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麦,给我拿本书。”
陈长河伸下去一只手。
沈麦麦抬眼看了看他:“什么书?”
“那本《经济问题研究》吧,拿回来后,我还没看过呢。”
他写的那篇否定国企全面私有化的文章,刊登在了《经济问题研究》1990年12月刊上面。
杂志社寄来了样刊,但他一直没有看。
“好。”
沈麦麦从书包里找出《经济问题研究》递给他,又继续认认真真地看起了手里的杂志。
一时间,包厢里安静了下来。
只剩下偶尔翻动书页的声音。
直到一个多小时后。
沈麦麦仔仔细细地看完了一篇长篇论文,从包里取出保温杯喝水时,躺在对面上铺的老爷爷开口问道:“小姑娘,你说你不是大学生,能看得懂这种专业杂志吗?”
“简单的内容能看懂。”
沈麦麦回答道:“难一些的,就看不懂了,还有很多专业名词,我也不理解,看得稀里糊涂的。”
“这么说,你是在火车上待着无聊,才随便看看的?”
“不是啊,我平时也在看的。”
沈麦麦说道:“刚开始不懂的知识有很多,看起来特别困难,但现在已经稍微有一点点进步了。”
说完,她还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那你很有天赋啊。”
老爷爷笑呵呵道:“自己学,自己悟,慢慢地能看懂专业杂志了,了不起。”
“不是自己学自己悟。”
沈麦麦轻轻摇头,指了指上铺:“我有不懂的,就问我对象,他是在江北大学读经济管理系的。”
“哦?”
老爷爷看了眼陈长河,诧异道:“可是,你对象看起来年龄也不大,最多也就是大三大四的学生吧,他能看得懂这种杂志?”
“他读大一。”
沈麦麦说道:“不过,这里面的文章,他全都能看懂。而且,他还在这上面发表论文了呢。我看的这本,就是杂志社给我们寄来的样刊。”
她晃了晃手里的杂志,脸上满是自豪崇拜的表情。
“是吗?”
老爷爷更惊讶了:“你对象在这上面发表论文了?”
“对呀!”
沈麦麦唰唰唰地翻到陈长河的论文,起身递给老爷爷看:“瞧,就是这个,《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与现代化》。”
“我看一下。”
老爷爷接过杂志,看了看论文的题目和作者名字:“陈长河……”
“嗯,他就叫陈长河。”
沈麦麦点点头。
老爷爷看了看陈长河。
陈长河对他笑了笑,微微点头致意。
“大一的学生竟然就能写论文?”
老爷爷看起来十分吃惊,问道:“我能看一下这篇论文吗?”
“当然。”
沈麦麦笑道:“您看就可以了,我这里还有别的杂志。”
她返回床铺,打开书包,指了指里面的杂志。
“那些杂志,该不会都是样刊吧?”
老爷爷问道,是很明显开玩笑的语气。
显然,他根本不认为,那些杂志会是样刊。
然而沈麦麦很认真地点了点头:“对的,都是样刊。长河这学期一共在五期杂志上面,发表了六篇论文呢。”
“一个学期六篇论文?”
老爷爷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顿了顿后,问道:“都是他自己写的?”
“五篇是自己写的,还有一篇是和三位老师一起写的,他是一作。”
沈麦麦说道。
“一作”这个概念,她也是最近才学到的。
“这……”
老爷爷愣了愣,又问道:“那些都是什么杂志?”
“两本《国家农村经济》,一本《经济研究》。”
沈麦麦将书包里的三本杂志取出来,又指了指陈长河手里的杂志:“还有一本《经济问题研究》。”
“它们可都是经济领域的顶尖杂志啊!”
老爷爷看看那些杂志,又看向陈长河,惊叹道:“一个大一学生,一学期就在顶尖杂志上面发表了六篇论文,小伙子,你不是一般的厉害啊!”
“谢谢爷爷夸奖。”
陈长河笑了笑,问道:“爷爷对经济方面的杂志这么熟悉,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
“那倒不是。”
老爷爷摆摆手,道:“我以前在政府部门工作,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负责经济方面的工作,退休后也非常关心这一方面,偶尔会看一看经济类的期刊杂志和报纸,所以对它们比较了解。”
“原来如此。”
“我很好奇你的论文内容。”
老爷爷笑道:“我先拜读一下你的大作,咱们待会儿聊,好不好?”
“您言重了。”
陈长河客气道:“还望老前辈不吝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