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麦加克尔白神庙的外围考古现场,程远的探针在第八层夯土中触到块青花瓷片。清理掉覆盖的砂粒后,“三保”二字在烈日下渐渐显形——瓷片边缘的缠枝莲纹,与滇池渔船出土的碗沿纹饰完全相同。当整组瓷片拼合时,宣德年制的款识与阿拉伯文“朝觐者”字样相互映衬,“是郑和分船队留下的!”程远比对瓷片的胎土成分,发现与长乐宝船遗址的青花瓷属于同一窑口,“《瀛涯胜览》说‘和遣分船队往天方国’,这就是实证。”

瓷片堆积处还埋着个铜制罗盘,盘面刻着“壬丙针”的航向标记,与古里石碑上的针路完全一致。程远转动罗盘,指针依然能精准指向北极星,“是船队的导航工具!”盘底的“龙江船厂制”铭文,证明这是第七次下西洋时的官造仪器。更惊人的是,罗盘的储物格里藏着半张桑皮纸,上面用汉文写着“距天方尚有三日航程,淡水余五十石”,笔迹与郑和在苏州天妃宫的题字高度相似。

郑海峰的潜水器在红海吉达港的沉船区,发现了艘明代帆船的残骸。货舱里的“永乐通宝”用丝绸包裹着,每枚铜钱的边缘都有磨损痕迹,显然经过长期流通。“是分船队的贸易货币!”他操控机械臂取出钱串旁的《朝觐日志》,上面“永乐十九年,抵达天方,献瓷器百件”的记录,与麦加出土的瓷片完全对应。日志中“遇默罕默德后裔,赠以昆阳产茶饼”的记载,让程远突然想起牛首山郑和墓中出土的茶饼残片——经检测,正是云南昆阳的大叶种茶。

沉船的“淡水舱”里,一个椰壳水袋仍保持着密封状态。郑海峰打开水袋,里面的淡水虽已蒸发,内壁却残留着荷叶纤维,“与太平港宝船发现的淡水保存法完全相同!”水袋的标签上用汉文和阿拉伯文写着“供三十人三日饮”,与船队的定员标准一致。袋口的麻绳编织方式,与滇池渔船的缆绳技法如出一辙,“是船员们沿用的家乡手艺。”

张瑜在麦加“骆驼市场”遗址,找到批明代丝绸残片。经检测,这些丝绸的织造工艺与古里清真寺发现的残片完全相同,其中一块缎面上绣着的“大明”暗纹,与长乐宝船的赏赐锦缎别无二致。“是分船队与当地商人交易的商品!”她指着残片边缘的议价记录,用阿拉伯文写着“一尺换乳香三两”,比官方汇率高出一成,“与古里的民间交易模式一致,说明船队允许灵活定价。”

在遗址的陶瓮里,张瑜还发现了个“青花梅瓶”。瓶身绘制的“张骞出使西域”图,与南京明故宫出土的赏赐瓷纹饰相同,瓶底却刻着阿拉伯文的“天方国收藏”,“是被当地贵族珍藏的中国瓷器!”她比对瓶内残留的香料,发现含有印度檀香与阿拉伯乳香的混合成分,“证明郑和带来的瓷器成了跨文化的容器。”

林珊在麦加“皇家档案馆”的古籍修复室里,见到了份明代汉文档案。羊皮纸书写的《天方国朝觐记》中,记载着“大明使者三保,持永乐帝御赐金牌,至克尔白献香”,与《明史》“郑和遣人至天方,采珍异”的记载吻合。档案附带的画像上,使者身着明代官服,腰间却挂着阿拉伯式弯刀——刀鞘纹饰与忽鲁谟斯出土的“中西合璧腰刀”完全相同。

档案的夹页里,藏着张“贡品清单”。用汉文和阿拉伯文双语记录着“麒麟一只、鸵鸟二只、香料百斤”,与《明实录》记载的“天方国遣使随郑和船队入贡”完全一致。清单末尾的朱红印章“郑和之印”,与龙江船厂船图上的印章丝毫不差,“是他亲自审核的清单!”林珊发现清单边缘有处修改痕迹,“原拟贡狮三只,后改为二只,或许是考虑船舱空间。”

