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天。
陈长河没有关注外界对他的报道,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学术方面。
听讲座,开研讨会议。
晚上也忙——既要参加一些私下的交流活动,又要在罗志旺的督促下撰写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十六字方针”的论文。
他这几天参加了好多场会议和交流活动。
很多主题并非国企改革。
有的是别人欣赏他,主动邀请他参加。
有的是罗志旺、钱永康这几个关系好的人,带着他参加。
还有的,是他自己感兴趣,主动申请参加,也都能受到欢迎。
在这些场合,他以听讲、学习为主。
但偶尔也会发言。
尤其是在发现现场大多数人的观点“跑偏”后,会提出被未来实践检验为正确的观点,把大家的思想往正确路线上拽一把。
几次过后,大家就发现了他了解问题的快速性、理解问题的全面性、发现问题的敏锐性,看待问题的前瞻性。
于是,他的“天才”之名在圈子里也愈发响亮起来。
用“名声大噪”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这也使得。
每次召开关于国企改革的会议和交流活动时。
都会吸引来许多原本不是研究这方面的学者教授前来参加,来聆听他的想法。
在这些会议和活动上,陈长河的发言就很多了,每次都是充当主角,把自己对于“抓大放小”和“十六字方针”的理解掰开揉碎,讲给大家听。
渐渐地,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他的思路是切实可行的。
待到研讨会进入尾声时,绝大部分圈内人士都对“抓大放小”和“十六字方针”持赞同支持态度。
仅有极少数学者,以及部分利益相关的企业代表,持有一定质疑态度。
陈长河不在乎这些。
任何一种政策,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肯定都是有利有弊。
他能做的,无非就是借用前世的经验,让自己提出的思路观点尽可能趋近于“完美”,让好处更多、弊端更少。
并采用各种措施将这些弊端扼杀在萌芽中,或者在发生后予以及时处理。
至于方案推行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利益相关方的阻力,那就不是他需要操心的事情了。
自有“在其位谋其政”的人,去解决这些问题。
他下一步要做的,主要就是两件事。
第一,围绕着“抓大放小”和“十六字方针”,继续拓展延伸,加强研究,撰写更多论文。
第二,联合罗志旺等本校教授老师,以及外部单位一起,形成一份或多份研究报告,通过官方渠道递交至政府决策咨询部门。
几天下来。
陈长河凭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广阔的见识、极具前瞻性的眼光、清晰流利的表达能力,折服了很多人,也引起了这些人所属单位的浓烈兴趣。
清园大学、京城大学、川渝大学等多所高校。
多个省份的经济研究所。
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其加入。
罗志旺整天和他待在一起,这些事情自然瞒不过罗志旺的眼睛和耳朵。
于是,陈长河发现,罗志旺的心情,从一开始的满心欢喜、骄傲自豪,逐渐变成了忧心忡忡。
并且每次吃完饭都要去打电话,有时候一打就是半个多小时、一个小时。
终于到了15号晚上。
一场小型研讨会议结束后,罗志旺带着他走向公用电话亭,道:“钟校长要与你通电话,让你结束了这场会议之后,就给他打过去,他在办公室里等着你的电话呢。”
“什么事?”陈长河惊讶道。
其实他心里有数,肯定是因为好多方面都在邀请自己的事情。
“我知道,最近有很多大学和单位都在邀请你加入。”
罗志旺轻叹道:“而我也很清楚,与清园大学、京城大学、社科院这种级别的大学和单位相比,我们江北大学经管学院并没有明显优势。
所以这两天,我一直在通过电话与胡院长、钟校长沟通此事。
学校内部也在开会商议,看可以通过什么办法能把你留在江北大学。
现在,学校商量出了一些结果,钟校长说他要亲自与你通话,对你讲一讲……”
“好。”
陈长河说道:“那我听一下钟校长怎么说。”
“如果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你尽管向钟校长提!”
罗志旺说道:“钟校长能答应最好,如果他不答应,我再帮你谈!”
陈长河看着罗志旺那副生怕他被挖走的表情,心中暗笑。
如果是大学刚开学的时候,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大概率会选择去清园大学或者京城大学。
但是现在,他对那两所高校,并无兴趣。
以他现在的能力,即便不去清园大学和京城大学,也能与这两所大学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工作。
以他未来的前景,清园大学和京城大学的毕业证,也并不重要。
既然如此,就没必要去了。
至于其他各种单位,就更没必要了。
去了还要服从各种安排,开展各项工作,麻烦得很。
不如待在江北大学。
首先,江北大学虽然不如清园大学和京城大学,但也不是什么二流大学,本身也是国内顶尖的那一批高校,很有含金量的。
其次,从钟振源到罗志旺再到包家兴,上上下下他都熟悉,到时候自己不论是想开展研究工作,还是想请假忙点别的事情,都会很方便。
而且,他前世在云海市生活了那么多年。
身处一个熟悉的环境里,对他自己的发展,还有沈麦麦的事业发展,都会有好处。
所以,他早就决定不离开江北大学了。
但他没有表态。
主要是想看看,江北大学,会给他开出什么条件。
来到公用电话亭。
罗志旺说号码,让陈长河拨打了钟振源的办公室电话。
嘟嘟两声后,电话接通,对面传来钟振源的声音:“喂?”
