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1936年上海租界的初春,雪化得磨磨蹭蹭,巷口青石板缝里还嵌着星星点点的残雪,被早行的人踩得咯吱响。朝歌食肆的木门“吱呀”推开时,一股冷意裹着雪后特有的清冽飘进来,朱成碧却早守在灶前,围裙上沾着圈淡白的面粉,指尖凝着层几乎看不见的浅金微光,正轻轻往陶盆里的杂粮粉里揉。

她没敢用重了法术——这世间的规矩她摸得透,穿梭空间、移山填海那类神通绝不能碰,可这点改变物质肌理的小手段,倒还稳妥。此刻微光正顺着指缝渗进面粉里,把粗细不均的麦麸颗粒悄悄揉得更匀,这样烤出的饼会更紧实耐嚼,战士们揣在怀里,饿了掰一块,能顶更久的力气。

“朱姐,我娘腌的肉脯切好啦!”阿福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少年扛着个粗布包,跑得气喘吁吁,棉鞋上沾着泥点。他把布包往案板上一放,解开绳结,里面是半盆暗红的肉脯丁,油润润的,还带着点酱香味。“我娘说,多给红军战士带点荤腥,打仗耗力气,光吃干粮扛不住。”阿福抹了把汗,又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这是我攒的炒芝麻,您掺饼里,香!”

朱成碧笑着接过来,把芝麻倒进面粉盆里,指尖微光又闪了闪——这次是让芝麻的香气稍微锁在颗粒里,等饼烤透了,咬开时香味才会漫出来,不至于路上散得太快。灶膛里的柴火噼啪响,火光映着她的侧脸,案板旁挂着串马齿苋干,是周木匠上月带着阿强在苏州河边割的,晒了足足十日,干透了,捏在手里脆生生的。老木匠特意用粗麻线把马齿苋串成串,挂在灶边通风的地方,每次来都要摸一摸:“这草煮水治痢疾,得留好,前线缺药,战士们要是闹肚子,这就是救命的东西。”

正说着,陈玄掀帘进来了,棉袍肩上沾着层薄雪沫,他拍了拍,把怀里的铜烟盒轻轻放在案板上。那烟盒是地下党联络员老吴给的,表面磨得发亮,里面藏着张糙纸,用米汤写着密信,得用醋熏才能显影。“老吴刚在巷口递的信,”陈玄的声音压得低,指尖敲了敲烟盒,“陕北那边冻得厉害,战士们手都肿了,缺治冻伤的草药,还缺能揣着走的干粮——最好是能放半个月不坏的。”

他说着伸手碰了碰陶盆里的面粉,指尖蹭到朱成碧的手背,温温的。“我去联络商队,上次那批往郑州运菜的商队,是咱们的人,能帮忙带物资。你把饼多做些,要是能让饼的保质期再长点……”

“知道了。”朱成碧打断他,笑着把面团往案板上一放,指尖微光裹着面团转了圈。这次法术用得更细,她悄悄把面团里的水分锁得更实,还让面粉的筋性稍微提了点——这样就算饼放久了,也不会轻易发霉变硬,半个月应该能撑住。“阿福刚去李大夫家了,说要换点柴胡。李大夫上次就说,要是给红军的药,他库里还有两包金银花,让咱们随时去拿。”

陈玄点点头,转身要走,又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这是我昨天在旧货摊淘的铁皮,你看看能不能用——周师傅说要给木车暗格包层铁皮,防颠簸漏货。”

朱成碧接过铁皮,指尖微光扫过,铁皮边缘的毛刺瞬间被磨平,变得光滑不伤手。“正好用,等周师傅来了,我帮着把铁皮嵌进木车板里,省得用钉子,还结实。”

没等多久,周木匠就拄着拐杖来了,手里拎着个工具箱,里面凿子、刨子摆得整齐。老木匠的左手少了两根手指,是去年在闸北被鬼子的炮弹碎片划伤的,现在空荡荡的袖口总晃着,却一点不影响干活。他走到后院的木车旁,蹲下身,用右手把铁皮往暗格边缘比了比:“姑娘,你那法术能让铁皮贴得更牢不?别路上颠开了,漏了草药,那可就糟了。”

