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十二年的冬雪,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凛冽的寒风卷着雪沫,抽打在辽东大地的山峦与平原上。然而,与往年因饷匮兵疲而显得死气沉沉的边关不同,今年的辽东明军大营,却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躁动与锐气。
沈惊鸿自吕宋带回的巨额财富,如同久旱甘霖,第一时间被太子朱常洛力排众议,优先拨付给了压力最大的辽东前线。饱受欠饷之苦的边军,终于拿到了足额甚至加厚的饷银,士气大振。更关键的是,工部与军器监在太子的严令和充足资金的支持下,开足马力,将一批批最新式的雷霆铳、荡寇铳以及配套的定装弹药,源源不断地运抵辽东。
辽东总兵李如松,这位沙场老将,在亲自检验了新式火器的威力后,激动得老泪纵横。他立刻从各镇边军中抽调精锐,组建了一支完全由火器装备的“雷霆营”,仿照京营神机营的模式进行强化训练,并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战场上检验其成效。
机会很快到来。十一月末,探马来报,建州女真一部约三千骑,由贝勒阿敏率领,趁着风雪掩护,绕过锦州,意图突袭宁远后方粮道。
李如松闻讯,不惊反喜。他立刻点齐麾下八千精锐,其中便包括新组建的两千“雷霆营”,由副总兵祖大寿统领,星夜出关,直奔敌军必经之地——杏山驿。
雪夜疾行,明军悄无声息地抵达杏山驿,依托废弃的驿站和附近的小山丘,迅速构筑了一道简易防线。李如松将传统的步兵和骑兵布置在两翼,而将两千雷霆营士兵,分为四组,呈半月形布置在防线最前沿,静待猎物入彀。
次日拂晓,风雪稍歇。阿敏率领的三千女真铁骑,如同幽灵般出现在雪原之上。他们人衔枚,马裹蹄,自以为行动隐秘,看到前方似乎只有少量明军据守简陋工事,不由大喜过望,发出震天的呼啸,催动战马,如同决堤的洪水般发起了冲锋!铁蹄践踏着积雪,声势骇人。
按照以往的经验,明军在这样的骑兵冲击下,往往阵型动摇,甚至未接战便已崩溃。
然而,这一次,他们面对的是脱胎换骨的大明边军!
眼看着女真骑兵进入一百五十步(约230米)的距离,站在高处指挥的祖大寿猛地挥下了手中的令旗!
“雷霆营!第一排,放!”
“砰!砰!砰!砰——!”
如同平地惊雷,第一排五百支雷霆铳同时喷吐出炽热的火焰和铅弹!密集的弹雨瞬间泼洒出去!冲在最前面的女真骑兵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壁,人仰马翻,惨叫声顿时压过了冲锋的呼号!
女真骑兵的冲锋为之一滞,他们从未在如此远的距离上遭受过如此密集、如此精准的火力打击!
“第二排,放!”
不等他们反应过来,第二排雷霆铳再次齐射!硝烟弥漫,弹丸呼啸!女真骑兵的阵型更加混乱。
“第三排,放!”
三轮排枪过后,女真骑兵的前锋几乎被清扫一空,雪地上躺满了人马尸体,鲜血染红了白雪。后续的骑兵被这前所未有的猛烈火力打懵了,冲锋的势头彻底被遏制。
阿敏又惊又怒,他试图重整队伍,分散包抄。然而,明军阵中又响起了另一种更加沉闷浑厚的枪声——“荡寇铳”开火了!装备了荡寇铳的明军小队,专门瞄准试图集结或靠近的女真骑兵集群,霰弹泼洒出去,在近距离内造成了恐怖的面杀伤,将女真人的一次次小规模突击打得粉碎。
女真骑兵赖以成名的弓箭,在雷霆铳的有效射程外毫无用处,一旦靠近,又要面对荡寇铳的毁灭性打击。战斗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阿敏见势不妙,只得丢下数百具尸体,仓皇下令撤退。
“骑兵!追击!”李如松岂肯放过如此良机,早已蓄势待发的明军骑兵从两翼猛地杀出,如同猛虎下山,追杀溃逃的女真残兵。
杏山驿之战,明军以绝对优势的火力,以极小的代价,击溃女真三千精骑,斩首八百余级,缴获战马、兵器无算!消息传回,整个辽东震动!朝廷更是为之狂喜!
新式火器,首战告捷,锋芒毕露!证明了沈惊鸿“器利方可兵精”的理念,也证明了吕宋财富用于强军的巨大价值。太子朱常洛的威望,沈惊鸿的远见,都因此战而急剧攀升。
然而,就在这胜利的凯歌高奏之时,一丝不和谐的阴影,已经开始在看似光鲜的帷幕后悄然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