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像瘟疫一样瞬间传遍全城。
本就士气濒临崩溃的叛军,在内外夹击之下,彻底失去了有组织的抵抗。
许多羌人士兵听到宋军入城的消息,第一个念头不是战斗,而是逃跑,或者干脆丢下武器,跪地投降。
马超正在城东巡视,闻听西城巨响和震天的喊杀声,心知不妙,立刻率亲兵赶往西城。
途中正好遇到溃败下来的乱兵,得知城门已失,宋军大队已然入城,他眼前一黑,几乎栽下马来。
“顶住!随我杀回去!把宋军赶出去!”
马超双目赤红,如同受伤的猛虎,发出不甘的咆哮,率领亲兵逆着溃兵的人流,试图冲向西门,做最后的挣扎。
然而,大局已定。
涌入城中的宋军训练有素,以小队为单位,迅速占领街道、制高点,分割、包围仍在负隅顽抗的叛军据点。
巷战在各个街区激烈展开,但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马超的确骁勇无比,他手持长枪,左冲右突,所过之处,宋军人仰马翻,竟无人能挡其锋锐。
他的亲兵也算是百战余生的精锐,护持在他周围,拼死血战。
一时间,竟让他们在局部稳住阵脚,甚至反推了一段距离。
“马超在此!曹贼安在?可敢与我一战!”
马超浑身浴血,状若疯魔,声嘶力竭地挑战,试图挽回败局,哪怕只是阵斩曹操,也能稍解心头之恨。
但他的勇武,在整体崩溃的败局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和无力。
更多的宋军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强弩手占据屋顶,密集的箭矢如同飞蝗般射向马超和他的亲卫。
亲兵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马超本人也身中数箭,虽然并非要害,但也血流不止,动作渐渐迟缓。
另一边,彻里吉在乱军之中,试图收拢羌兵抵抗,但响应者寥寥。
大部分羌人士兵或逃或降,人心已散。
混乱中,一支宋军小队发现了他的踪迹,认出他是叛军首领之一,立刻围攻上来。
彻里吉本就因俄何叛乱时受伤未愈,此刻更是无力回天,在砍翻几名宋军后,被数支长矛同时刺中,壮硕的身躯轰然倒地,圆睁的双眼中充满了不甘与绝望,最终毙命于乱军践踏之下。
马超身边的亲卫越来越少,最终只剩下寥寥数人,被宋军团团围在了一处街角。
他拄着长枪,大口喘息着,鲜血顺着甲胄不断滴落,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环顾四周,尽是宋军的旗帜和寒光闪闪的兵刃,他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马超!陛下念你亦是一员骁将,若肯弃械投降,或可免你一死!”
一名宋军将领高声劝降。
“哈哈哈!”
马超仰天大笑,笑声中充满了悲凉和桀骜,
“我马孟起顶天立地,岂能向刘复小儿屈膝求饶!今日有死而已!谁来取我首级?”
他鼓起最后的力气,挺枪欲做最后一搏。
“不知好歹的东西!若非陛下念在你父在朝廷效力,薄有功绩,岂容你这贼子叫嚣!”
有宋军将领怒斥道。
就在这时,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令明,去吧。”
人群分开,庞德在几名宋军将领的陪同下,走了出来。
他看着曾经旧主如此狼狈凄惨的模样,心中百感交集,沉痛道:
“孟起,大势已去,何必徒增伤亡?降了吧!”
看到庞德,马超眼中怒火更炽,骂道:
“庞德!背主之贼!有何面目见我?!”
庞德面色不变,坦然道:
“我庞德并非背主,而是顺应天命,归附正统。
孟起,你还要执迷不悟到几时?
看看这满城疮痍,多少将士因你一念之差而葬送性命?
更何况,我庞德,真要说曾经有主那也是马腾将军!
可现在马腾将军都在陛下面前效力,何来背主之说?”
马超闻言,心神剧震,看着周围层层叠叠的宋军和倒在地上的部下尸体,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悲怆涌上心头。
他纵横西凉多年,何曾想过会落得如此下场?
顽抗到底,不过是为这败局再添几具尸体,其中可能就包括他自己。
他紧握长枪的手,微微颤抖,最终,那支撑着他的最后一股气力仿佛瞬间被抽空。
长枪“哐当”一声,掉落在青石板上。
马超闭上双眼,两行混杂着血污和灰尘的泪水,从眼角滑落。
他不再抵抗,任由宋军士兵上前,卸去他的盔甲,用粗大的绳索将他牢牢捆缚。
金城之战,随着马超的被擒,彻底落下帷幕。
叛军主力或灭或降,首恶之一的彻里吉毙命,另一首恶马超成了阶下之囚。
曹操站在缓缓放亮的晨曦中,看着这座历经战火、重归平静的城池,知道西北的平叛之战,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金城陷落、马超被擒、彻里吉身死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的惊雷,迅速传遍凉州。
树倒猢狲散,尚在各地负隅顽抗或趁乱劫掠的叛军残部、马贼匪帮,闻风丧胆,士气彻底崩溃。
曹操挟大胜之威,毫不拖泥带水,立刻分派诸将,四出清剿。
徐晃率一支精锐骑兵,沿着湟水河谷向西扫荡,追歼彻里吉部落的残余力量和零散羌骑。
他可没忘记,此战,抓俘虏也是主要目的。
这些失去了首领和根据地的羌人,早已无心恋战,大部分望风归降,少数试图逃窜的,也被徐晃的铁骑在广袤的草原上逐一追上、击溃或俘虏。
张瀚则负责清剿陇西、安定一带山区的顽抗之敌。
他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一方面派兵封锁要道,另一方面派出小股精锐入山清剿,同时辅以招抚政策。
许多躲入山中的小股叛军,在得知大势已去后,纷纷走出山林,放下武器投降。
各地州府郡县也趁机发动,配合宋军,搜捕藏匿的叛军头目和趁乱起事的地方恶霸。
一时间,凉州境内,曾经嚣张一时的叛乱势力被迅速荡平,秩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
在清剿过程中,宋军纪律严明,严禁滥杀无辜和劫掠百姓。
曹操明确下令:
“首恶必办,胁从不同。不得骚扰归顺部落,不得侵害良善百姓。”
这一政策,有效地安抚了恐慌的民心,也加速了残余抵抗力量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