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侯府的开府盛宴,并未如寻常勋贵那般铺张奢靡、广邀宾客,仅以一场低调的家宴规格悄然落幕。
秦易的宴请名单经过了精心筛选,席间皆是两类人。
一是在京中无深厚家族根基,却手握京营、兵部等关键实权的军中同僚。
二是立场中立、不依附任何派系的六部中层官员。
这看似简单的安排,实则暗藏深意。
既不动声色地向外界展示了自己在军政两界已初步建立的人脉与力量。
又避免了因过度张扬而触动旧勋贵集团的敏感神经。
此举一出,顿时让神京城各方势力捉摸不透,纷纷揣测这位新晋侯爷的真实意图与深浅。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秦易的低调,并未换来预想中的平静。
荣国府内,一场围绕他展开的商议,正在贾母的上房内紧锣密鼓地进行。
此刻,上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贾母端坐于主位,面色沉凝;
贾赦、贾政分坐两侧,一个眉头紧锁,一个捻须沉思。
邢夫人、王夫人垂手立于一旁,神色各异。
连平日里最是活跃的王熙凤,也收敛了笑容,屏息凝神。
“如今的形势,已是再明朗不过了。”
良久,贾母缓缓开口,苍老却有力的声音打破了屋内的沉寂。
“易哥儿圣眷正浓,手握京营实权,自身更是勇武过人、手段不凡。东府珍哥儿的下场,便是最好的警示。我们西府,往后该如何与这位镇北侯相处,必须得有个长远的计较,断不能再像从前那般浑浑噩噩。”
贾赦闻言,率先接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后怕。
“母亲所言极是。只是这秦易性情狠辣,连珍哥儿那样的族中长辈,说办就办,半分情面不留。与他打交道,无异于与虎谋皮,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烧身,需得万分小心才是。”
贾珍骤然被诛的惨状,至今仍让他心有余悸。
“大哥所言虽有道理,但依我之见,秦易也并非全然不讲情理。”
贾政放下手中的茶盏,沉吟道。
“他对可卿那孩子的维护,众人有目共睹,可见其心中亦重亲情。况且,陛下对他如此看重,我贾家若一味疏远,甚至刻意与之交恶,恐非家族之福啊。”
王夫人适时开口,声音温婉却带着一丝忧虑。
“老爷说的是。如今宝玉他……终究还未立起来。府里外面看着光鲜,内里如何,大家也都清楚。若能得一位如此强力的外援,于家族自是大大有利。”
她的话语,道出了对贾宝玉未来的担忧,也展现了对家族现状的清醒认知。
邢夫人本就没什么主见,此刻见众人意见渐趋一致,也连忙附和着点头。
就在屋内气氛再次陷入沉闷时。
王熙凤眼波一转,脸上露出一抹精明的笑容,打破了僵局。
“老祖宗,两位老爷、太太,依我看啊,这非但不是祸事,反倒是咱们贾家的一个天大的机会!”
“哦?凤丫头有何高见?”
贾母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看向她。
王熙凤向前半步,笑着分析道。
“秦易再厉害,如今也是单枪匹马在这神京城里闯荡。他虽有了镇北侯府,但府里终究缺个知冷知热、能掌家理事的正经女主人。”
“那位香菱姑娘,听说只是个妾室,终究上不得台面。咱们府里别的不说,品貌双全、知书达理的好姑娘,难道还少了吗?”
这话一出,在场几人眼睛顿时一亮!
联姻!
这可是勋贵之家最常用,也最可靠的结盟方式!
若是能将贾家的女儿嫁给秦易,哪怕只是做妾室或是平妻,双方的关系也会立刻发生质的改变。
变成实实在在的姻亲,从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贾母若有所思地摩挲着手中的佛珠。
“这倒是个可行的法子……只是,易哥儿眼光必定极高,寻常女子怕是入不了他的眼。而且,这事儿该由谁去提?又该选哪位姑娘去呢?”
贾赦立刻来了精神,连忙说道。
“母亲,迎春年纪正好,性情温婉敦厚,最是合适不过的良配!”
他心中打着算盘,若是自己的女儿能嫁入侯府,他在府中的地位也能水涨船高。
贾政却微微摇头,反驳道。
“迎春性子过于懦弱,缺乏主见,只怕难以担当侯府主母的重任。探春倒是聪敏能干,有决断力,只是……她终究是庶出,身份上怕是有些不妥。”
提及此事,他心中满是遗憾。
王夫人心中则另有盘算,她想到了自己的外甥女薛宝钗。
宝钗容貌丰美,举止娴雅,且心胸见识远超一般女子。
若是能嫁与秦易,无论是对薛家、王家,还是贾家,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只是这话涉及贾家,她不便直接开口提及。
王熙凤将众人的神色尽收眼底,笑着提议。
“老祖宗,这事儿急不得。咱们府里的姑娘自然都是好的,但这终究是咱们一厢情愿。总得先探探侯爷的口风,看看他是否有娶妻之意,又中意什么样的女子。若是贸然提出来被拒,反倒会弄巧成拙,伤了两家的颜面。”
贾母点头赞同:“凤哥儿考虑得周全。这样吧,过几日,我便以探望可卿为名,亲自去东府一趟,顺便也探探易哥儿的心思。你们也都留心着,若是有合适的机会,能拉近些关系,自然是最好的。”
众人闻言,皆点头称是。
王熙凤心中暗忖,这可是个要紧的差事。
办好了,于公于私都大有好处,必须得好好筹划一番。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的是。
几乎在同一时间,忠顺亲王王府内,一场针对秦易的阴谋,也正在悄然酝酿。
贾珍的倒台,不仅是对宁国府的打击,更严重触犯了以忠顺亲王为首的旧勋贵集团的利益。
他们绝不会坐视秦易这把“皇帝手中的刀”继续壮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与利益。
与此同时,镇北侯府的书房内,秦易正专注地听取心腹张猛关于京营势力分布的详细汇报。
他心中清楚,皇帝让他整顿宁国府,只是第一步。
下一步极有可能便是要让他插手京营。
这是巩固皇权、制衡旧勋贵的关键一步,也是他在神京城立足的重中之重。
就在两人议事正酣时,一名亲卫匆匆闯入书房,躬身禀报。
“侯爷,府外有一位名叫秦业的老者求见,自称……自称是侯爷您和蓉大奶奶的父亲。”
秦易闻言,手中的茶杯猛地一顿。
瞳孔骤然收缩,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
父亲!
他竟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