朱成碧走过去,指尖贴着铁皮边缘,浅金微光顺着铁皮渗进木车板的纹路里。原本需要钉子固定的铁皮,此刻竟像长在了木头上似的,用手掰都纹丝不动。周木匠笑着拍了拍车板:“还是你这法子省事,省得我再找钉子——对了,我还雕了个新模子,给饼印个‘朝’字,战士们吃的时候,也知道是咱们食肆送的。”他从工具箱里掏出个桃木模子,上面的“朝”字刻得方正,边缘还留着点木屑。

接下来的三天,食肆的灯天天亮到后半夜。朱成碧负责揉面、烤饼,阿福烧火、打包,周木匠则忙着加固木车,还在车板下又加了层木板,防止暗格被压破。每天晚上,朱成碧都会用微光把烤好的饼逐个过一遍——不是什么复杂的法术,只是悄悄在饼的表面凝一层极薄的膜,能挡点潮气,也能让保质期再延长几天。

阿福烧火时总盯着灶里的火苗看,偶尔会问:“朱姐,你手上那光,是啥呀?”朱成碧只笑着揉面:“是让饼更好吃的法子,别声张,咱们悄悄给战士们做最好的饼。”阿福似懂非懂地点头,烧火更卖力了,炉膛里的火苗总烧得旺旺的,把饼烤得外脆里实。

第四天凌晨,天还没亮,巷子里只有巡夜的租界警察打更的梆子声,“咚——咚——”,敲得人心里安稳。陈玄押着木车,阿福帮着推车,朱成碧站在门口送他们,手里还塞给陈玄个暖手宝——是用粗布缝的,里面灌了热水,她悄悄在暖手宝外层凝了点微光,能让水温降得慢些,陈玄路上能暖手。

“路上遇着鬼子哨卡,别硬来,”朱成碧叮嘱,“要是查得严,就把外层的饼卸了,里面的草药要紧。”陈玄点头,把暖手宝揣进怀里,又摸了摸她的头:“放心,我很快回来。”

木车轱辘压过青石板,声音在寂静的巷子里传得远。朱成碧站在门口,直到车影消失在巷口,才转身回食肆——灶上还温着粥,是给周木匠留的,老木匠年纪大了,起得早,却总说要帮着收拾残局。

陈玄和阿福推着车,走了半个时辰,到了租界和华界交界的日军哨卡。两个穿黄军装的鬼子端着枪走过来,枪托在地上顿得“砰砰”响,军犬则围着木车转,鼻子凑着货堆嗅得凶,喉咙里发出低吼。

阿福攥紧了衣角,陈玄却没慌——他早和朱成碧商量好,等军犬靠近暗格时,就用点小手段。此刻见军犬的鼻子快凑到车板下,陈玄悄悄抬了抬手指,指尖凝着丝极淡的微光,弹向军犬的鼻子。那微光没别的用,只是暂时麻痹了军犬的嗅觉,它突然打了个喷嚏,往后退了两步,再嗅时,竟没了之前的凶劲,只转着圈晃尾巴。

鬼子骂了句“八嘎”,走过来掀开最上面的油纸包,里面是整齐的杂粮饼,麦香混着芝麻香飘出来。他捏起一块咬了口,皱了皱眉,又摸了摸车板,没发现异常,挥了挥手:“快走!”

过了哨卡,阿福才松了口气,擦了把汗:“陈哥,刚才那狗咋突然不叫了?”陈玄笑了笑:“是朱姐的法子,帮咱们混过来了。”

走了整整一天,傍晚时才到郑州的联络点——是家不起眼的茶馆,掌柜的是地下党,见了陈玄,只点点头,把他们引到后院。后院里,个穿棉袄的年轻小伙正等着,见了木车,眼睛一下子亮了:“陈老板!可算等着你们了!”