程远团队在红海“珍珠岛”遗址,有了震撼发现:一处明代营地的灶台遗迹。灶台的砖石排列方式,与长乐太平港的船队营地完全相同,灶底的灰烬中还残留着中国稻壳与红海珍珠贝的混合物。“是船员们的炊事遗址!”程远检测灰烬的碳十四年代,显示为宣德七年,正是第七次下西洋的时间。

灶台旁的沙地里,埋着个青铜炊具,内壁刻着“郑和船队”四字,外壁却铸着阿拉伯文的“吉祥”。“是中西合璧的厨具!”程远请厨师复原炊具用途,发现既能蒸煮米饭,又能烤制阿拉伯馕,“船员们用家乡炊具制作当地食物,这种适应力太惊人了。”炊具里的食物残渣经鉴定,含有中国茶叶与阿拉伯椰枣的成分,与古里香炉的灰烬成分相互印证。

郑海峰的潜水队在珍珠岛附近的珊瑚礁区,发现了艘小型探险船的残骸。货舱里的“珍珠秤”上,刻着“大明宣德年制”,与古里港出土的“贸易秤”重量标准一致。“是分船队的采珠船!”他取出秤旁的《采珠日志》,上面“每日采珠五十颗,大者献朝廷,小者易淡水”的记录,与《西洋番国志》“天方国多珍珠,和船队曾采之”吻合。

沉船的“压舱石”是堆红海珊瑚,其中一块珊瑚的孔洞里卡着个牛角哨。哨子的吹口刻着“昆阳马”,与马哈只墓碑的家族标记相同。“是郑和的私人物品!”郑海峰吹响哨子,音调与滇池渔民召集同伴的哨音完全一致,“他把家乡的联络方式带到了红海。”

张瑜在麦加“学者区”遗址,找到批明代书籍残页。其中《论语》的阿拉伯文译本上,有朱笔批注“和读此章,悟‘四海之内皆兄弟’”,笔迹与燕王府《金刚经》的题跋如出一辙。“是他带到天方国的书籍!”她比对批注日期,发现与《天方国朝觐记》记载的“使者驻留麦加三月”时间吻合,“这三个月里,他一直在研读中西典籍。”

残页堆里还混着张“星图对照表”,用汉文标注的二十八星宿与阿拉伯文的黄道十二宫一一对应。张瑜请天文专家分析,发现这是当时最精准的星图对照,“比欧洲早百年的天文融合!”图上“北斗对应大熊座”的批注,与滇池《渔猎日志》的星象记录一脉相承,“他始终在用家乡的星空认知理解世界。”

林珊在麦加“医院”遗址,发掘出个“药箱”。箱体刻着“大明太医院制”,里面的药材经鉴定有当归、黄连等中药,还有阿拉伯的没药、乳香。“是船队医官的药箱!”她比对药方残留,发现“青蒿治疟方”与长乐宝船药罐里的药渣成分完全相同,“中医知识在这里得到了应用。”

药箱的夹层里,藏着张“病历记录”。用汉文写着“阿拉伯商人某,患痢,予黄连汤而愈”,与明代《海上医宗》的痢疾病案完全一致。记录旁画着的人体经络图,却标注着阿拉伯文的穴位名称,“是中西医结合的诊疗记录!”林珊推测,这位医官可能是《船队人员名册》中记载的“医官张某”,“他不仅为船员治病,还救治了当地百姓。”

程远在麦加“中国商栈”遗址的地窖里,发现了块“永乐金牌”。金牌正面刻着“大明皇帝赐”,背面是阿拉伯文“天方国通行”,与忽鲁谟斯出土的“鎏金令牌”属于同一套。“是分船队的通关信物!”他比对金牌的重量,发现与南京明故宫的“御赐金牌”标准完全相同。金牌的丝绦上还缠着张纸条,用汉文写着“今往麦地那,三日后返”,笔迹与麦加瓷片上的“三保”字样完全相同。

