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五年(194年)二月,
凛冬已过,春寒未消。
魏王刘复的车驾自陈留出发,沿官道向东而行。
数千亲卫在典韦的率领下,护卫在刘复车驾四周。
此行名为,实则是要亲眼看看土地新政推行一年后的成效。
初步规划是巡视四州之地,环绕一圈正好回陈留。
典韦披甲执戟,骑马随行在侧,一双虎目不断扫视四周。
这位魏王亲卫统领虽沉默寡言,但每逢刘复出巡,必寸步不离。
“主公,前面就是济阴郡了。”
谋士周元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城郭说道。
这位出身寒门的年轻文士,因早年就跟随刘复,经过刘复亲自栽培,
加上自己努力与学,如今不仅文事精通,智谋不凡,还精通算术而被刘复新任提拔,如今已是王府的重要属官。
刘复微微颔首,掀开车帘望去。官道两旁,新垦的农田整齐如棋盘,田间已有农人开始春耕。
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些田地不再被高大的庄园围墙分割,而是连成一片,每隔百亩便立着一块刻有“魏王授田”字样的界碑。
“去问问那些农夫。”
刘复突然吩咐道。
车驾停在一处田埂旁。
几个正在翻地的老农见贵人到来,慌忙行礼。
“老丈请起。”
刘复亲手扶起为首的老者,
“去岁收成如何?”
老者颤巍巍答道:
“托魏王的福,小老儿家分得三十亩地,去岁缴完官粮,
还剩粟米二十石,够全家吃到新粮下来。”
说着竟抹起眼泪,
“自打记事起,家里从未有过自己的田地……”
周元迅速在竹简上记录:
济阴郡东阿县,授田农户王五,三十亩,岁余二十石。
刘复又连续询问了七八户农家,得到的回答大同小异。
最令他意外的是,有个叫李二的壮年农夫竟能准确说出新政条款:
“回大王的话,按魏王规定,我家五口人共分五十亩,
其中十亩永业田可到官府登记后将租用权传于子孙,四十亩口分田六十岁后若无劳动能力则归还官府……”
“你识字?”
刘复惊讶道。
李二憨厚地笑了:“村里办了义学,小的晚上去听先生讲课。”
夕阳西下时,刘复站在田埂上远眺。
暮色中,炊烟从新建的茅舍升起,取代了昔日士族庄园的刁斗森严。
典韦忽然低声道:
“主公,那边有人窥视。”
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百步外的柏树林中,几个锦衣人影一闪而逝。
兖州,东郡。
夜色笼罩下的白氏祠堂灯火通明。十几个衣着华贵的中年人跪坐在祖宗牌位前,气氛凝重。
“刘复明日就到东阿了。”
白氏族长白圭咬牙切齿道,
“这个暴君夺我祖产,还假惺惺地‘授田于民’!”
角落里,一个阴鸷青年冷笑:
“叔父何必动怒?小侄已联络上河北袁绍的使者……”
“住口!”
白圭厉声喝止,
“祠堂里岂可言此大逆之事?”
他环视众人,压低声音:
“明日各房子弟都要去迎驾,谁都不许露出异样。
至于那些……”
他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同一时刻,东阿驿馆。
周元正在油灯下整理今日见闻,突然轻呼:
“主公请看!”
他指着账册上一处墨迹,
“济阴郡上报的授田数是六万三千亩,但下官今日沿途测算,仅东阿县就超报了两千亩!”
刘复凝视着跳动的灯焰,幽幽道:
“看来有人虚报田亩,中饱私囊啊。”
典韦“锵”地拔出半截佩刀:
“末将去拿人?”
“不急。”
刘复摆手,
“让这些蛀虫再蹦跶几日。
开明,你继续查,把各郡虚报的数字都核出来。”
二月十八,濮阳城。
太守府前广场上,数百名官吏士绅跪迎王驾。
刘复高坐台上,突然将一摞竹简掷于阶前。
“陈留太守张鞠!”
被点到名的名士浑身一颤:
“臣……臣在。”
“你郡上报垦田八万亩,实授几何?”
张鞠额头见汗:“确……确是八万……。”
刘复冷笑一声,周元立即高声宣读:
“经实地丈量,陈留实授田六万五千亩,虚报一万五千亩!
所贪钱粮折合五铢钱三百万!”
全场哗然。
张鞠面如死灰,突然指着身旁功曹嘶吼:
“是他!都是这厮怂恿……”
“拖下去,按律处置!”
刘复面无表情。
典韦手一挥,手下如猛虎扑出,铁钳般的大手将两人一并提起。
两人大呼饶命!情愿以全部家产抵罪。
不过刘复不允。
经过审查,又抓住七人。
第二日,一大早刘复让手下直接在城门外空地上公开行刑。
围观者人山人海,盖因这是刘复查处的第一起官吏多收百姓税赋的案子。
而根据刘复规定,对百姓收税为十税三,除此之外不能多收一文钱,否则阉割后处死。
对这些贪官污吏百姓自然是恨极,有机会看到它们被阉割后的惨状,百姓们自然不会错过。
在上午辰时最后一刻,九个罪犯被剥光绑在临时搭建的行刑台上。
监斩官一声令下,九个被临时雇佣的帮人骟猪骟羊骟马的手艺人,对着被剥光了的九个犯人一挥手,
“嗷呜……”
“嗷呜……”……
顿时九声惨叫传来,九条贪官被骟了个干净。
等它们哀嚎了半个时辰,才被处死。
血淋淋的铡刀旁,刘复对剩余官员道:
“诸公记住,孤的刀,杀起蛀虫可从不留情。”
而此时原先神采飞扬密谋的白家年轻人大部分都被吓尿了……
三月初,琅琊台。
海风猎猎,吹动刘复的玄色王袍。
他远眺着胶州湾的万顷碧波,对随行众人道:
“土地收归公有只是开始。
接下来要在各郡设立常平仓,丰年收储,荒年放赈;
每乡建义学,百姓子弟皆可入学;
三年内,孤要让魏国境内再无饿殍!”
周元激动地记录着,笔锋几乎划破竹简。
典韦依旧沉默如山,但握戟的手背青筋暴起。
返程时路过泰山,刘复特意去看了山脚的铁矿。
刘复指导匠人设计的新式水排——水力鼓风机——日夜轰鸣,赤红的铁水映红了工匠们的脸庞。
这里生产的环首刀,将成为魏军横扫天下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