是小石头,去年在闸北时,他跟着部队撤退,在食肆喝过粥,后来就留在郑州做物资转运。小石头的棉袄袖口磨破了,露出里面的棉絮,却攥着个粗布包,递到陈玄手里:“这是陕北战士托我带的,说吃着你们送的饼,想起去年在闸北喝的热粥了。”

陈玄打开布包,里面是块叠得整齐的红军帽徽,边缘磨得发亮,还有张纸条,字迹歪歪扭扭,却很有力:“谢谢朝歌食肆的乡亲们,我们一定好好抗日,把鬼子赶出去,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交接完物资,陈玄和阿福没多留,第二天一早就往上海赶。回去的路上,阿福总把帽徽拿在手里看,小心翼翼的,生怕碰坏了:“朱姐见了这个,肯定高兴。”

回到食肆时,朱成碧正坐在灶前揉面,见他们回来,赶紧站起来。陈玄把帽徽递给她,她接过来,用指尖轻轻摸了摸,又找了个小木盒,把帽徽放进去,摆在账本旁边。账本上记着每次送物资的数量:“二月,杂粮饼两百块,肉脯十斤,马齿苋干五斤,柴胡三包……”一笔一笔,都写得清清楚楚。

入夏后,局势渐渐紧了。日军在上海增兵,租界里的特务也多了起来,经常挨家挨户查“可疑物资”,巷口偶尔会传来鬼子的皮鞋声,敲得人心里发紧。

有天午后,食肆里刚来了两个客人,就听见门口传来粗暴的脚步声——是两个穿黑衣服的特务,敞着怀,手里攥着个本子,进门就四处打量。“你们这店,卖什么的?”其中一个特务眯着眼,目光扫过灶边的腌菜坛,“这里面装的什么?”

朱成碧正往坛子里码腌菜,闻言没慌,手里的动作没停,指尖悄悄凝了层微光,顺着坛沿滑进去。那微光在草药包外面裹了层“气膜”——其实就是让空气稍微凝固,把草药包和腌菜隔开,就算特务翻菜,也碰不到底下的草药。“先生,这是自家腌的雪里蕻,下饭的。”她递过双筷子,“您尝尝,咸淡正好。”

特务接过筷子,夹了口腌菜嚼着,没尝出异常,又走到后院看了看,见只有堆柴火和辆旧木车,没发现别的,骂骂咧咧地走了。

等特务走远,陈玄从里间出来,手里拿着张皱巴巴的传单,上面印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黑体字。“老吴刚送来的,”他把传单递给朱成碧,“北平的学生都在罢课游行,陕北那边队伍壮大了,缺的物资也更多了——咱们得赶在秋收前,再送批棉衣过去。”

朱成碧点点头,当天就去找张婶。张婶是租界里的老住户,丈夫去年被鬼子抓去做劳工,没回来,她自己缝补为生,手巧得很。听说要给红军缝棉衣,张婶一口就答应了:“我这就去喊街坊们,咱们妇女也能为抗日出份力!”

没过多久,食肆的后院就热闹起来,五六个难民媳妇都来了,手里拿着针线和旧棉衣。张婶把北平学生捐的新棉絮分给大家,朱成碧则把她们带来的棉线拢在一起,指尖微光扫过——这是让棉线的纤维更紧密些,缝棉衣时不容易断,也更结实,战士们穿在身上,不容易漏棉絮。

周木匠也来帮忙,他从旧货摊淘了些旧木板,刨成薄片,做成棉衣的里子。木板原本有点糙,朱成碧用微光把木片表面悄悄磨得软和,贴身穿也不硌人。“咱们做的棉衣,得让战士们穿得暖和,还得耐穿。”老木匠边刨木片边说,额头上渗着汗,却没停手。

阿福则忙着烧开水,给大家沏茶,还把食肆里的糖糕拿出来,分给大家吃:“婶子们辛苦了,吃点甜的解解乏。”

