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
沈麦麦俏脸通红地坐起来,整理着自己稍显凌乱的衣服,咕哝道:“亲就亲,手还不老实……哼!”
陈长河嘿嘿一笑,刚要说话,敲门声响了。
“哥——姐——”
陈长江在外面大喊。
“听见敲门了。”
陈长河过去把门打开,道:“以后先敲门,稍等一下没人开门,再喊也不迟。”
“知道了。”
陈长江咧嘴一笑。
“你俩收拾好了没?”陈长河问道,看了看陈强。
“嗯嗯,收拾好了。”两个人齐齐点头。
“走,一起去买点儿东西,回来做午饭。”
四人出去采购了一堆食材回来,有鸡有肉有菜,以及各种香料、调料。
当然少不了豆筋和豆皮。
回到家里,下厨。
厨房比较宽敞,沈麦麦一边指挥陈长江和陈强处理食材,一边切肉,一边旁观陈长河鼓捣零食。
陈长河说的零食,其实就是辣条、辣片。
这种许多80、90后小时候的回忆,其实在九十年代初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或者说,可能在某些地方,有类似的做法。
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名称,没有传播开来,更没有形成市场。
如果家里能够把这个生意做好了,未来大有可为。
“我要做的这种零食,叫做辣片、辣条。”
陈长河一边收拾那些香料,一边向沈麦麦介绍。
“辣片,就是在片状的豆皮上面裹上辣油,辣条就是在条状的豆筋上面裹上辣油。
通过这种方式,让辣油的辣味、香料味、油脂味和豆制品自身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风味绝佳的小零食。
做辣条和辣片,辣油是灵魂,是重中之重。
就像咱们做的香辣味串串香底料一样,辣油的滋味要丰富、要浓重、要有层次感,这就需要使用多种香料。
红花椒、青花椒、小茴香、孜然、八角、桂皮、草果……全部打碎成粉。
取一个大点的盆,加入粗辣椒粉和细辣椒粉……给我拿盆。”
“哦哦……这个行不行?”
“小一点,换个更大的。”
“这个呢?”
“可以,拿来吧。”
“给。”
沈麦麦把盆递过来,好奇道:“为什么要加两种辣椒粉?”
“粗辣椒粉增辣,细辣椒粉提香增色。做很多香辣风味的零食和菜肴,都会用到这个技巧,有时候为了辣味的层次更多,甚至要根据辣椒的品种,加入三四种不同的辣椒粉。”
“哦哦……”
“再加入盐、白糖、味精等调料,还有芝麻,再加入刚才打好的料粉,搅拌均匀。现在加入白酒……”
“白酒起到什么作用?”
“两个作用。第一,增香。第二,待会儿泼热油的时候,不容易把这些料产生糊味。
但是要注意,加了白酒后的调料面,泼热油的时候容易溢,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你拿个大盆。
如果没有加入白酒,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因为热油会把白酒里的水汽和酒精烫得蒸发,把热油往上顶,所以会溢,是吧?”
“没错,真聪明!”
陈长河轻轻刮了一下沈麦麦的鼻子,又道:“接下来开始烧油。”
他继续一边操作,一边讲解。
“锅内加入菜籽油,下葱姜蒜和洋葱,再加入香叶、白蔻、香茅草。
开小火慢慢炸,一直炸到这些香料全部干黄干黄的,把它们的味道都吸入油里面了,把这些香料捞出来。
现在稍微冷却一会儿,降一降油温。”
趁着油温下降的时间,他炒了两道菜,转回头试了试油温:“差不多五六成油温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倒入调料面里了。”
热油一倒,滋啦一声,香辣气息顿时在厨房里弥漫开来。
“好香啊!”
沈麦麦惊叹道。
正在扒蒜的陈长江把脑袋伸过来:“嚯,这红艳艳的,瞧着就有食欲!”
陈强手里握着一把韭菜,也凑过来看,连连点头:“蘸馒头肯定好吃!”
二人说罢,还不约而同地吞了吞口水。
“待会儿更好吃。”
陈长河笑道:“继续干你们的活,等我做好,你们敞开了吃。”
“嘿嘿,好。”
两个人继续打下手。
沈麦麦炒青菜。
陈长河则往另一个灶上面坐了口锅,烧水。
先把豆筋拿出来,稍微泡了几十秒冷水,沥干水分,待锅里的水烧开冒气后,将豆筋放在篦子上蒸几分钟。
豆筋蒸软蒸透,放入盆中,倒入辣油,搅拌均匀。
豆皮不用蒸,直接用热水一烫,捞出沥水,倒入辣油,搅拌均匀。
“零食oK啦,快来咪西吧!”
