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一个大衣传三代,人走它还在的年代。
杨大林前世就在家里见过父亲收藏的一件军大衣。
当时杨父想去当兵,杨父弟兄四个,姐妹三个。
杨父最小,杨父的大哥,三哥都去当兵了,为了家里有人种地,杨父没去成。
鲁省人,尤其认当官,当兵。
后来杨父拿粮食给人家换了一个军大衣,当宝贝收藏了几十年,还跟新的一样呢。
杨大林身上钱有,粮票只有五斤。
今天这多大爷也看面子了,卖的也便宜。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找齐大爷又借了一斤粮票,一下买了两套的。
不能只是自己做新衣裳。
也给家里捎点棉花布料,看看能不能给齐婶子他们也多做一套新棉衣。
自己身上钱一下花的差不多了,回头自己想办法再挣。
多大爷没想到杨大林这么小,挺有魄力,卖给他两套少赚十好几块。
想拒绝吧,又看着齐大爷的面子。
杨大林又从身上掏出一包没开封的大前门递给有点想反悔的多大爷。
“多大爷,小子知道了今天占了您便宜,以后我多来光顾几趟,让您把今天的损失挣回来怎么样,这包烟拿着抽,就当孝敬您老人家的了。”
占了便宜,说点好话应该的,不然下次就不好来了,人家也要靠这吃饭的。
老多看着旁边偷笑的齐老头,郁闷着收下。
“成,就按你说的办,老齐每次来买东西,我都占不到他便宜。
算了,给你吧,赶紧走,别等我反悔。”
杨大林拿上十斤棉花,三十尺布料,赶紧跑路。
出了门,齐大爷坐在班车上,还在偷笑。
今天不错,又占了便宜。
这都是齐大爷以前的老相识。
年纪大的人喜欢讲规矩,今天老多没挣多少钱,又吃一瘪蛮好的。
回家路上,杨大林还往煤站拐了一下弯,买了两千斤柴火。
家里上次只买了煤球,煤球只能做饭,家里火炕需要取暖。
这两千斤柴火还有齐大爷一千斤,自己家一千斤。
这点柴火其实烧不了多少天,要不是四合院中地方太小,杨大林真想一下子多买点。
以往齐婶子家烧炕也只烧一个,烧的也晚。
如今杨大林挣钱了,今年早点烧比较好。
煤四十公斤才两毛四,比较便宜但是需要票。
柴火比煤还便宜一些。
主要是运费贵一些,当然了还需要柴火票。
杨大林没有柴火票,就多花了一些钱。
四九城城外十几里以内不用想着自己砍柴省钱了,因为没有树让你砍。
想自己打柴,你得去好几十里以外的山里了。
杨大林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办法运回来,系统还没有开启,为了省这点钱,不值当的。
杨大林用板车拉着齐大爷,柴火都让人给运回来了。
回到家,天还没有黑,杨大林帮着把柴火卸下来。
齐家前院西厢房,南侧还有一个耳房,南耳房里面一般都是杂物,而且齐家杂物不多。
杨大林就把柴火堆到那里头了。
齐家以前都是堆在那里面。
就算下雪了,也不会湿,也不妨碍烧炕。
杨大林让妍姐和晓宁先把她们的炕烧烧试一试。
看看炕上哪里有没有冒烟的,炕底的灰掏一下,在要看一下屋顶的烟囱。
不行就需要捅一下。
杨大林让齐家姐妹烧着家里的两个炕。
又帮齐大爷看了一下。
还好,都没啥问题。
杨大林在两家来回走动的时候,还见到闫埠贵欲言不止的样子。
这是有话说,还是想再占便宜,杨大林几次从他面前走过,都假装没看见。
今天懒的搭理他。
院子里的人看到杨大林早早准备了这么多柴火,今天晚上人家就早一步烧上了炕,羡慕不已。
得益于杨大林这几天闯下的威名,很多年轻人还都给杨大林搭了一把手。
自然杨大林烟没少散出去。
杨大林和齐大爷的柴火都搬完了,闫埠贵派闫解成和闫解放来帮忙了。
杨大林向闫解成说了句:“解成哥,都搬完了,你们就不要沾手了,谢谢哈。”