地窖的石壁上,刻着幅简易航线图。标注着从麦加到古里的针路,与《郑和航海图》的“古里往天方针路”完全一致。程远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图上的比例,发现误差不超过十里,“是他亲手绘制的返航路线!”图旁的阿拉伯文批注“此路最稳,如滇池至昆阳”,证明他始终以家乡航线为参照。

盗墓者王奎的国际团伙在麦加被抓获时,警方从他们的背包里搜出了批“假郑和金牌”。程远看着这些镀铜仿品,上面的阿拉伯文错漏百出,忍不住摇头:“他们连基本的文字都没弄对,还想冒充文物?”团伙的笔记本里,贴着从网上下载的郑和画像,旁边写着“目标:天方国的黄金宝藏”。

当程远把麦加出土的《采珠日志》展示给头目时,对方愣住了:“原来他来这里不是找黄金的?”程远指着日志上的“珍珠换香料”记录:“对郑和来说,文化交流比黄金更重要。”头目突然从怀里掏出块真瓷片——是他偷偷从遗址捡的,上面的“三保”二字被摩挲得发亮,“我爷爷说,这是中国朋友留下的信物。”

麦加“郑和与世界文明对话展”开幕那天,程远和林珊、郑海峰和张瑜站在复原的“中国商栈”里,看着中沙两国的孩子们用仿制的“永乐通宝”交换纪念品。当一个中国男孩用阿拉伯语说“谢谢”,一个沙特女孩用汉语回应“你好”时,程远突然想起麦加瓷片上的“三保”二字——原来六百年前,就有人在用行动书写“天下一家”。

郑海峰操控着全息投影,重现了宣德七年的麦加港:中国帆船停靠在码头,船员与阿拉伯商人交换货物,医官在帐篷里为当地人诊病,远处的克尔白神庙前,使者正捧着瓷器敬献。“这就是郑和留下的遗产,”他对观众说,“不是征服的足迹,是相遇的印记。”

张瑜向游客展示那本《论语》阿拉伯文译本,轻声念着批注:“四海之内皆兄弟。”“六百年前,有人带着这句话走过万水千山,”她翻过书页,“今天,我们依然在践行这句话。”一个麦加大学的教授感慨道:“我们的先知说‘寻求知识,哪怕远在中国’,郑和用行动回应了这句话。”

林珊在“中西医交流展”上,并排摆放着麦加药箱与长乐药罐。“大家看,这些药材的配伍,既有中医的‘君臣佐使’,又有阿拉伯医学的‘四体液说’,”她指着药方说,“这就是最好的文明对话。”

暮色中的红海,程远望着克尔白神庙的金顶,想起郑和在《天妃灵应之记》碑上写的话:“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他突然明白,这种“混一”从不是武力的征服,而是文明的共生——就像滇池的水波与红海的浪花,本就是同一片海洋的呼吸。

“下一站,我们去肯尼亚。”程远展开海图,指着蒙巴萨的位置,“《星槎胜览》说那里有‘中国村’,或许能找到最后一块拼图。”郑海峰调试着适应非洲东海岸的潜水设备,张瑜在整理《西洋番国志》中关于“竹步国”的记载,林珊则对着麦加出土的星图做最后的数据比对。

海风掀起海图的瞬间,程远仿佛看见无数艘宝船从麦加港出发,帆影在红海的波光里连成一线,船头的“郑”字与阿拉伯的新月标志在夕阳下同样明亮。他知道,这场跨越六百年的考古之旅,仍在继续——就像那片连接东西方的海洋,永远等待着愿意扬帆的人。

当第一颗星出现在蒙巴萨的夜空,程远在考古日志上写下:“从滇池到红海,从马和到郑和,他用一生证明:真正的远航,不是抵达远方,而是让远方成为家乡。”日志的夹页里,夹着片从麦加瓷片上取下的碎片,青花与砂粒在星光下交织,像在诉说着一个简单的真理:所有相遇,都是命中注定的重逢。