就这样,连着忙了十几天,三十多件棉衣终于缝好了。每件棉衣的领口都缝着个小小的“朝”字,是周木匠用烙铁烫上去的,不显眼,却藏着心意。朱成碧把棉衣叠得整齐,装进粗布包,又用微光在包外层凝了层薄膜——防潮,路上就算遇着雨,也不怕棉絮受潮。

十月底,沈青从北平回来了。他是去年从闸北逃难去北平的学生,这次回来,肩上扛着个大布包,脸瘦了些,却眼睛亮得很。“朱姐,陈哥!红军在会宁会师了!”他一进门就喊,把布包往案板上一放,“这是北平学生捐的棉衣,还有些铅笔和本子,说要给陕北的小战士写字用。”

打开布包,里面的棉衣虽然薄,却洗得干净,铅笔和本子用油纸包着,整整齐齐。沈青喝了口热茶,又说:“北平的学生都在捐钱捐物,还上街游行,喊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大家都盼着能早点把鬼子赶出去。”

朱成碧和陈玄商量着,把这次的物资和之前缝好的棉衣一起送过去。这次走的是水路——从苏州河坐船到南京,再转陆路去陕北,这样能绕开日军的主要哨卡。打包时,朱成碧把铅笔和本子藏在棉衣夹层里,又用微光把棉衣的棉絮压实了些——这样既暖和,又不占地方,一艘小船能装更多物资。

出发前一晚,食肆里的人都没睡。周木匠把木车仔细检查了一遍,加固了车轮;张婶把棉衣又缝了遍领口,怕路上磨破;阿福则把炒芝麻装了满满两袋,塞进物资包:“让战士们就着饼吃,香!”

朱成碧煮了锅姜茶,给每个人端过去:“路上冷,喝口暖着。”陈玄接过姜茶,看着她:“等我回来,咱们就准备冬菜,冬天陕北更缺菜。”

第二天一早,陈玄带着物资上了船。船晃得厉害,朱成碧早用微光在货箱外裹了层薄膜,防止潮气浸进去。一路上,陈玄没敢大意,白天躲在船舱里,晚上才敢靠岸歇会儿。走了七天,才到陕北的联络点。

负责接收的同志见了物资,紧紧握着陈玄的手,眼眶都红了:“太谢谢你们了!现在天越来越冷,战士们有了这些棉衣,就能少受点冻。还有这些铅笔本子,小战士们肯定高兴坏了——他们早就想认字了。”

陈玄笑着说:“都是应该的,咱们都是中国人,就得互相帮衬着。”他还把阿福的炒芝麻递过去:“这是孩子攒的,让战士们就着干粮吃。”

在联络点待了一天,陈玄就往回赶。回来时,他带了袋陕北的小米,是战士们硬塞给他的:“让乡亲们尝尝我们陕北的小米,熬粥香。”

十二月初,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了上海。那天正下着雨,老吴冒雨跑进食肆,浑身都湿透了,手里攥着张湿淋淋的纸条:“西安事变了!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扣了蒋介石,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他喘着气,又说,“陕北那边怕日军趁机捣乱,急需御寒的物资,还有治伤的草药——咱们得赶紧送一批过去!”

朱成碧和陈玄没犹豫,当天就把食肆里存的杂粮、棉衣都整理出来。阿福把灶边的马齿苋干全包好,周木匠则把食肆的旧门板拆了,改成简易的担架——万一有伤员,能用上。朱成碧则把刚腌好的两坛咸菜倒出来,把灶里藏的草药全装进去,指尖微光掠过,咸菜的咸香裹着草药味,就算凑近闻,也只像腌菜的味道,看不出来异常。

送物资那天是冬至,天寒地冻,风刮在脸上像刀子。这次走的是秘密通道——在租界边缘的一个破庙里,入口是个菜窖,只能容一个人弯腰走。陈玄带着物资,手里拿着个铁皮罐做的手电——是朱成碧给他做的,里面装着蜡烛,她用微光让蜡烛的火苗燃得更稳,还能延长燃烧时间,走了半夜,蜡烛都没灭。

通道里又黑又窄,偶尔会有水滴下来,落在脸上冰凉。陈玄一手拎着物资包,一手举着手电,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心里想着食肆里的灯——此刻成碧应该还在灶前等着,灶上温着粥吧。

走了三个时辰,终于到了通道出口。负责接应的同志早举着火把等着,见了陈玄,赶紧接过物资:“可算来了!前线刚传来消息,日军在边境蠢蠢欲动,这些物资太及时了!”

