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楼沙城高大的西门,如同一个冷漠的巨兽之口,吞吐着往来不息的人流。
刘璋和张朱,带着仅剩的、不足原来三成的残部,
以及勉强分到的一部分本金和易于携带的货物,默默地汇入了出城东归的队伍。
与来时踌躇满志、队伍浩荡相比,此刻的他们,如同被霜打过的茄子,蔫头耷脑,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
骆驼背上驮着的,不再是梦想和财富,而是挫败、怨恨和一颗颗冰冷的心。
刘璋骑在马上,原本圆胖的脸颊似乎都凹陷了下去,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漫起的尘土,一言不发。
他在离开益州之后,一向谨慎,所求不过安稳富贵,却不料在这万里之外的异域,被自己信任的盟友从背后捅了最狠的一刀,几乎榨干了他多年的积累。
这对他的伤害不亚于益州被夺走!
偏偏他们这个小商队联盟,成立之初几乎就是草台班子,各种合约都没有……
这种情况即便告到官府也难有作为……
想起报纸上一再宣传商业行为中合约的重要性,刘璋就恨不得到刘协的包子铺里买个大包子撞死在上面!
当时怎么就没想着和这大耳贼签订好合约呢?……
如今他只想尽快回到开封,守着剩下的老本,或许还能凭借旧日关系,重新经营他的药材生意,至于更西边的世界,他已不敢再想。
张朱则更显苍老,他本就精于计算,此刻心中盘算的,却是回到中原后如何向家族交代这巨大的损失。
他对刘备的恨意更深!
他和刘璋一样,在合作之初,被大耳贼的表面迷惑,没有签定规范的合约,如今自己的利益都没法保障!
他甚至有些心灰意懒,想着是否就此变卖剩余资产,在江南某个小城置办些田产,了此残生算了。
队伍沉闷地行进了数日,抵达了贵霜境内另一座繁华的贸易城市——迦毕试(今贝格拉姆)。
按照计划,他们需在此稍作休整,补充物资。
在迦毕试喧闹的市集旁,一家供商队歇脚的简陋客栈院子里,刘璋和张朱意外地看到了一支熟悉又陌生的小商队。
之所以熟悉,是因为那支队伍里有个中原人面孔格外显眼熟悉;
之所以陌生,是因为那支队伍规模不大,气氛轻松,与寻常为利奔波的商队截然不同。
凑近之后,他们发现让他们觉得显眼熟悉,穿着青布袍、气质沉静的中年男子,
赫然便是开封城里那位鼎鼎大名的“汉宫包子铺”东家——刘协!
他们当年在开封时,也曾慕名去吃过包子,远远见过这位特殊身份的老板。
“可是……刘协刘掌柜?”
刘璋迟疑了一下,还是上前试探着问道。
张朱也跟了过来,脸上带着诧异。
正与赵云在一旁低声交谈的刘协闻声抬头,看到刘璋和张朱,也是微微一愣,随即露出平和的笑容,拱手道:
“原来是刘季玉先生,张伯求先生。不想在这万里之外的迦毕试,竟能相遇。”
刘璋本来就名声不小,自从和张朱刘备组成联合小商队之后,更是出名,报纸上刊登过多次刘璋他们联合小商队的事迹。
刘协因为张飞这厮好几次出言调戏伏寿,也关注过他们商队。
双方一番见礼,各自介绍了身边的赵云(刘协只简单介绍是商队伙伴赵子龙)。
刘璋和张朱见刘协身边除了赵云,只有寥寥数名护卫和一些伙计,行装简单,更是好奇。
“刘掌柜这是……”
刘璋看着刘协那与富楼沙那些钻营商人截然不同的气度,忍不住问道。
刘协淡然一笑:
“不过是随性游历,看看这西域风光,见识些异域人物。
二位先生这是……要东归了?”
他注意到刘璋和张朱队伍规模不大,且人人面带倦容与郁色,与此前和刘备一起的那支意图西进大展宏图的商队气象完全不同。
提到东归,刘璋和张朱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苦涩与愤懑几乎掩饰不住。
张朱重重地叹了口气,欲言又止。
刘协察言观色,心中明了了几分,温言道:
“二位先生若无事,不妨一同用些饭食?
这迦毕试的烤饼和羊肉汤,别有一番风味。”
客栈简陋的餐厅里,四人围坐一桌。
几杯略带酸涩的本地葡萄酿下肚,刘璋和张朱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在刘协温和的引导和赵云沉默的倾听下,两人你一言我一语,
将如何在刘备鼓动下西进贵霜,如何在于阗放弃厚利,如何在富楼沙遭遇困境,
刘备如何提出风险极高的转口贸易计划遭他们反对,
又如何利用流言和重利分化拉拢他们手下骨干,
最后在主帐上演那出“泪洒当场”、“以退为进”的苦情戏,
逼得他们不得不带着残部黯然离去的经过,
原原本本,甚至带着添油加醋的控诉,倒了出来。
“……那刘玄德,就是个伪君子!狼心狗肺之徒!”
刘璋说到激动处,眼圈发红,握着酒杯的手都在发抖,
“口口声声为了商队,为了兄弟前程,实则就是行那吞并之事!
可怜我多年心血……”
张朱也恨声道:
“还有那贾文和!不知是何方神圣,竟给他出这等毒计!
什么‘取其精华,去其赘疣’!
我等特么就着么就成了‘赘疣’了?”
刘协静静地听着,脸上并无太多惊讶之色,仿佛早已看透了人性深处的幽暗与复杂。
不过在听到“贾文和”这名字的时候,脸上有明显的变化。
当年他被董卓逆贼掌控,王允吕布诛杀董卓之后,本来他的命运可能就是落入王允的掌控之中。
接下来的发展,可能就是他继续做个傀儡,王允接替董卓继续当权臣,当然,刘协的生活可能会好点。
但,之后出了个“贾文和”,直接让王允梦断,让他的生活也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对这个名字他可是记忆深刻。
就是不知道,此“贾文和”是彼“贾文和”否?
不过他也只是端起酒杯抿一口,目光深邃。
而坐在一旁的赵云,在听到“刘备”名字时,握着筷子的手便微微一顿。
随着刘璋、张朱的叙述,他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当年在幽州时听闻的刘玄德之“仁德”名声,
又想起自己在开封城外远远看到的那劳改场面,以及在报纸上读到的关于张飞的种种劣迹……
如今再听这贵霜夺产之事,心中更是五味杂陈,神情复杂难言。
他当年一度欲投奔的“明主”,其真实面目竟是如此吗?
还是这世道,本就如此?
“……若非被他巧言令色,分化拉拢,我等何至于此!”
刘璋最后悲愤地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