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大夫人又要发疯乱说一气,唐老夫人出言道:
“梅氏,管住你的嘴!信柏,你们清点的只是燕王身边的人,还有信阳身边的人呢?”
“祖母,那几个人是自己的人,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他们也参与了刺杀,就是不处理,他们也不敢叛离唐家。
现在的麻烦问题是刺客那边,两批刺客都有生还之人,他们的身份没公开,但二弟的却是公开的。
玲珑阁是个江湖上只管买卖各种消息的组织,很明显,晋王最后的消息只能是第二批杀手卖出去的,所以我们现在只能谎称二弟重伤昏迷,暂时躲过这一关,只要能确认燕王已死,即使杀手把二弟参与的消息透岀来,咱们不认就是了。”
唐大夫人:“对对对!坚决不能认!”
唐老夫人:“这还用得着你说!管好你的嘴就是了!”
唐信柏:“端王表哥对燕王一向很好,他身边的人也是可靠的,但刺客是两伙人......”
唐大夫人:“管他几伙人,咱们一概不承认就是了,你父亲没收到什么信,就是突然病了!”
唐信柏:“这个是自然的,但是,两伙刺客,就算一伙是靖王的,那另一伙又是谁的?他们是如何得到的消息?
靖王这边是因为三妹和二弟,那另一伙人又是从哪里获得的消息?不好和端王表哥一一坦白,所以三妹必须把所有做过的事情全部坦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定下一步的行动目标”。
唐大夫人心慌了,女儿为什么要急着赶去三川镇?她说的香皂事情可靠吗?
老夫人:“灵珠的事情回头再说,信阳怎会轻易信了灵珠的挑唆?她对老身和端王安排的婚姻不满,去信让你爹装病不回可以说得通,但直接让人杀刺燕王就有点说不通了,还有信阳,不可能就为了帮灵珠摆脱这桩婚事就参与刺杀燕王,而且去的人已经点明他是靖王的人,且不说咱家与李家的关系如何,就是靖王这边也不会轻易留下把柄,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唐信柏:“人家当然不会留下什么把柄,就一个李二小姐绣的荷包和一半副耳坠子”。
唐大夫人:“什么意思?哪个李二小姐?”
唐信柏长叹一口气道:“还能有哪个李二小姐?就是丞相家的李二小姐,父亲也是对二弟的亲随发了狠才得知的,二弟喜欢欢李家的二小姐,这事是他在京城的时候发生的,因为李二小姐好像不太喜欢二弟,知道的人倒也不多,只是这样的情况才更让二弟难受,他担心别人捷足先登。
三妹的信上只说,为了他们兄妹俩以后的美好生活,一切听来人的,而那人又出示了李二小姐的东西,二弟便信了他是靖王的人。那人和二弟说,李二小姐求到靖王面前,靖王已答应事成之后封二弟为忠义侯,让他立马回京与李二小姐完婚,他被突然的喜悦冲昏了头脑,便一切听那人安排,把我和父亲都骗过去。
若是只配合那人骗过我和父亲,走漏了燕王的行踪路线,问题还不算太严重,可他竟带人与刺客合力对燕王进行剿杀!
燕王只能有十三岁,而二弟已经十七岁了!他真的不适合去军营,不是武功好坏的问题,军中之人讲的是忠义,燕王在军中的名字声,这事要传出去,就是唐家的嫡系也不见得就能站我们一边,或者说,即使他们能听我们的命令,心里也是不服的,心中不服,行动会受限的!
因为这事太大了,真相我连二叔都没说,如果不是因为买消息要的银子多,我连去三川镇都不与二叔联系,这是父亲的意思,所以我去找二叔只说需要多少银子,其他什么也没说。
祖母,这次的事情很严重,家里的女眷一定不能再出任何问题,三妹这边要管紧,二妹也不能松懈,父亲说,杜姨娘和我姨娘不一样,我姨娘舍我而去,但杜姨娘并未舍下她的孩子,孙儿不好多问,父亲只这么对我说。
父亲说,他对不起列祖列宗,二叔一向以纨绔面目示人,必要时,祖母可以将他们一家赶出唐府!”
唐老夫人已是泪流满面,喃喃遛:
“是老身对不起我儿!也对不起你姨娘,信柏,你是姨娘生的,但你是祖母养大的,武功也是你祖父亲传的,多的话,祖母不说了,若是真到了那一天,除族也无法避免,你便改名换姓,这是我的唯一要求,你现在就跪下起誓,一定满足祖母这个要求。”
“祖母,孙儿是长子,也是个将军,这样的事情不能做”。
唐大夫人:“信柏,跪下起誓吧!这只是以防万一,并不一定就会走到那一步”。
唐信柏:“祖母,先不忙这些,先把三妹找来问询一下,她身边的人肯定不可靠了,否则消息也不会走漏到第二批人耳中,必须要把府中不可靠的人清理掉”。
老夫人:“这些祖母会做的,你先跪下起誓”。
唐信柏拗不过老夫人,最后只能跪下起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