“钟校长,我是陈长河。”
陈长河说道。
“哦,长河啊。”
钟振源笑呵呵道:“这么晚了,刚刚开完会吗?”
“对,刚开完会。罗院长说您有事找我,让我给您打个电话。”
“嗯,是有事。”
钟振源说道:“长河,时间这么晚了,我也就不兜圈子了。你们罗院长告诉我,说很多大学和单位,都在挖你过去,是吗?”
“确实有一些。”
“不要去他们那里。”
钟振源说道:“他们给你开出的任何条件,江北大学都会给你更好的。
免除费用、奖学金、个人荣誉这些,我就不说了。
我只说三件事。
第一,你的能力,是人所共知的。
但学位和资历是硬伤,尤其是学位的问题,会在很多方面对你形成掣肘。
我们会根据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研究方案,为你个人打造学习计划,让你在明年便进入毕业考核程序,考核合格后即可获得本科学位,并保送研究生。
等你将来有了硕士甚至是博士学位,还可以评职称。
有了学位和职称,你做很多事情都会方便得多。
第二,我已经牵头开过会了。
咱们江北大学将成立经济研究中心,并邀请你加入。
虽然由于年龄、资历、学历的原因,暂时不能任命你来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但国企改革课题组的组长,肯定非你莫属。
而在实际科研工作中,肯定也是要围绕你这个课题组、围绕你来进行。
整个经济研究中心的资源,都可以根据你的需求来进行调配。
学校方面也会给经济研究中心提供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
第三,在你的档案归属于江北大学的前提下,我们不限制你以非全职的形式加入其他单位,去进行深造、学习。
只要不影响你的学业,以及经济研究中心的科研工作就可以了。
长河。
我相信,其他任何大学和单位,都不可能开出比这更加优渥、宽松的条件!
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
其他大学和单位,对你开出一些条件后,最终能否兑现,其实是要打个问号的。
但在江北大学,有我在,这些事情你根本无需担心,尽管放开手脚,做你想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多谢钟校长厚爱。”
陈长河笑道。
钟振源给他开出的这些条件,相当丰厚,甚至可以说夸张了。
尤其是围绕他来成立经济研究中心这一点。
简直是大手笔。
或许,钟振源这么做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在挽留他这个人才。
也是想借此机会,用给他提供大量科研帮助、铺平晋级之路的方式,报答他帮着自己坐上校长之位。
但不论出发点是什么。
结果对他而言,肯定是好处多多。
既然钟振源这么敞亮,陈长河也懒得兜圈子,笑道:“既然如此,我答应了。”
“好!”
听到陈长河爽快答应,钟振源很高兴,道:“期望江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甚至是江北大学,都能在你的影响下,取得长足进步!”
“我会努力的。”
二人又客套了几句。
钟振源让罗志旺接电话。
罗志旺刚才听不到钟振源说了什么,但能听到陈长河说了什么。
他明白,陈长河已经选择留在了江北大学。
因此,满心担忧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灿烂笑脸。
他接过电话,与钟振源通了会儿话后,结束通话。
然后对陈长河笑道:“钟校长把他对你开的三个条件都告诉我了,学位和经济研究中心的事情,回到学校再说。
其他单位的邀约,只要是非全职的,不影响你的学籍归属,你想答应哪一个,我也不会有任何意见!”
“谢谢罗主任。”
“不用谢我,这是你凭自己的能力,为自己争取到的待遇。”
罗志旺拍拍陈长河的肩,慨叹道:“来之前,我虽然料想到了你会名声大噪,却怎么也想不到,会引发这么多的连锁反应。
不过,就以你这几天震惊整个经济领域的表现来看,会引发这些反应,也是正常的。
还好,钟校长有魄力,直接拍板让你明年提前毕业,并成立经济研究中心来协助你进行学术研究。
否则我这心里还真没底,真怕你被其他大学抢走啊!”
“罗院长多虑了。”
陈长河笑道:“不论是校领导,还是您,还有包老师郭老师他们,都待我不薄。我对学校还是有很深感情的,不会随随便便离开。”
“好!好!”
罗志旺满眼欣慰:“放心吧,在钟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咱们学院一定会对你进行着重培养,给你一个可以尽情展现学术天赋的平台!”
“谢谢罗院长。”
既然答应了江北大学,陈长河就没必要给其他大学留念想了。
于是,16号这天,他委婉地拒绝了一系列邀请。
不过。
就在这天晚上,程宗源将他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