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势力覆灭后,朝堂后宫终于恢复安稳,沈琅的身体也在萧怜儿的悉心照料与太医的调理下,逐渐有了起色,甚至能偶尔坐起批阅奏折。可好景不长,却仍难抵常年纵欲过度与旧疾侵蚀,稍一劳累便会咳嗽不止,夜间常咳血不止,太医诊治后私下对萧怜儿叹道:“娘娘,陛下药石已难彻底根治,需得静养,万不可再劳心费神。”
太医多次进言,劝其彻底放下朝政,安心静养,沈琅看着日渐聪慧的太子沈瑾,心中已有了决断。
这日,沈琅召集群臣与太子入宫,在乾清宫正殿颁布退位诏书:“朕在位十余年,幸得众卿辅佐,才保大乾安稳。然今朕身染重疾,恐难再担治国之责。太子沈瑾虽年幼,却品性纯良、勤于学业,朕决意传位于他,自今日起,朕为太上皇,移居万寿宫静养。”
诏书宣读完毕,满朝文武皆跪地叩首,高呼“吾皇万岁”。沈瑾在萧怜儿与谢危的指引下,走上龙椅旁的台阶,沈琅亲手将玉玺交予他,轻声嘱托:“瑾儿,治国当以民为本,若有疑难,多听母妃与谢太傅、张大人之言,切勿刚愎自用。”沈瑾含泪点头,握紧玉玺,郑重应下。
新帝登基次日,便按沈琅与萧怜儿的商议,下旨封萧怜儿为太上皇后,尊沈琅为太上皇;任命谢危为太傅兼辅政大臣,继续辅佐朝政;而张遮因在平定薛党谋反时,查案精准、执法严明,且后续清理薛家余孽有功,被破格升任刑部尚书。
张遮上任后,即刻着手整顿吏治。他先是修订《大乾律》中模糊的量刑条款,明确贪官污吏的惩处标准;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官员政绩核查制”,派亲信前往各州府,暗访地方官员是否存在欺压百姓、克扣粮饷之事。不到半年,便揪出二十余名贪腐官员,其中不乏州府级别的高官,皆按律严惩,抄没家产充入国库,用于赈济灾民。
谢危则辅佐新帝处理朝堂政务,教他分辨奏折中的轻重缓急,如何平衡各方势力。萧怜儿作为母后,虽不直接干预朝政,却常在新帝困惑时,以过往经验提点他“民心乃治国之根本”,劝他多关注农田水利、百姓生计。空闲时间就去万寿宫陪沈琅下棋、散步。
大月探子很快将大乾新帝登基、薛家覆灭的消息传回王庭。大月可汗本就对先前与大乾和亲心存不甘,又听闻新帝年幼、朝堂刚经历动荡,认定这是趁虚而入的良机,当即召集贵族议事,以“大乾新帝根基未稳,可趁机夺回边境城池”为由,派遣三万骑兵突袭大乾边境的云漠城。
云漠城守将仓促应战,虽拼死抵抗,却因兵力悬殊,不到三日便丢失城外两座营寨,只得闭城坚守,同时派快马连夜赶往京城求援。
战报传至皇宫时,新帝沈瑾正在谢危的指导下批阅奏折,见奏报上“云漠城告急”四字,顿时面露慌色,起身看向谢危:“谢太傅,这可如何是好?云漠城若破,大月骑兵恐会直逼内地!”
谢危接过奏报仔细查看,神色沉稳依旧,躬身回禀:“陛下莫慌。大月虽来势汹汹,却低估了我大乾军心——薛家覆灭后,军中早已清除其安插的眼线,将士们一心护国有志。如今只需派遣得力将领,领兵驰援,定能击退来敌。”
一旁的萧怜儿听闻战报,也上前说道:“瑾儿,谢太傅所言极是。当年燕侯爷镇守边境多年,多次挫败大月袭扰;燕临更是在青石隘口擒获大月贵族,熟知其作战习性,父子二人领兵,再合适不过。”
沈瑾闻言,心中稍定,当即按谢危与萧怜儿的建议,下旨召燕牧、燕临父子入宫。次日朝会,沈瑾当着众臣的面,任命燕牧为征西大将军,统领十万大军,燕临为副将,负责前线战术部署,即刻领兵前往云漠城。
领旨当日,燕家父子便在城外校场点兵。燕牧身着铠甲,手持长枪,立于高台之上,目光扫过下方整齐列队的将士,高声道:“大月反复无常,竟敢趁我大乾新帝登基之际扰我边境!今日我等出征,不仅要夺回失地,更要直捣大月王庭附近,迎回长公主!尔等可愿随我一战?”
“愿随侯爷一战!迎回长公主!”五万将士齐声高呼,声震云霄。燕临紧随其后,向将士们交代行军路线与作战纪律,随后父子二人翻身上马,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向边境进发。
消息传至万寿宫,沈琅正与萧怜儿在庭院中散步,听闻燕家父子领兵出征,且目标包括迎回沈芷衣,他握着萧怜儿的手,眼中泛起泪光:“芷衣……终于要回来了。”
“陛下放心,燕将军父子骁勇,定会平安带回长公主,还边境一个太平。”
而远在大月王庭的沈芷衣,听闻大乾军队已击溃大月先锋,知道兄长与侄儿没有放弃自己,眼中终于重新燃起了希望。
燕牧、燕临父子率领大军日夜兼程,不到半月便抵达云漠城外围。此时大月骑兵已围城多日,见大乾援军赶到,立刻分兵一半前来阻拦。燕牧经验老道,并未急于交战,而是命大军在城外十里处安营扎寨,同时派燕临带轻骑绕至敌后,探查敌军粮草囤积之地。
燕临领命后,挑选百名擅长骑射的精锐,趁着夜色潜入大月军营附近。他发现大月骑兵虽攻势凶猛,却因长途奔袭,粮草仅够支撑五日,且囤积点只派了少量士兵看守。摸清情况后,燕临当即率部突袭粮营,纵火焚烧粮草,随后趁乱撤离。
次日清晨,大月将领见粮草被烧,军心大乱。燕牧抓住时机,亲自领兵正面冲锋,燕临则率骑兵从侧翼包抄,形成夹击之势。大乾将士士气高涨,喊杀声震天,大月骑兵首尾难顾,不到一个时辰便溃不成军,死伤近万,剩余残部仓皇向西逃窜。
云漠城之围解除,燕牧并未停歇,按照战前计划,率领大军继续向大月王庭推进。沿途大月部落见大乾军队势不可挡,纷纷归降。行至距王庭百里的黑水河畔时,大月可汗亲率五万大军前来阻拦,双方在此展开决战。
燕临根据此前从俘虏口中得知的“大月东部贵族与可汗不和”的消息,提前派人联络东部贵族首领,许以战后平分草场的承诺。决战当日,东部贵族果然按约倒戈,从后方突袭大月可汗的军队。可汗腹背受敌,军心彻底溃散,最终被燕临生擒。
大月王庭群龙无首,其余贵族见状纷纷投降。燕临领兵进入王庭,第一时间赶往沈芷衣居住的营帐。此时沈芷衣正因可汗战败的消息心神不宁,见燕临身着大乾军装闯入,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眼中满是激动的泪水。
“长公主,陛下与新帝派末将前来接您回家。”燕临躬身行礼,语气恭敬。沈芷衣颤抖着点头,多年的委屈与隐忍在此刻尽数释放,她收拾好简单的行囊,随燕临登上前往京城的马车。
一个月后,燕家父子押解大月可汗、护送沈芷衣返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