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拱手,英气勃勃的脸上满是战意:
“将军所言极是!此二獠屡抗天兵,祸乱边郡,绝不能让其走脱!
请将军下令,慈愿再率精骑,必提二酋首级来见!”
黄忠摇摇头,眼中闪烁着老练的光芒:
“强攻硬取,虽可获胜,然穷寇犹斗,
难免我军儿郎损伤,且易使其狗急跳墙,再度远遁,反添麻烦。
当以计取之。”
他指着沙盘上素利部最后盘踞的一片丘陵地带:
“素利狡诈,将其最后的核心部众收缩于此地,依山势扎营,易守难攻。
强攻代价太大。”
他又指向弥加部活动的草原区域,
“弥加勇莽,部众虽少,却皆为其死忠,近来活动频繁,似有向西北移动,企图与轲比能残部或步度根残部汇合的迹象。”
“哦?老将军之意是?”
太史慈眼睛一亮。
黄忠微微一笑,成竹在胸:
“素利据险而守,意在拖延,窥伺时机。我便给他制造一个‘时机’。
子义,你明日便大张旗鼓,率领主力骑兵,做出全力西进、追剿弥加的态势。
声势越大越好,要让素利的探马确信我军主力已离他而去。”
太史慈略一思索,恍然大悟:
“老将军是要明攻弥加,暗图素利?
妙计!
素利见我主力西去,防备必然松懈,甚至可能企图出来劫掠或转移!”
“正是!”
黄忠点头,
“待你引走素利注意,老夫便亲率一支精兵,轻装简从,悄然逼近其营地外围设伏。
再派死士携重金潜入其部,收买奸细,散播谣言,称弥加已与官军暗通款曲,欲借官军之手除掉素利,兼并其部众。
素利生性多疑,内部连遭打击早已人心惶惶,闻此谣言,必疑窦丛生,内部不稳。
届时,他若按捺不住出营,便堕我彀中;
他若死守不出,其军心亦乱,我可再寻机攻之。”
“老将军神机妙算!”
太史慈由衷佩服,
“慈这便去准备!”
计策已定,太史慈依计而行。
次日,东路军营旌旗招展,战鼓喧天,太史慈率领近万骑兵,浩浩荡荡向西开拔,扬言要彻底剿灭弥加,沿途毫不掩饰行踪。
素利营地的探马果然将消息飞速报回。
营中,形容憔悴的素利闻报,先是惊疑,随即露出一丝侥幸之色:
“宋军主力真的西去了?莫非真是天不亡我?”
他帐下几个头人也心思活动起来,有人建议趁机向东北方向远遁,有人则建议出去抢掠一番,补充匮乏的物资。
就在此时,黄忠派出收买的细作散布的谣言也开始在营中悄然流传开来。
“听说了吗?弥加大人早就暗中投降宋国人了!”
“怪不得宋军主力只去打他,是做样子给我们看的!”
“听说弥加答应帮宋人捉住咱们大人,就能换回他的草场和部众呢!”
“真的假的?那可怎么办?”
谣言如同毒液,迅速在本就惶惶不安的部落中蔓延。
素利得知后,又惊又怒,他对弥加本就缺乏信任,此刻更是疑心大起:
“难道弥加这厮真敢卖我求荣?”
他一方面严令弹压谣言,另一方面却也不敢再轻易出兵或转移,生怕真是弥加和宋军设下的圈套。
他的犹豫和多疑,正好落入了黄忠的算计之中,整个部落被困在原地,士气愈发低落。
就在素利焦头烂额、进退维谷之际,又一道“好消息”传来:
一支小规模的宋军辎重队,正从南面绕过丘陵,似乎欲与西面的太史慈主力汇合,护卫力量似乎不强。
这个诱饵太过诱人。
接连的败仗让素利部物资极其匮乏,尤其是盐铁和粮食。
眼看“机会”送上门,部众们也眼巴巴地看着他。
素利终究没能忍住诱惑,又存着一丝“宋军主力已西去,此乃天赐良机”的侥幸,决定冒险一搏。
他亲点两千余骑,悄然出营,准备突袭那支“辎重队”。
然而,他刚率军冲出营地不到十里,进入一处草木略深的谷地,就听得一声锣响!
霎时间,两侧坡地箭如雨下!
埋伏于此的正是黄忠亲自率领的三千精锐弩手和一千骑兵!
“素利老贼!老夫在此等候多时了!”
黄忠苍老却雄浑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他本人立于坡顶,宝雕弓已然满月!
素利大惊失色,心知中计,慌忙勒马欲退。但哪里还来得及?
黄忠目光如电,锁定那身穿头人服饰、惊慌失措的素利,手指一松!
嗖——!
狼牙箭如同流星赶月,撕裂空气,发出凄厉的尖啸!
素利只觉一股巨力袭来,惨叫一声,便被那势大力沉的一箭射穿肩膀,重重地栽下马去!
这是因为黄忠意在生擒,故未射要害,毕竟,他也想为自家陛下的工地上贡献几个劳动力。
主将落马,伏兵四起,鲜卑军顿时大乱,顷刻间便被分割包围,死的死,降的降。
黄忠下令打扫战场,将重伤被擒的素利严密看管,随即趁势挥军进攻群龙无首、一片混乱的素利大营。
留守的鲜卑人群龙无首,又见大人被擒,稍作抵抗便纷纷请降。
东部鲜卑最大的首领素利,就此覆灭。
几乎在黄忠设计擒拿素利的同时,太史慈正率部对弥加展开狂风骤雨般的追击。
太史慈西进的声势浩大,确实惊动了弥加。
弥加自忖难以抵挡,果然如黄忠所料,率领最后数千死忠部众,向西北方向亡命奔逃,企图穿越边境地带,投奔或许尚存的其他胡族势力。
太史慈岂能容他逃脱?
他率领的皆是精锐轻骑,一人双马,机动力极强。
他根本不给弥加任何喘息之机,日夜兼程,紧追不舍。
两支队伍在广袤的草原上展开了艰苦的追逐战。
弥加不顾一切地逃窜,甚至丢弃老弱和部分牛羊,只求加快速度。
但太史慈如同附骨之疽,死死咬住他的尾巴,不时发动小规模突袭,蚕食其后队。
连续数日的追逐,双方都人困马乏。
最终,在一条不知名的河流畔,太史慈的主力终于追上了弥加疲惫不堪的队伍。
“弥加!哪里走!”
太史慈大喝一声,甚至不给对方列阵的时间,直接发起了冲锋!
宋军骑兵虽也疲惫,但胜利在望,士气高昂。
兼且装备远超这些鲜卑部众,消耗也小于鲜卑人。
而弥加部众早已是惊弓之鸟,筋疲力尽,面对如狼似虎扑来的宋军,几乎一触即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