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民接过东西说:“老大,我们回家吃午饭啊。
还有,老大这么客气干啥,还带东西。
你太客气了,我看看都有啥?”
刘海洋撞了一下赵玉民讨好式的看着杨大林道:“老大来你家做客,你还直接翻老大的包,真不像话。
先把老大迎进屋再说啊,外面这么冷。”
赵玉民这个不要脸的停下手上的动作,没有继续翻杨大林的挎包,拎在手里,拉着杨大林就往屋里走,边走边说:“对对,老大都是我的错,咱们先进屋,先进屋再说。”
杨大林由刘海洋和赵玉民迎进了屋。
那个胡少尉就跟在身后。
一直等走进赵玉民家,客厅里同时站起来好几个人。
胡军官在后面喊道:“首长,我把杨大林同志请过来了。”
其中一个国字脸威严的中年人说道:“好,你先回去吧,等会我给你打电话,你再来接我。”
胡少尉大声喊道:“是”。
然后转身走了。
客厅里杨大林对面站着两个中年人,穿着军装,都是少将军衔。
旁边还有一个穿着毛衣,下身军裤的中年女同志。
另外还有一个少女还有一个少年一起打量着杨大林。
杨大林首先开口喊道:“两位叔叔好,阿姨好,这位姐姐好,弟弟好。”
杨大林用脚踢了一下赵玉民,那意思你赶紧给我介绍一下。
赵玉民这才反应过来,指着国字脸的中年男性说:“老大,我给你介绍,这是我爸,旁边这位是刘海洋的爸爸。”
杨大林分别喊了一声赵叔好,刘叔好。
赵玉民又指着中年女性介绍道:“这是我妈。”
杨大林朝着笑容满面的赵妈喊了一句阿姨好。
赵玉民又指了旁边的少女和那个好奇的看着自己的少年道:“这是我姐赵玉芹,另外一个是我弟赵玉明。”
杨大林也跟着好,玉芹姐好,玉明弟弟好。
还是赵阿姨反应快,上前拉住杨大林的手道:“大林是吧,好,好,快来坐,欢迎你来我们家做客。
你看你还那么客气,这是还带了礼物?”
杨大林把挎包从赵玉民手里抢了过来,从里面先掏出两瓶汾酒摆在客厅的桌上:“赵叔,我第一次来给您带了两瓶汾酒。
不知道刘叔也在,下次我把刘叔的补上。”
国字脸的赵爸看了一眼酒,很客气的说道:“那可谢谢大林了。”
而一旁长脸的刘爸也说:“不用那么客气大林,你刚上班,不宽裕,这回能喝到你带的酒就行了。”
杨大林又从挎包里拿出一个油纸包的纸包,也放在桌子说:“阿姨,时间匆忙,我也不知道给您带啥,带了二斤猪头肉,当个下酒菜吧,下次把您和姐姐还有弟弟的礼物都补上。”
赵玉民和刘海洋在旁边叫嚣:“老大,还有我们两个呢。”
赵妈一点也耽误教训这两个家伙,一人推了一下:“你俩个起什么轰,哪有主动要礼物的。
滚一边去。”
又招呼杨大林:“大林,赶紧坐,快坐下,玉明,给你大林哥泡茶。”
杨大林这才坐下,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感觉错了,总感觉赵玉民的姐姐弟弟看自己挺奇怪的样子。
赵爸和刘爸也相继坐下,赵爸拿出烟来问杨大林:“大林,抽不抽?”
杨大林来到这一世,很少抽烟了。
只是偶尔才点一根。
不过一个将军问你抽不抽,又是当着人家夫人和女儿的面,我是抽呢还是抽呢。
不抽吧,可能要一直闻一会二手烟。
再说这年代好像也没有那种当着女同志不抽烟的说法。
还是别装了,杨大林连忙又从挎包里掏出一包大前门,快速撕开口子,弹出几支:“赵叔,抽我这个吧。”
赵爸拦住他按下他的手:“没事,抽我这个,来。”
杨大林一看,白皮特供的,那还是把自己的大前门放下吧。
这两种没有可比性。
杨大林连忙站起身接过烟,又拿起自己带的打火机,帮两位叔叔点着。
两位将军大叔,可能不善聊家常。
三个人抽着烟,两位将军不问话,杨大林也不知道说啥。
杨大林此时挺尴尬的。
还是赵妈看到三个人沉默了,先把赵玉明倒的水,接过来,要放在杨大林面前。
杨大林站起身接过来道:“谢谢阿姨。”
赵妈随即又拉他坐下:“不用那么客气,你和玉民,海洋是好哥们,到阿姨家,就当是自己家。
大大方方的就行。”
杨大林心想:“我也想大大方方的,关键两个将军一直盯着我看,还都是尸身火海走出来的,那眼神老可怕了,我能大方起来嘛?”
杨大林回应赵妈:“好的,我知道了阿姨。”
然后又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还是赵妈看气氛有点不太对又开口找话题道:“大林,听说你这个年龄就上班了,没在上学?”
杨大林点点头:“是,阿姨,老家没上完初中,来到四九城,我住在我齐婶子家,她家压力大,我就出去挣钱了。
不然齐婶子一个人供我们三个,太困难了。”
杨大林不知道他们知道不知道自己家的情况,还是简单说了一下。
其实赵妈知道一点杨大林的家庭情况。
还是赵爸,昨天晚上回来说的。
赵妈也符合的说道:“那是,你婶子那压力确实大,不过你这孩子还是挺懂事的,这年龄就不去上学了,就去帮你婶子,是个好孩子。”
杨大林不知道这两家人知道多少自己的情况,还是主动把话说了出来。
“都是应该的,我齐婶子算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们鲁省人讲究知恩图报,我肯定得报答我婶子一家的恩情。
再说我确实学习也不好,上不上学也无所谓了,能早点上班挣钱,减轻婶子的压力,也挺好的。”
刘爸见杨大林主动说起鲁省人的特质,插了一句嘴:“确实,你们鲁省人挺讲究的,也讲情义,我认识不少你们鲁省的,还有不少战友也是你们省的,性格开朗,热情好客,对朋友没得说,毕竟是孔孟之乡啊。”
杨大林听到刘爸提到孔孟之之乡,眉头皱了一下。
作为一个地道的鲁省人,孔子是鲁省的骄傲,可是他的后代,杨大林看了那么多明末小说,可太知道孔圣人的后代是一群啥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