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的祈福大队,经过街上行人的一番议论和拥挤,原来的队形有点乱,一直到出了城才重新整队出发,一路上也没遇到什么,一直进了庙,该烧香磕头的烧香磕头,该守卫的,当然也是衷于职守,警惕地注视着周围。
庙里一切进展顺利,没有任何人来打扰,也没有任何来联系,一套动作做下来,一点阻碍都没有,看来这福,是祈对了!
一群人在山上住四宿,祈了三天的福,依旧风平浪静,第四早上就打道回府,也是平平安安就回了王府。
恭王听了祈福大队汇报,一切平安顺利,心情反而更沉重,一大群人去庙里住上几天,吃斋念佛的,没什么损失,可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最令人担忧的是王妃宋氏,一点音讯都没有,她带走的四个人,那可是王府里的顶尖高手,不应该会有什么问题,可就像这样无声无息的,依旧让人心中无法平静。
现在的消息来源,只有靠采买婆子们上街去乱听乱聊,天天都是新开的酒楼店铺生意火爆,再有就端王府和靖王府忙着招工。
“听说端王爷那个大废庄子上,想刨土填沟种庄稼”。
“开什么玩笑?那里不能种庄稼,不是因为沟填不平,而是填了也是白忙活,填上去,洪水一来,又成了沟壑,那地方就这样,平时太干旱,也不长草,一下雨,马上就发洪,连土带水一起冲走”。
“哎!你说的倒也是事实,可一到了端王爷手里,事情就不一样了”。
“怎么个不一样法?那里突然冒出泉眼来了?”
“泉眼倒没听说,只听说挖出一种黑乎乎的东西,取名叫做煤,个字可有讲究了,意思就是某种可以燃烧的东西,生火用的东西。”
“生火用的?意思是可以当柴火用?”
“说对了,它就是一种炭,用柴火引燃后,和炭一样没烟,红彤彤的只有火苗,但它比炭要耐用的多,只是烧的时候不能关闭门窗,不然的话,炭气熏人,不过有了烟囱这玩意儿,这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它的主要功能可不在这上面,主要是它耐烧,火力旺,听说有了它,烧窑可就变了,因为窑的热度变化,烧出来的东西自然也会跟着变,简而言之,就是有了煤这东西,以后烧出来的甓器什么的,会变得更好,听说连铁器也会变得更好。”
“只要能提高窑炉的热力,炼出来的铜铁自然会更好”。
“可不是吗?所以呀!咱们大启的这位端王爷,可是坐着就有银子哗哗流进钱箱了”。
“听说这庄子是靖王作主买的,一共三块,正愁如何将税银赚回来呢!”
“是有这个说法,因为是靖王惹的祸,所以他也只能积极配合,带着人三个庄子都乱过来,这煤就是他和嘉敏县主,一起去挖山填沟发现的,现在不用愁了,有煤这赚钱的东西,三个庄子的税银也就有了。”
“怪不得听说靖王现在高兴得很,也不逛青楼什么的了,连酒楼都忙不及去”。
“是这样的,现在换成靖王妃和两个侧妃,天天去酒楼,靖王则天天往乡下跑”。
“这话又说对了,我还听到更劲爆的消息,据说六皇子燕王被人陷言遇刺,但他太厉害了,身边的人全部遇难,可他硬是不死,杀翻了两拨几十个刺客之后,身受重伤,逃到了三川镇,自个儿跳入洪水中。
那滔天的洪流中,就是好人跳下去也不会会没命的,结果身受重伤的燕王跳下去,被许家几兄妹救了。
所以说,那许县主也是个天生有好运的人,端王和靖王,可都是皇上的嫡子,都能投胎成为皇嫡子,运气能差吗?肯定是差不了的。
现在三个好运气的人凑一块,自然也就不会差了,已经发现了一个庄子有大用,说不定另外的两个庄子也有大用”。
太糟心了!那死瘸子的庄子,这是有救了?
恭王甚至不敢再让人去听有关那三个大小贱人的事,王妃出去多少天了,一直没什么消息,心里真的慌了,她一向办事都很高效快捷,这次出去已经五六天了,一点音讯都没有,到底出了什么事?
没错,去山上祈福的人不是真正的恭王妃,那个只是她身边的一个丫鬟。
自打小寒庄出事后,夫妻俩开始小心谨慎多了,小寒庄在名义上,与恭王府没多大关系,它也不是才建起来的,它本来就是汪家的一个仓库,最早的用途就是临时堆放点货物,汪家把粮食、布匹、盐等货物从南边走水路运来,在此稍作停留,然后发往北地,再把北地的皮货和少量铁器运到南边,几十年了,汪家就靠这个发的家。
后来,自己发现了那铁矿,位置太好了,离京城只有一两天的路程,地势又特殊,极具隐蔽性,所以,汪家便从为母妃服务转为为自己服务。
实际上,插手母妃的事,从许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老五,足足比自己小了八岁,母妃的希望,自然应该寄托在自己身上,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自己应该是皇长子。
可是,这世界上应该的事情太多了,结果却很艰有几个如意的,母妃好像更喜欢老五,自己,便不得不又存了一份心,对于接收汪家的事,做得也是十分的缓慢,因为私矿私兵的事,真的容不得一点差池,可还是出事了。
小寒庄的事情,打了自己一个措手不及,连府中的人也不敢信任了,此次的计划,夫妻俩可是躲被窝里商量的,按说不会出事,可这么多天了,为什么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