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师傅本来不想收一个青年的钱的,还和杨大林撕吧了一会。
杨大林说:“白师傅,我还小,没成家,没有那么大的负担,多了我也给不起,只能拿这么多,您二位大哥看着,尽量给他们提供点吃的,不一定让他们吃多好,能多吃一段时间也就行了。”
白师傅和他同事,这才收下。
车队队长和几个司机师傅见杨大林在那和饭店的两个工作人员撕吧。
悄悄走到了杨大林身后,杨大林其实早察觉了,不过还是装着没发现的样子。
车队队长他们听到了原因。
他们二话没说,各个从口袋里掏出一斤全国粮票,放到了白师傅手上。
车队队长还歉意的说:“各家也有不少亲戚需要接济,多了也没有,一点心意,厨师师傅就收下吧。”
其他司机师傅也都微笑着看着杨大林。
有的赞许的拍了拍杨大林肩膀。
车队队长见白师傅收下了,又给白师傅说了下,走了出去,没一会又拿着七张一斤的全国粮票,塞到白师傅手上说:“这是其他司机师傅凑的,您收下。”
白师傅感激的说:“我代孩子们谢谢各位了。”
队长连忙扶起弓腰的白师傅:“这位师傅太客气了,都是小事,你们忙吧,我们就赶路了。”
杨大林和各位司机师傅拿好各自的水壶,大家都从这里换了开水。
拿好各自的物品,才准备出发。
上车之前杨大林从自己挎包里拿出两个包子,隔着墙,给两个小孩用食堂的油纸一个人包了一个。
让他们当着自己的面吃完。
小男孩可能饿急了,接过来,就吃,小女孩懂事点,还知道说:“谢谢大哥哥。”
但是她还犹豫,闻着包子的香味,迟迟不下嘴。
杨大林说:“快吃吧,一会我给你包两个,你带回去给你爷吃,还有呢,放心吃。”
小女孩这才开心的吃起来包子。
包子是油渣白菜的,很香,一大早齐婶子包的。
这季节就白菜和萝卜多。
也别问为啥老吃白菜。
不过幸好田哥没问为啥包子不是凉的。
可能田哥也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
不过杨大林早就想好了,问就说一直用厚衣服包着放在大背包里的。
没凉透。
两个小孩,不敢让他们吃太多,一个包子都不小了,齐婶子包的挺大的。
每个人啃完,杨大林还给她们喝了点温开水。
让他们有时候饿了就过来,他交代白师傅了,还会给他们吃的。
临走杨大林还给他们又塞了两个包子。
张师傅和田哥也要拿自己的干粮过来,杨大林没让他们拿。
毕竟两个小孩如果拿很多粮食回去,路上再出点事不好。
杨大林用油纸把两个包子包好,让他们藏在怀里,赶紧回家。
明天他们还会路过这里,如果有机会还会见。
杨大林还问了两个小孩的名字,一个叫小翠,一个叫小远。
……
……
车子开很远了,杨大林还从后视镜看到两个小孩追着车在送自己。
杨大林把手从驾驶室伸出去,给他们摆摆手。
让他们赶紧回去。
下午车速就快了,大家要尽快早点赶到津门海边的一家工厂。
上午出发时间都九点了,十一半吃的饭,下午要尽量早点赶到。
这样大家还可以留点时间在津门逛一逛,买点东西。
一路上,大家除了停下一次上了个厕所之外,车就没再停。
这让杨大林准备的野炊工具,全部都没用上。
可惜了。
主要是大家有热乎的饭店吃饭,咋还会在野外吃饭。
这次用不上就用不上吧,下次再去远点的地方再说。
下午三点左右就到了津门海边不远的一家工厂。
对接完货物,人家工厂有人卸货。
车队队长和两个师傅留下。
其他人结伴而行,去了海边村庄逛逛。
杨大林还答应了齐晓宁买狗不理包子和大麻花呢。
这一下把自己整郊外海边了,离城区挺远的,这咋买?
再加上跟着大部队走,自己空间也不好操作。
杨大林就提出自己去城里买点其他的东西,一会再回来找大家。
如果找不到,就在工厂汇合。
不过说起来要去城区买点东西,又有几个司机师傅说也想去,海鲜让其他同事给稍就行。
得了,看着不好单独行动的情况,杨大林也只好暂时随大流了。
他们找工厂的师傅借了几辆自行车,有一个当地的办公室同志带着,去了城区。
田哥和杨大林分开了,他先去了海边。
骑车速度还可以,半个多小时进了城区。
幸好他们有全国粮票,买点特产还容易。
不然人家还不一定卖给他。
杨大林买了十个狗不理包子。
多了限购,人家也不卖。
也不是去的正宗的包子铺,是一个小饭店买的。
又去了一家卖大麻花的老字号店里,买了不少麻花。
前世杨大林不缺油水的时候,不喜欢吃这玩意。
这一次尝尝,味道还不错。
杨大林拿出不少全国粮票,才让他买了十斤。
买好之后,大家也不逛了,直接回海边工厂。
大家还是觉得海鲜有吸引力。
估计其他师傅也是来这边次数多了,对什么狗不理包子或者大麻花没有那么大的需求了。
大家买点也是给家里孩子带的。
这边靠近海边,海鲜便宜,这才是好特产,不管送人还是带回去吃,这玩意才实惠。
杨大林他们几个到了工厂,先把买的东西放到驾驶室。
然后那个工厂的同志带他们去海边找田哥他们。
这边村庄不少,都是走的公社化路线。
杨大林提出他们去另外一个方向的村子。
因为他怕那个村子的东西被田哥他们买完了。
因为是公社化嘛,大多海鱼打上来是交给公社的。
每家每户家里其实只能藏点海货。
不一定有多少。
别都扎在一起买,买不到多少。
跟杨大林一起来的那个工厂的同志,听杨大林这么一说,笑了笑也说:“这位杨同志说的对,另外一个村子是我家,那边我熟悉。
大家想多买点,都还说。”
那还说啥,走着。
杨大林跟刚才那个工厂的同志走在最前面,杨大林给他递了跟烟。
杨大林准备跟他混熟点,看看能不能悄悄多买点。
这人先看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