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的污水与资本的寒流并未停歇,持续冲击着苏氏集团与“光年计划”的防线。苏晚晴虽凭借提前准备的应急方案稳住了基本盘,但被动防御带来的消耗与压力与日俱增。对方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群狼,不断试探、撕咬,消耗着她的精力与资源。陆寒琛的支持依旧坚定,但面对这种分散、多元且难以追溯源头的攻击,即便是陆氏,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扭转局面。
周慕深自那次警告后,再次陷入了沉默,仿佛只是一个冷眼的旁观者。文先生那边也遵照“勿再联系”的约定,音讯全无。苏晚晴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形的囚笼之中,四周是不断收紧的栅栏,而钥匙,却不知在谁手中。
她不能再这样等下去。
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苏晚晴启动了她布局已久的一枚“暗棋”。这不是依靠陆寒琛或周慕深的任何一方力量,而是她通过“基石计划”悄然培养、完全忠于自己的一个小型独立行动组。该小组的成员背景干净,能力出众,且不与苏氏明面上的任何业务产生直接关联,专门负责执行一些高度敏感、见不得光的调查与信息获取任务。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并非直接反击“诺亚生命”残党或星耀资本,而是指向了那两家突然变卦、对苏氏供应链造成困扰的海外零部件供应商。
“查清楚他们突然毁约的真实原因,是受到了胁迫,利益诱惑,还是其他我们不知道的内情。重点是找到可以拿捏的弱点,或者……他们与幕后指使者联系的证据。”苏晚晴对行动组负责人下达了清晰的指令,声音冷冽。
她需要打破一个缺口,哪怕只是一个微小的缺口,来改变目前完全被动的局面。
独立行动组的效率超出了苏晚晴的预期。不到五天,一份初步调查报告便摆在了她的面前。
报告显示,那两家供应商几乎在同一时间,其核心高管或其直系亲属的海外账户,都收到了一笔来自同一家离岸空壳公司的、数额巨大的“咨询费”。而进一步追查这家空壳公司的资金流向,虽然层层嵌套,但最终指向了一个与“诺亚生命”激进派某位已被停职的高管关系密切的白手套账户。
更重要的是,行动组通过非常规手段,获取了其中一家供应商cEo与一个未知号码的加密通讯片段。片段中,对方以曝光其收受巨额回扣和参与商业贿赂的证据为威胁,明确要求该cEo必须配合,切断与苏氏的合作。
铁证如山!
这不仅仅是商业竞争,更是赤裸裸的胁迫与不正当竞争!
握着这份沉甸甸的报告,苏晚晴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她终于抓住了对方的一条尾巴,一条可以直接将其与“诺亚生命”残党挂钩的、肮脏的尾巴。
她没有立刻公之于众。打草惊蛇是愚蠢的。她需要利用这份证据,获取最大的战略利益。
她首先将报告的核心内容共享给了陆寒琛。陆寒琛在看完后,只回复了两个字:“漂亮。”
紧接着,苏晚晴做了一系列部署:
第一,她让法务团队准备材料,以遭受“非法胁迫及商业诽谤”为由,对那两家供应商正式提起跨国诉讼,并申请冻结其与那家离岸空壳公司相关的资产。这是明面上的法律反击。
第二,她指示行动组,将部分确凿但不涉及自身情报来源的证据,通过匿名渠道,“精准”地泄露给了几家以调查报道闻名的国际媒体以及相关行业的监管机构。她要借力打力,让舆论的火焰烧回对方身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她亲自起草了一封措辞严谨、隐含锋芒的信件,通过特殊渠道,发送给了那两家供应商的董事会。信中并未直接威胁,而是“善意”地提醒他们,苏氏已经掌握了其高管被胁迫及涉嫌收受非法资金的证据,并表示理解他们或许有“不得已的苦衷”。她暗示,如果他们能“迷途知返”,重新履行合约并提供对方胁迫的更多细节,苏氏可以考虑在诉讼中予以谅解,并帮助他们应对可能到来的监管调查。
这是一手极其高明的分化瓦解。既展示了肌肉,又留下了余地。压力瞬间转移到了那两家供应商身上。
做完这一切,苏晚晴才微微松了口气。
她看着窗外,夜色深沉,但她的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
被动挨打的局面,从这一刻起,该结束了。
暗棋已然落子,接下来,该轮到她的对手们,感受一下被反击的滋味了。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她手中掌握的,可不仅仅只有这一张牌。周慕深……或许也该让他看看,她并非只有依靠他,才能在这棋局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