第六十章 《马和三保》(续二)

肯尼亚蒙巴萨的“中国村”遗址,程远的铲刀在红烧土中翻出块龙泉青瓷片。抹去表层的火山灰后,“明”字款识在赤道的烈日下格外清晰——瓷片的冰裂纹路,与长乐宝船货舱出土的碗碟完全一致。当整组瓷片拼合成盘时,内壁的“缠枝莲纹”与外壁的“斯瓦希里几何纹”形成奇妙交融,“是郑和船队与当地工匠合作的产物!”程远比对瓷土成分,发现掺有非洲东海岸特有的红土,“《星槎胜览》说‘竹步国多善陶者,和船队曾教之’,这就是实证。”

瓷片堆积处藏着个铜制“海锚”,锚爪的“燕尾榫”结构与龙江船厂出土的宝船锚具完全相同,锚身却刻着斯瓦希里语的“平安”。“是船队留在当地的工具!”程远测量锚链的节距,发现与古里沉船的锚链标准一致。更惊人的是,锚孔里卡着半片《航海日志》,上面用汉文写着“永乐十四年,留十名水手在此屯垦”,与当地 oral tradition(口述传统)中“中国水手定居蒙巴萨”的传说完全吻合。

郑海峰的潜水器在蒙巴萨外海的“沉船墓地”,发现了艘明代“坐船”的残骸。货舱里的“铁犁”上,铸着“大明工部造”,犁头的弧度与中国南方的水田犁完全相同,犁柄却缠着非洲黑木,“是船员改良的农具!”他操控机械臂取出犁旁的《屯垦记录》,上面“教当地人筑坝引水,亩产稻三石”的记载,与遗址出土的稻田垄沟痕迹相互印证,“你看这‘灌溉图’,与云南滇池的梯田水利如出一辙,是郑和船队把家乡的农耕技术带了过来。”

沉船的“储物舱”里,一个椰壳容器装着三十粒稻种。经基因测序,与云南昆阳的籼稻品种同源,“是船队带来的家乡稻种!”容器外的藤编篮上,用斯瓦希里语写着“中国稻”,编织技法却带着南京玄武湖渔民的特点,“是文化融合的生活印记。”

张瑜在“中国村”的“市集遗址”,发掘出批“明代铜钱与非洲贝壳币的窖藏”。永乐通宝与当地的“卡瓦贝壳”分层堆放,每层数量都是“铜钱十、贝壳百”,与古里贸易清单的“十换百”比例完全一致。“是官方制定的兑换标准!”她指着窖藏旁的“议价石板”,上面用汉文和斯瓦希里语刻着“一尺丝绸换象牙五斤”,与太平港出土的贸易清单分毫不差,“连偏远的非洲海岸,都执行着船队的统一贸易规则。”

在遗址的“祭祀坑”里,张瑜还发现了个“青花双耳瓶”。瓶内的祭祀品既有中国的丝绸,也有非洲的鸵鸟羽毛,瓶口的红布上绣着“大明”二字,边缘却缝着当地的“护身符”,“是融合了两种文化的祭祀仪式!”她比对瓶底的磨损痕迹,发现与麦加出土的“三保”瓷片使用频率相同,“显然是被长期供奉的重器。”

林珊在“中国村”的“医疗点”遗址,找到个“铜制药碾”。碾槽里的药渣经鉴定有青蒿、奎宁树皮——前者是中国抗疟药,后者是非洲传统药材,“是中西医结合的实证!”药碾上的“太医院制”铭文,与长乐宝船药罐的落款一致,旁边的《诊疗记录》用汉文写着“治瘴气方:青蒿配金鸡纳,三服即愈”,与明代《海上医宗》的记载吻合,却多了非洲药材的配伍,“是医官根据当地情况改良的药方。”

