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脚步迈过中旬,空气一天比一天凛冽,呼吸时鼻腔里带着明显的刺痛感。天空总是呈现一种高而远的灰蓝色,阳光斜斜地照射着,苍白无力,即便在正午,也感觉不到多少暖意,只在被风遗忘的墙角留下短短一截稀薄的光影。日历悄无声息地翻到了十二月下旬,一个被红笔圈出的日子临近了——冬至。
周二的自然课上,张老师正好讲到了节气。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代表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然后用彩色的粉笔标出了几个关键的点。
“同学们,这周六,就是冬至了。”张老师用教鞭指着轨道上一个点,“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我们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她在黑板一角写下了“冬至”两个大字,又在下面写上“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
“日影长之至?”坐在下面的季晨熙小声重复了一句,下意识地挺直了背。他的目光紧紧跟着张老师的教鞭,黑亮的眼睛里充满了专注。最短的白天,最长的影子……这些词语像几颗小石子,投入他沉静的心湖,漾开了细微的涟漪。
张老师继续讲解:“不过呀,同学们不用觉得难过。冬至就像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天之后,太阳直射点就开始向北移动了,虽然一开始很慢很慢,我们几乎感觉不到,但我们的白天,会一天比一天长,夜晚会一天比一天短。所以古人说‘冬至一阳生’,意思是寒冷的冬天里,阳气(可以理解为温暖和光明)已经开始悄悄萌生了。”
“转折点……”季晨熙轻轻地、无声地咀嚼着这个词,眼神有些飘远。他不由自主地低下头,视线落在自己胸前厚厚的羽绒服上,仿佛能穿透层层衣物,看到那枚紧贴着的“平安方向牌”。
最短的一天之后,就是白天变长的开始。最深的黑夜之后,就是光明的回归。这是一个……规律?一个承诺?
放学回家的路上,北风呼啸,刮在脸上生疼。季晨熙把半张脸埋进围巾里,默默地走着,不像往常那样和李小虎追逐打闹。他的脑海里反复回响着张老师的话——“转折点”、“一阳生”、“白天变长”。他抬头看看天空,才下午四点多,天色已经明显暗了下来,夕阳在厚重的云层后透出昏黄的光,把行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淡淡的,果然是很长的“日影”。
“妈妈,”他忽然拉住楚颜的手,声音闷在围巾里,“冬至……白天最短的时候,是不是……是不是就像……就像等待爸爸的时间,也走到了一个……最‘深’的地方?”
楚颜愣了一下,低头看着儿子被寒风吹得发红的小脸和那双清澈见底、却带着沉思的眼睛,心中微微一颤。她握紧儿子冰凉的小手,柔声问:“宝贝为什么这么觉得呢?”
季晨熙努力组织着语言,小眉头微微蹙着:“因为……因为冬天最冷的时候,就是冬至。等待……等待是不是也有一个‘最冷’、‘最长’的时候?但是,过了这个点,就像太阳开始回来一样,等待是不是……也会开始……开始变‘短’?离爸爸回来……就越来越近了?”
孩子的联想如此精准而充满希望,让楚颜的喉咙瞬间哽住了。她蹲下身,在寒冷的街头,平视着儿子的眼睛,非常用力地点头,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对!宝贝!你说得太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