大前门自然也没给他们发,你都没帮上忙,给你发个屁。
不怪杨大林小气,主要是杨大林属实膈应闫埠贵这种算计。
早干嘛去了。
真要一开始闫解成帮忙搬下柴火,杨大林不会不舍得一根烟。
就住对面,又不是没看到,这边刚搬完,你家两个儿子就出来了。
做事算计到这样人,杨大林前世今生都没见过几个。
闫家成和闫解放,见杨大林留也没留,直接回屋了,一旁还有好几个抽烟的男人笑着看着他哥俩的进去。
哥俩真没好意思继续站在那,只好回屋了。
闫解成回去还埋怨闫老抠:“爸,就没见过你这样的,刚才我就出去帮忙多好,还能缓和一下关系,杨大林给不给香烟都无所谓。
你这非要让我哥俩等别人搬完了才去,人家谁是傻子,一看就知道我们是去混香烟抽的。
这回好了吧,人家好几个邻居都笑话我们哥俩呢。”
闫解成如今才二十一,还真没那么算计那么深。
还是讲面子的。
哪知道闫埠贵却说:“浪费了力气晚上不得多吃饭啊,有那个态度就行了,就是可惜了两支大前门。”
闫解放此时更有点看不上自己老爸的作风:“爸,就没有你这样的,以后这些事就不听你的了。”
说完闫解放就阎解成一样钻进里屋去了。
天慢慢暗了下来,杨大林正准备把买来的棉花和棉布去齐大爷那拿回来呢。
大门影壁处正好看见了下乡放电影推车回来的许大茂。
别看就这个特殊年份,许大茂自行车上,车把上,后座上都好几个包。
也不知道里面装的啥,杨大林见他推车上台阶有点费劲。
扭头没看见闫埠贵,杨大林直接过去:“大茂哥下乡放电影回来了,我帮你抬下车子。”
许大茂今年二十三,二十岁高中才毕业,因为他上的小学是六年,即初小四年,高小两年。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要知道他上学那时候,还没有解放呢,能顺利上下来就不错了。
像何雨水十六岁了,还没读高中呢,明年才读高中,三年下来,也二十了。
这个年龄很正常的。
哪有那么多十六七就高中毕业的,虽然有一段时间实行了初中二年,高中二年,那时候六十年代之后的。
而且很多地方学制也不一样,总之能读到高中毕业的都算文化人了。
如今许大茂学徒工三年满了,刚刚转正成为一个正式放映员。
杨大林从后面摸了一下许大茂车子的后座袋子,袋子里摸着像地瓜或者土豆。
这时候他去乡下,估计好东西也不多。
等大茂哥混上别人送他老母鸡,还得等几年呢。
乡下如今真没啥好吃的。
许大茂很客气的说:“谢了,大林兄弟,”
“嗐,客气啥,大茂哥,顺手之劳的事。”
等杨大林又帮许大茂把车子抬过垂花门,也就是闫埠贵日常站的占便宜的地方的时候。
许大茂还客气的说:“大林兄弟,我这下乡带回来一点地瓜,哥给你拿几块尝尝。”
对于许大茂下乡搞点好处,傻柱从厂子里带菜,杨大林都不想管人家。
因为自己也利用规则之外从外面买东西买吃的回来。
大哥不笑话二哥。
只要二人不影响自己的利益,关自己屁事。
这个时代特色就这样,自己能管的了谁。
改变不了世界,只有去适应。
“大茂哥,真不用,多大个事,一点小事,快回家吧,晚上降温了,怪冷的。”
杨大林这会是背着闫家说的话,没看到闫家闫埠贵快速从闫家出来了。
估计许大茂这几天下乡,还不知道院子里发生的事。
闫埠贵一脸谄笑的:“哎呦,大茂回来了,你说你推这么重车子也不喊三大爷一声,来,我再给你搭把手。”
杨大林见死也要占便宜的闫老抠上线了,和许大茂打了声招呼,直接离开了。
杨大林怕自己继续呆在这,影响闫老抠的发挥,也影响明天自己的胃口。
等晚上或者明天许大茂知道了闫埠贵被罢免了,杨大林想看看,许大茂什么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