陈玄跟着他们到了临时营地,夜里的营地很安静,只有哨兵的脚步声。有个小战士正坐在篝火旁,手里拿着块杂粮饼,见了陈玄,赶紧站起来:“您是从上海来的吧?这饼和上次送的一样,好吃!”小战士咬了口饼,眼睛亮了,“我娘也在上海,要是她知道我能吃到上海的饼,肯定高兴。”

陈玄摸了摸小战士的头,心里暖烘烘的——这一路的辛苦,值了。

除夕那天,上海放晴了,太阳照在食肆的木门上,暖洋洋的。朱成碧早起来煮鸡汤,灶膛里的柴火燃得旺,鸡汤的香味飘出巷口。她用微光把菌子的鲜味悄悄催得更浓,还往汤里加了红枣和桂圆,暖身子。

周木匠带着几个孩子来帮忙,他给孩子们雕小木枪,朱成碧用微光把木枪的边缘磨圆,怕扎着孩子们的手。阿福则在巷口放鞭炮,是他从租界的华人铺子买的,虽然只有一小串,却响得很热闹。

陈玄回来了,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是陕北的小米。他刚进门,沈青就跑了过来,手里拿着台收音机:“陈哥!朱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了!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了!”

收音机里传来清晰的声音,喊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食肆里的人都围过来听,连巷口卖菜的王婶也端着碗饺子过来:“这么大的好消息,咱们一起过年,热闹!”

张婶把缝好的新棉衣拿出来,分给大家看:“开春咱们再缝一批,送过去!”周木匠则把那块红军帽徽拿出来,放在灶台上,和鸡汤的热气一起,映得发亮。

朱成碧给每个人盛了碗鸡汤,递到陈玄手里时,他接过,却没喝,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枚银簪,簪子上刻着个小小的“碧”字。“在陕北的镇子上买的,”陈玄笑着说,“虽然不贵重,却是我的心意。”

朱成碧接过银簪,别在发间,指尖微光闪了闪,把帽徽上的一点锈迹悄悄淡去。她看着满屋子的人——孩子们拿着小木枪跑,周木匠和沈青在说陕北的事,张婶和王婶在包饺子,陈玄坐在身边,手里捧着热鸡汤,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

窗外的鞭炮声又响了,阳光透过窗纸,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也洒在灶台上的鸡汤和红军帽徽上。食肆里的笑声、歌声混在一起,裹着烟火气,飘出巷口。那点改变物质的微光,此刻早融入了这人间烟火里,和援共的心意一起,在乱世里,悄悄凑成了燎原的星火——只要人心齐,总有把鬼子赶出去的那天。

