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鏖兵的胜利,并未让秦易有丝毫松懈。
他深知,这只是一场击退了敌人偷袭的防御战,并未重创哈撒主力,联军的兵力优势依然存在。
而且,哈撒连续受挫,其接下来的行动必将更加诡谲难测。
军营大帐内,气氛凝重。
炭火盆噼啪作响,映照着秦易和几位核心将领严肃的面容。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血腥气和潮湿的泥土味,提醒着人们昨夜战斗的惨烈。
“大将军,此战虽胜,但我军伤亡亦不下五百,多为精锐。”
副将赵虎沉声汇报着损失,脸上带着痛惜。
“瓦剌人悍不畏死,尤其是那支敢死队,若非大将军神威,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将领接口道:“哈撒用兵,愈发刁钻。此次偷袭不成,恐再生他计。我军长期在此对峙,粮草消耗巨大,虽有大将军统筹,然长途转运,终究是隐患。”
秦易默然点头,萧何的内政之力让他对后勤数字极为敏感。
北疆的存粮在维持军队和部分难民后,已开始吃紧。
朝廷的补给线是生命线,也是最脆弱的环节。
而哈撒不可能看不到这点。
“哈撒接下来,可能会做两件事。”
秦易走到沙盘前,目光锐利。
“其一,继续派小股部队骚扰,疲敝我军,寻找破绽。其二,也是更危险的,他会想方设法断我粮道。”
他手指划过沙盘上蜿蜒的后勤路线。
“传令下去,增派斥候,将侦查范围扩大五十里,重点监控所有通往我方补给线的山谷、隘口。”
“另外从龙禁卫中抽调一千人,组成快速反应骑兵队,由周仓统领,专门负责策应粮队,遇有小股敌军袭扰,务必迅速歼灭,不容其流窜!”
“末将领命!”
周仓轰然应诺,经过多次战斗,他已成为秦易麾下不可或缺的猛将。
“此外。”秦易沉吟片刻。
“我们不能总是被动应对。哈撒联军成分复杂,瓦剌、匈奴、还有诸多小部落,其间必有矛盾。需设法离间,若能使其内部分裂,则胜算大增。”
他看向军中一位原是边关老吏、熟悉草原部族情况的参军。
“李参军,此事交由你负责。拨给你一批金银细软,设法与草原上那些与哈撒或匈奴有隙的部落取得联系,散播谣言,就说哈撒此战,意在消耗各部实力,将来好独霸草原;或者说匈奴人打算在战后反客为主。具体如何操作,你见机行事。”
“下官明白!”
李参军眼中闪过精光,这是他所擅长的领域。
安排完这些,秦易独自走出大帐。
雨后初晴,阳光刺破云层,但北疆的天空依然显得高远而苍凉。
他抚摸着冰凉的剑柄,吕布的勇武带给他无匹的信心。
但却让他更清楚,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这些战场之外的谋划和细节。
与哈撒的较量,已经从前线的刀光剑影,扩展到了后勤、情报、乃至人心向背的全面博弈。
果然不出秦易所料,哈撒将目标转向了粮道。
数日后,一支从后方出发,押送着五千石粮草和一批箭矢的运输队。
在距离宣府百里外的“落马坡”遭遇伏击。
伏兵并非瓦剌主力,而是数百名来去如风的匈奴轻骑。
他们利用地形,发射火箭,企图焚毁粮车。
护粮的边军虽奋力抵抗,但匈奴骑兵极其狡猾,一击即走,绝不缠斗,让护粮队伍疲于奔命。
眼看粮车就要被点燃,关键时刻,周仓率领的快速反应骑兵队如旋风般杀到!
“龙禁卫在此,胡虏受死!”
周仓一马当先,手中长刀挥舞,李广箭术的基础让他眼力极准。
虽在奔驰中,也能精准射落试图投掷火把的匈奴兵。
龙禁卫骑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远非普通边军可比。
他们结阵冲锋,瞬间将混乱的匈奴骑兵冲散。
周仓更是勇不可挡,直取匈奴头目,不到十合便将其斩于马下。
群龙无首的匈奴骑兵见状,唿哨一声,四散奔逃。
此战,歼敌百余,缴获战马数十匹,粮草物资完好无损。
消息传回,军心大振。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里,类似的袭击发生了数次,地点、方式各不相同。
有时是匈奴人,有时是瓦剌人,甚至有小股马贼混迹其中。
虽然每次都被周仓或其它巡逻队击退,但这种无休止的骚扰,就像牛皮癣一样,让人不胜其烦,也极大地消耗了龙禁卫的精力。
秦易意识到,哈撒这是在用“疲兵之计”。
他并不指望能真正劫走多少粮草。
而是要迫使龙禁卫不断分兵护卫,疲于奔命。
从而削弱主战场的兵力,并寻找主力决战的机会。
“哈撒想耗,我们就陪他耗,但要看怎么耗。”
秦易对赵虎等人说道。
“他总是袭击成功,我们何不送他一场‘大胜’?”
一个大胆的计划形成。
秦易故意放出消息,称三日后将有一批“极其重要”的粮草和军饷从后方运抵,并佯装加强护卫力量。
实则秘密将周仓的快速反应部队和一部分精锐埋伏在预定运输路线附近的一处隐秘山谷中。
运输队如期出发,队伍庞大,旌旗招展。
看似防卫森严,实则核心是空的,大部分粮车上装载的是沙土,只有少数是真的。
哈撒的斥候果然侦查到了这个“重要”情报。
连续的小胜让部分联军将领产生了轻敌之心,极力主张干一票大的。
哈撒虽然谨慎,但也认为这是个机会,若能截获这批重要物资,对秦易军的士气将是沉重打击。
他派出一支由五千瓦剌精锐骑兵组成的劫掠队,意图一口吃掉这支运输队。
当瓦剌骑兵呼啸着冲入伏击圈,准备享受胜利果实时,等待他们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箭雨和龙禁卫铁骑的无情冲锋!
秦易亲自指挥了这场伏击战,他身先士卒,方天画戟所向披靡,瞬间将瓦剌军的阵型撕裂。
这场精心设计的反伏击,成了开战以来对瓦剌军的一次重大打击。
五千精锐骑兵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少数人侥幸逃脱。
哈撒得知消息后,暴怒不已,却也为自己的贪功冒进感到后悔。
他再次认识到,秦易不仅勇猛,更是一个极其狡猾的对手。
经此一役,联军对粮道的骚扰明显减少,秦易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后勤压力得到缓解。
双方再次陷入了新一轮的对峙和谋划之中,战争的阴云更加浓重,决战的气息日益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