在医疗点的陶罐里,林珊还发现了“针灸铜人”的残肢。铜人身上的经络标注与南京太医院的模型完全相同,关节处却刻着斯瓦希里语的穴位名称,“是教当地人针灸的教具!”她根据残肢复原出完整模型,发现铜人身高与非洲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一致,“医官们特意调整了教具尺寸,太用心了。”

程远团队在蒙巴萨“清真寺”遗址的重修土层里,发现了块“明代砖”。砖上的“长乐窑造”戳记清晰可见,与太平港宝船遗址的城砖完全相同,“是船队帮助重修清真寺时运来的建材!”程远检测砖缝的灰浆,发现掺有中国特有的糯米汁,与当地传统的石灰浆混合使用,“是建筑技术的融合。”

清真寺的“宣礼塔”基座里,藏着个“铁制铃铛”。铃身刻着“大明永乐年制”,声音却与当地的“唤礼铃”音调一致,“是船队铸造的适配乐器!”程远摇动铃铛,声音在遗址上空回荡,与当地老人记忆中的唤礼声完全吻合,“这是文化尊重的细节——既保留当地传统,又融入中国工艺。”

郑海峰的潜水队在“沉船墓地”最深处,发现了艘“清和号”的姊妹船残骸。货舱里的“瓷器订单”上,用斯瓦希里语写着“藩王要十只龙纹碗,王妃要二十只凤纹盘”,订单旁的汉文批注“照永乐年制,加非洲象纹”,与遗址出土的“青花象纹盘”完全对应,“是为当地定制的瓷器!”他比对订单上的印章,发现与郑和在古里的“郑”字印相同,“是他亲自审批的定制需求。”

沉船的“日志舱”里,一卷《远洋食谱》被防水油布包裹着。上面记录着“以非洲高粱与中国稻米混煮,味佳”“用椰子油炒中国菜,解腻”等菜谱,与遗址灶台的食物残渣成分完全一致,“是船员们的饮食创新!”食谱最后一页画着幅“丰收图”,中国水手与非洲农民共庆收割,画风与郑和船队的《异域图》相同,“是真实生活的写照。”

张瑜在“中国村”的“学校遗址”,找到批“刻字木板”。木板上用汉文和斯瓦希里语对照书写着“天地日月”“父母兄弟”等词汇,笔迹与郑和在麦加的批注一致,“是船队教当地人识字的教材!”她根据木板内容复原出“双语字典”,发现词汇选择侧重农业、贸易、医疗等实用领域,“完全是按需教学。”

在学校的“沙盘”里,张瑜还发现了“航海模型”的残件。用红土捏成的宝船模型,桅杆上缠着中国丝绸,船帆却画着非洲的太阳图腾,“是孩子们的玩具!”她数着模型的桅杆数量,发现是九桅,与龙江船厂的宝船设计一致,“连孩子的玩具都在传承航海记忆。”

林珊在蒙巴萨“酋长墓”里,发掘出个“金镶玉带扣”。玉带扣的龙纹雕刻与南京明故宫的藩王用品完全相同,金属部分却镶嵌着非洲红宝石,“是郑和赏赐的礼物!”她检测带扣的黄金纯度,发现达99%,符合《明会典》“赐蕃王用足金”的规定。带扣的锦盒里,还藏着张“赏赐清单”,用汉文和斯瓦希里语写成,与林珊在古里王宫发现的清单格式完全相同,“是标准化的赏赐制度。”

在墓壁的彩绘中,林珊发现了“郑和画像”。画中人物身着明代官服,腰间却系着非洲的珠链,背景里的宝船与当地独桅船并列航行,“是当时人眼中的郑和!”画像旁的文字记载着“这位中国使者带来了和平与富足”,与《明史》“和所至,番人皆以礼待”的记载相互印证。

程远在蒙巴萨“港口了望台”遗址,发现了块“观测石板”。上面刻着的“潮汛表”,与太平港的潮汐规律记录完全相同,却增加了非洲东海岸的“季风注释”,“是船队留下的航海指南!”石板边缘的“三保”刻字,与麦加瓷片上的字迹完全一致,“是他亲自修订的版本。”

