可,既检验训练成果,又不过度刺激鬼子。目标就选在祁县附近的几个伪军据点,以新编部队为主,老部队压阵。”
“我同意。”罗政委道,“但一定要周密计划,首战必胜,这对新部队的士气至关重要。”
“当然。”张百川调转马头,“回去就研究作战方案。”
就在晋中军区整训如火如荼进行之时,八路军总部传来通报: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各部队转入休整补充阶段。同时,总部对下一阶段作战提出指导方针:以巩固根据地为主,适当出击,积蓄力量,准备迎接更艰巨的斗争。
晚上,张百川独自在办公室研究地图。罗政委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封电报:“百川,总部转来的敌情通报。筱冢义男确实没闲着,他又调来两个联队,补充到第36和第41师团。同时,伪军的数量也在增加。”
张百川接过电报,快速浏览:“看来,筱冢义男在积蓄力量,准备秋后算账啊。”
“是啊,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罗政委神色凝重。
张百川站起身:“老罗,等筱冢义男准备充分,来的又是一场扫荡啊。”
“你估计我们还有多长时间?”
“最多三个月。三个月后,秋高马肥,正是用兵之时。”
罗政委走到他身边:“那我们得抓紧了,整训必须提前完成,根据地建设也要加速。”
张百川转身,目光坚定:“通知各旅,整训计划压缩到两个半月完成。同时,命令敌工部加强对太原、阳泉等地的情报收集,我要随时掌握鬼子的动向。”
他停顿了一下:“扫荡来临前,我们得把刀磨得更快些。”
罗政委点点头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