皮皮读书推荐阅读:电竞男神不好惹纵情死后睁眼重回婚前,踹渣男嫁军官女主重生后,每天都想锤人倾世华歌:千古白衣卿全新的穿越到洪荒大陆未开的时候前妻的春天1852铁血中华四合院之我总能置身事外神游悲郁地崩坏:身在特摄的逐火之旅旺财命订九命猫妖盛世帝女王爷太妖孽:腹黑世子妃隐秘偷欢和顶流亲弟上种田综艺后我爆红了东北那边的怪谈惹不起,国家霸霸都要抱紧她大腿异界之不灭战神人在斩神,身患绝症签到原神七神火烧的燎原星光的新书算命直播抓鬼穿成大佬姐姐的妹妹后放飞自我了四合院:身在民间,心向红星我错了姐姐,再打哭给你看穿越虫族之奇遇我曾爱过你,但不做男主白月光,我做反派掌中雀女将军的病娇公主夫人【魔道同人】我在夷陵养阿婴修真界白月光手握舔狗师姐剧本云中月之残月孤灯霍格沃茨的冒牌巫师枯萎的碎冰蓝横行港诡,从掠夺僵尸开始牵着我的你劫与解重生女帝之天尊掌中三寸金莲开局举报继父,病弱女配下乡被宠秦云萧淑妃四合院:阎家老二是个挂比游走诸天,全靠暗黑技能多!亿万婚约:她的财富帝国神临九天:斩邪上了大学你们异能者就不用考试了参演无限副本后,我成了顶流戮魔道大佬带着异能空间在七零霸道虐渣人在星铁,但是p社活阎王病娇孽徒的白月光竟是我
皮皮读书搜藏榜:谁家炉鼎师尊被孽徒抱在怀里亲啊开局公司破产,在娱乐圈咸鱼翻身山海探秘之陌途棹渡纤尘山大杂院:人间烟火气小师祖真不浪,她只是想搞钱一剑,破长空你出轨我重生,做你女儿给你送终!穿书后,抢了女主万人迷的属性被雷劈后:我在地球忙着种田穿成养猪女,兽医她乐了小家族的崛起从弃婴到总裁八零军婚:阵亡的糙汉丈夫回来了给你一颗奶糖,很甜哒!原神:我给散兵讲童话影视快穿之宿主她不按套路出牌魔法之勋章穿越女尊,成为美男收割机原神:始源律者的光辉照耀提瓦特中奖一亿后我依旧选择做社畜农女有财被造谣后,丑妃闪婚病弱摄政王平安修行记荒年全国躲旱尸,我有空间我不虚美艳大师姐,和平修仙界困惑人生名剑美人[综武侠]仙界崩坏,落魄神仙下岗再就业妃常不乖:王爷别过来快穿囤货:利已的我杀疯了犯罪直觉:神探少女全职法师炸裂高手【观影体】森鸥外没有出现过超级农场系统死后:偏执王爷他为我殉葬了最强狂婿叶凡秋沐橙臣与陛下平淡如水蓄意撩惹:京圈二爷低头诱宠安老师!你的病弱前男友洗白啦盗墓:她来自古武世界荒野直播:小糊咖被毛绒绒包围了逆水沉舟寻晴记各天涯铁马飞桥新书无敌邪神伏阴【又名:后妈很凶残】古穿今:七零空间福运崽崽逼我断亲,住牛棚我暴富你们哭啥
皮皮读书最新小说:卷走家产资本家小姐被军官强娶了退圈!金主她非要捧红我精灵药剂店经营日记六零:和她不对付的都一胎五宝了从凡界到鸿蒙的剑仙娇艳薇薇:我的王冠自己戴邪帝归来后遇见前女友了?!我在古代开美容店海贼王:黄昏纪元剑脉通天穿越原神:收集全部女角色他的温柔藏在晚风中一不小心,就无敌了原神:开局觉醒灭龙魔法不准你喜欢我哥黄河诡渡综影视之我靠生子变强九狱巡天录被困禁地?弟子替我统御诸天剑凌九霄逆途朱颜孕宠:绝色美人她靠生子逆袭撼龙秘卷小农女的开挂日常玩转穿越之农家女穿越盗笔,开局剑仙队友虐杀原形:新纪元在六个不同时空生下的崽来找我了在拥挤的人潮中不惧爱你保胎娘娘她鲨疯了斩神:拯救遗憾的仙境九尾小说世界的路人重生了七零军工首席夫人灵蔬天价?抱歉,有钱也得排队爵爷,你夫人马甲A爆了稳健十万年却被师妹看穿了四合院之开局从扛大包开始我专精恶系却成了水系天王万古剑髓风水王者归来哭天喊地七仙女快穿:普通的我,靠美貌攻略?重生70,老娘物资堆成山魂穿珞珈,但是忠诚派世家囚凰女将心重生九零,情场金丝雀九霄帝医咒回:甚尔有个妹妹青冥问心录兽世之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