了望台的石壁上,还刻着幅“世界地图”。东半部分是中国的“四海”,西半部分是非洲的“湖泊河流”,中间用红线连接着“蒙巴萨”与“南京”,“是当时的世界观融合!”程远测量地图比例,发现中国到非洲的距离标注误差不超过百里,“比同时期欧洲的地图精准太多。”

盗墓者王奎的团伙在蒙巴萨被当地警方抓获时,他们正试图盗挖“中国村”的祭祀坑。从他们背包里搜出的“青花象纹盘”,边缘已被敲碎,“他们为了方便携带,毁掉了这么珍贵的文物!”王奎的笔记本里,用翻译软件写着“非洲有中国黄金,藏在陶瓷里”,暴露了他对历史的无知。

当程远把《远洋食谱》展示给团伙成员时,一个非洲裔盗墓者突然说:“爷爷说,我们的祖先曾和中国水手一起种地,原来这是真的。”程远趁机说:“这些文物记录的不是黄金,是合作与友谊,比黄金珍贵百倍。”

蒙巴萨“郑和航海文化节”开幕那天,程远和林珊、郑海峰和张瑜站在复原的“中国村市集”里,看着中肯两国的孩子们用仿制的“永乐通宝”和“卡瓦贝壳”进行交易。当一个中国男孩用斯瓦希里语说“这个象牙换你的丝绸”,一个非洲女孩用汉语回应“成交”时,程远突然想起在“中国村”遗址发现的那句刻字:“四海之内,皆可为家。”

郑海峰操控着无人机,向观众展示“中国村”的三维复原图:稻田与非洲村落相连,中国风格的房屋旁立着非洲图腾柱,码头边宝船与独桅船并排停靠。“这就是郑和船队留下的遗产,”他说,“不是孤零零的文物,是活态的文化共生。”

张瑜向游客展示那批“双语木板”,轻声念着上面的字:“父、母、兄、弟。”“六百年前,有人在这里教大家写这些字,”她指着围观的中非家庭,“今天,我们依然在用不同的语言说着同样的亲情。”

林珊在“中西医合作展”上,并排摆放着麦加药箱、长乐药罐和蒙巴萨的针灸铜人。“大家看,这些医疗工具的传播路径,就是文明交流的路线图,”她笑着说,“从中国到非洲,健康的追求从未改变。”

暮色中的蒙巴萨港,程远望着印度洋的落日,想起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在这里写下的话:“观夫异域,虽风俗不同,然人心向善,皆可共处。”他知道,郑和的伟大不仅在于抵达了多少地方,更在于他让不同的文明学会了如何共处。

“下一站,我们回南京。”程远收起海图,“龙江船厂还有最后一批档案没整理,或许能找到他第七次下西洋的出发名单。”郑海峰调试着设备,准备对“清和号”的姊妹船进行深度探测,张瑜在整理蒙巴萨出土的《远洋食谱》,林珊则对着“双语木板”做最后的文字比对。

海风掀起海图的瞬间,程远仿佛看见无数艘宝船从蒙巴萨港出发,帆影在印度洋的波光里渐渐远去,船头的“郑”字与非洲的太阳图腾在夕阳下同样耀眼。他知道,这场跨越六百年的考古之旅,也是一场文明对话的延续——就像那片连接东西方的海洋,永远承载着人类合作与共享的梦想。

当第一颗星出现在南京的夜空,程远在考古日志上写下:“从滇池到蒙巴萨,从马和到郑和,他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天下一家’。所谓航海,从来不只是丈量距离,更是缩短人心的距离。”日志的夹页里,夹着片从蒙巴萨“中国村”出土的稻壳,在星光下泛着金色的光泽,像在诉说着一个简单的真理:所有播种友谊的地方,终将收获和平。