陈长河将辣条辣片各一盆端到外面的餐桌上:“你们去尝尝吧,我来炒菜!”
沈麦麦三人早就期待不已了。
闻言立刻洗了洗手,去餐厅品尝。
沈麦麦捏了一根辣条,咬了一口。
辣条上面裹着大量辣油,咬下去的时候,有一种微微的爆汁感。
随着辣油落在口腔和舌头上,麻辣咸香的味道,伴随着一丝丝甜味,在口腔里爆炸开来!
引得人口舌生津,引得每一枚味蕾都欢呼雀跃!
沈麦麦眼睛一亮,向厨房里的陈长河竖起大拇指,惊叹道:“长河,这辣条太好吃了!麻麻辣辣的,咸味香味也都很足,豆筋的口感又韧又劲道,特别棒!”
陈长江则迫不及待地捏了一片辣片,咬住一扯,直接撕下半张,塞进嘴里嚼了嚼,眼睛瞬间瞪得老大:“哇——这辣片也很好吃啊,豆皮软软的,辣油完全渗透进去了,又麻又辣,还带着一丝回甜,太对胃口了!我感觉自己能吃下一整盆!”
陈强尝尝辣条,再尝尝辣片,也是连连称赞:“味道简直绝了!和咱店里的香辣味豆皮串串相比,一点都逊色,各具风味!”
沈麦麦也尝了个辣片,吃下后,回味无穷道:“这两样东西东西拿出去卖,肯定会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长河,你早点把做法写了寄回家里,说不定家里能凭这个配方,做成大生意呢!”
顿了顿,她又说道:“要不然,咱们也开个店,卖辣条辣片吧!”
“小财迷,你是什么挣钱的生意都想做呀。”
陈长河笑道:“辣条辣片这种东西,要么小摊经营,要么就建厂子大量生产,如果是开店经营,生意很难做到特别好,好也只是一阵儿,不能长久。
除非店里不止卖它们,还卖些其他的东西,比如各种小咸菜、卤菜,把产品类型搞得多样化,经营效果才会比较好。”
“哦哦……”
沈麦麦点点头,笑道:“那就让家里去做吧,期待着将来有一天,咱们在云海市能买到家里产的辣条和辣片!”
三人一口气吃了不少辣条和辣片。
以至于丰盛的饭菜上桌后,都没吃下多少。
饭后各自午休。
起床后,陈长河把辣条辣片的配方和制作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全都写清楚,去邮局寄往了家里。
顺便,又往家里汇了5万块钱。
次日晚上。
陈守军给他们打来电话,说柴明安去家里探望了,带去了一堆礼物,得知他们要承包豆制品厂,还表示会帮着搞定销路的问题。
显然,这也是在感谢他帮助柴斌升官。
陈长河便告诉陈守军,如果打开销路过于困难,或者遇到了其他什么难以解决的麻烦,去找柴明安就好,不要觉得不好意思。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嘛,就是在一次次我帮你、你帮我的过程中逐渐加深的。
接下来半个月。
陈长河一边写小说,一边为去京城参加研讨会做准备。
沈麦麦则忙着装修三个奶茶店。
江北大学奶茶店的二楼也安装了一部电话,沈麦麦把这部电话的号码贴在了观海苑的另外七个商铺的门上,对外出租。
到了5月下旬,租出去两个。
至于那一层住宅房,毛坯房不好对外出租。
她又联系了给家里装修房子的装修公司,把那一层住宅房简装一下,计划等装修好再买几件家具放在里面,然后对外出租,就会比较容易了。
5月24号。
陈长河带着《双城》的稿件来到江北出版社《大武林》编辑部,交稿。
前后三个月时间,他一共写了40万字,比年前慢了不少。
主要是年后这段时间事情太多了,光是学术方面的事情,就占用了他不少时间。
40万字,千字80,税后元。
除了这一笔稿费,还有一笔。
《诛魔》的销量喜人。
不论是简体版和繁体版,都已经卖掉了大半。
江北出版社决定加印。
这次加印了简体版30万册,繁体版10万册。
税后大概是151万。
这下子,存款又暴涨一截,达到870多万了。
一个多星期后,6月2号,羊州新时代又汇来了两笔钱。
一笔十几万。
一笔接近120万。
于是。
陈长河的存款,正式突破千万大关!
不过,紧接着,他就把大部分钱都转到了沈麦麦的账户上。
再过几天,他就要去京城了。
那里的房子,可比云海市更具投资价值。
到时候自己在京城开个户,让沈麦麦把钱汇过去,顺手买几套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