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过后,白昼肉眼可见地缩短,傍晚来得越来越早。天空愈发高远湛蓝,像一块洗过的巨大蓝宝石。空气清冽干爽,深吸一口,带着落叶和泥土混合的、独特的秋的气息。校园里的银杏树,叶子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秋霜染成了通透的金黄色,风一吹,便簌簌飘落,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踩上去沙沙作响,像踩在会唱歌的地毯上。
周三下午的自然课,张老师带着全班同学来到学校后面的小山坡上进行户外观察。这里视野开阔,能望见远处田野收割后留下的整齐稻茬,和更远处蜿蜒的、在秋阳下闪着银光的小河。
“同学们,仔细观察天空、树木、草地,看看秋天带来了哪些变化?”张老师引导着。
孩子们像撒欢的小马驹,兴奋地四处观察。有的捡起不同形状的落叶比较,有的蹲在地上研究枯黄的草茎和忙碌的蚂蚁,有的指着变红的爬山虎叶片惊呼。
季晨熙却像往常一样,有着与众不同的观察角度。他没有立刻加入喧闹的队伍,而是独自走到一块稍高的土坡上,双手插在外套口袋里,仰着头,静静地望着天空。他的目光没有聚焦在近处的云或飞鸟,而是投向那无限高远的、蔚蓝的深处,仿佛在搜寻着什么。
就在这时,远处天际传来一阵隐约的、却极具穿透力的鸣叫声。声音由远及近,逐渐清晰,是那种悠长、有力、带着某种坚定节奏的“嘎——嘎——”声。
季晨熙的耳朵立刻竖了起来,他眯起眼睛,极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湛蓝的天幕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清晰的“人”字形队伍。是一群大雁!它们排着整齐的队列,翅膀有力地扇动着,保持着严格的间距,正由北向南,从容不迫地飞过。领头雁的叫声洪亮,仿佛在发号施令,后面的雁群发出此起彼伏的应和声,汇成一首充满力量的、秋天的进行曲。
“快看!大雁!大雁南飞啦!”有同学也发现了,指着天空兴奋地大叫。
孩子们顿时都仰起头,发出一片惊叹声。张老师趁机讲解:“同学们,这就是候鸟迁徙。秋天到了,北方的天气变冷,食物减少,像大雁这样的候鸟就会成群结队地飞往温暖的南方过冬。它们飞行很有规律,会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这样可以节省体力。它们靠太阳、星星和地磁场来导航,飞行的路线代代相传,非常准确。”
季晨熙一动不动地站在土坡上,仰着头,目光紧紧追随着那队越来越远、渐渐变成一串小黑点的大雁。他的小脸上没有了平时的那种分析式的专注,而是流露出一种混合着惊奇、向往和某种深沉思考的神情。秋风拂动他柔软的发梢,阳光在他清澈的眼眸中跳跃。
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叽叽喳喳地讨论大雁的形状和叫声,而是陷入了沉默。他的脑海里,张老师的话“飞往温暖的南方”、“靠地磁导航”、“路线代代相传,非常准确”像几颗石子,投入了他心中那片名为“思念”的湖泊,激起了层层叠叠的涟漪。
南方……温暖的地方……导航……准确的路线……
这些词语,与他心中最深的期盼,与胸前那枚“平安方向牌”所象征的意义,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大雁们知道南方是哪里吗?它们肯定知道。那种知道,不是像人看地图一样的知道,而是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的本能。它们不需要犹豫,不需要怀疑,到了时候,就会义无反顾地朝着那个方向飞去,无论路途多么遥远,风雨多么艰难。因为那里是它们的家,是它们必须回去的温暖之地。
那么……爸爸呢?
爸爸也知道“家”的方向吗?肯定知道。就像大雁知道南方一样,爸爸心里一定也有一个最最准确的“导航系统”,永远指着家的方向。那个“导航系统”,也许就是妈妈的爱,就是我的想念,就是这枚他亲手刻下的“平安方向牌”。所以,爸爸也像大雁一样,无论在外面执行多么重要、多么危险的任务,他心里那条回家的路,一定是清晰无比的。等到他的“秋天”到了,等到任务完成的时候,他也一定会像这些大雁一样,沿着心里那条最准的路线,飞回我们的身边。
这个联想让季晨熙的心猛地热了起来,一种混合着巨大安慰和坚定信念的情感涌上心头。他下意识地伸出手,隔着厚厚的秋季校服,紧紧握住了胸前的木牌。木牌冰凉,却仿佛能感受到他炽热的心跳。
“季晨熙,你看大雁看入迷啦?”李小虎跑过来,拍拍他的肩膀。
季晨熙回过神,转过头,对李小虎露出了一个异常明亮和安心的笑容,用力点点头:“嗯!它们飞得真整齐!它们肯定知道家在哪里,一点都不会迷路!”
放学回家的路上,季晨熙不像往常那样和妈妈分享课堂趣事,而是有些沉默,似乎在消化着下午那个重大的“发现”。直到走进小区,看到地上厚厚的银杏叶,他才忽然抬起头,眼神清亮地看着楚颜,语气肯定地说:“妈妈,我今天看到大雁往南飞了。”
“哦?是吗?秋天到了,它们要去找暖和的地方了。”楚颜柔声回应。
“嗯,”季晨熙点点头,脚步慢了下来,很认真地说,“张老师说,它们靠一种……一种藏在身体里的‘地图’找路,飞得可准了,从来不会错。”他顿了顿,仰起小脸,看着妈妈,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妈妈,我觉得爸爸也一样。爸爸心里也有一张特别特别准的‘地图’,上面只有一个地方最亮,就是我们的家。所以,爸爸不管走多远,飞多高,他也一定能找到路回来的。就像大雁一样准。”
楚颜的脚步顿住了。她低头看着儿子被秋风吹得微红的小脸,看着他那双清澈见底、此刻却盛满了超越年龄的笃定和智慧的眼睛,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心中翻涌的,是巨大的感动、酸楚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慰藉。她蹲下身,紧紧地将儿子搂进怀里,把脸埋在他带着阳光和落叶气息的肩头,久久没有松开。
“对……宝贝说得对……”她的声音哽咽着,“爸爸心里……家的方向……永远是最亮的……他一定会……像大雁归巢一样……回来的……”
那天晚上,季晨熙的“每日汇报”充满了源自自然启示的、宏大的安心感:
“报告爸爸!今日于‘野外侦察’中,观测到重要自然现象:候鸟编队南迁。经‘情报分析’确认:该种群具备与生俱来之‘超精准生物导航系统’,可跨越千山万水,准时抵达‘目的地’(家园)。此现象已验证‘归巢’本能之强大与可靠。由此推断:你方(爸爸)所持有之‘家庭坐标导航系统’(爱与思念),其精准度与可靠性,绝不逊于候鸟之天赋!故,‘归航’计划之前瞻性与必然性,已获自然界权威认证!我方(我与妈妈)信心倍增,静候佳音,如候鸟守望暖春!over!”
汇报完毕,他很快沉入梦乡。窗外,秋夜凉如水,繁星点点,仿佛为远行的候鸟和远方的归人点亮着航程。季晨熙胸前的“平安方向牌”贴着他平稳的心跳,仿佛真的与那遥远的天际线、与候鸟的归途、与父亲心中的航向,连接在了一起。等待,因为有了这来自天空的、生命的印证,而充满了沉静的、如同季节轮回般确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