皮皮读书推荐阅读:八神太二的自我修养就是你小子,给小师妹们写情书?元界巅峰人皇经魔界的女婿至尊仙途量子血灵珠传奇狂仙出狱这本书和游戏王有什么关系明朝大贪官我成了反派祖宗比老祖数量?我最擅长了!太一道果孕吐后,前夫天天求名分盗版九阳成神之路穿书后,王爷对我穷追不舍快穿之创世神一心想死仙界哀歌异界之我是拳霸玄幻:实力提升太快怎么办?收养幼小女帝,我当面被男主杀害最浪捉鬼师:捡个尸王做老公囚徒行穿越成世间最后一个神肿么办交互式小说丨冒险者公会熔炉之神星战传说之幻梦奇缘两界穿越,我吞噬万物成宇宙之主悬镜之上荒神道万界熟练度成仙离谱!这个青云宗看门的都是大帝长生不灭,我于世间寻找永恒无限血脉:从木遁开始木屋求生:卡牌世界大冒险两玄录超级废物系统死神:静灵廷之叶苍渊剑主混沌神棺玄瞳九劫携手红警系统穿越异界她真的太香了罪灵谋我真的只想远离气运之子安稳修仙限制级模拟从民兵兵种开始无限成长无缺道途开局断绝关系,我成万道魔尊八门
皮皮读书搜藏榜:太极剑仙居然是个老六你敢信?书穿之妈粉的自我修养我夫人竟是皇朝女帝斗罗之我的系统又不服气了恐怖降临漫漫归乡路战,天帝崇般图异世之机械公敌变频网游三国:开局获得神级建村令我有最强抽奖系统AI引修三千韶华为君狂诡系世界的亵渎巫师予你繁星璀璨重生休妻夺子:踏上成神登仙之路大郅和科比的湖人王朝凡人宗门:称霸诸天万界开局一只狗,系统贷款让我爽她自黑暗而来论大佬的行式作风千万别让我跳起来厄雷传天才妖妃不好惹斗罗之我在唐门混日子被迫转职的剑修凌天战帝冬眠到未来重新做人大商国师京都天眼神医何以许情深长生:一曲唢呐,送葬诸天仙帝戒灵之异旅奇兵超神御兽:开局契约三幻神重生之无极天尊随身带着暗黑世界重生之官运神域凰女百傀箓综武:我在少林刷成就圣庭时代,开局推演神话天网灵气复苏,盘古为我开天辟地灵墟傲世混沌之巅的永恒传奇血族的异世界生活一拳超人之雷霆沙赞修仙:满级大佬她震惊了全宗门开局一碗参鸡汤,终局不死不灭!十岁入天人,开局混迹天牢发育万年老妖称霸兽世做女王
皮皮读书最新小说:签到玄天,我成了万界守护者本心即可入宗选择水灵根,总跟师姐们鬼混特工世子妃:战神黑化宠翻天囚禁我的魔主天天想喂我玄灵异界主宰收徒,我,咸鱼师尊,徒弟皆逆天凡尘神只剑狱苍穹:杨玄御兽:我的合成不科学逆潮之主玄幻:我的情绪银行满级帝女归来,开局觉醒昆仑灵最强系统传承萧凛:禹洲问道纪诸天万界之大主宰希望城主考古浮海记讨封失败?没事,我能模拟重开!从F是ma开始修仙分身互相传功,我只管破境!以身为狱:炼化万物,镇压诸天代码与魔咒变身猫娘,被萝莉控领主收养逆袭传说:大妖王天道严选,开局契约五个夫郎贴地武夫,谁教他炼剑起飞的?全家皆大佬,团宠小凤凰撩遍绝色开局核聚变词条,圣女要吸干我?灵修逆途乘风破浪攻略仙尊报错后我改嫁天道之子杀手重生之毒妃传仙君,您的坟我挖错了!剑傲川灵如意请我去修真原始人?不!我将进化为帝!全职业满级的我怎么是个牧师萝莉修仙吗?社死那种无题岁岁小不点的新书灵荒纪元手持天道穿越,点化苍生就可无敌【凤临墨庭】我的灵根是混沌!收徒万倍返还师傅我超厉害风云际会:杨仪传山海少年遥碎月接骨道恒师星际来客!只有我不在卷的世界半藏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