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桂的世界充满了草莓和朋友的欢声笑语,而林凡的世界里,另一张网正在悄无声息地收紧。
物流园项目稳步推进,但林凡的警惕没有丝毫放松。“隐线”持续监控着与“星河资本”相关的资金流动,发现近期有几笔不大不小的资金,通过复杂的离岸公司路径,流入了鹭岛几家看似毫不相干的领域——一家本地财经媒体、一个新兴的环保NGo组织,甚至还有一家专攻知识产权诉讼的小型律师事务所。
这些资金流向分散,金额不大,表面上看不出任何异常,但林凡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寻常。奥丁的风格一向是精准而隐蔽,这些看似无关的布局,背后必然有更深层的联系。
他让“隐线”深入挖掘这几家机构的背景和近期动向。
很快,信息反馈回来。那家财经媒体最近新招揽了几位以“言辞犀利、敢于揭黑”着称的记者;环保NGo正在策划一系列关于“城市开发与生态保护平衡”的专题研讨,邀请的专家名单里,有几个是出了名的“反对派”;而那家律师事务所,最近代理了几起针对大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案,手法刁钻,胜率颇高。
所有这些动向,单独看都合情合理,但组合在一起,指向性就变得模糊而危险。它们像一颗颗散落的棋子,暂时看不出棋路,但一旦联动,可能形成一张难以挣脱的网。
林凡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加强了自身项目的合规审查,特别是知识产权和环保评估方面,确保无懈可击。同时,他让公关团队开始有意识地与几家主流媒体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并主动邀请一些权威专家参与项目的论证和研讨,抢占舆论和专业的制高点。
这是一场无声的布防。对方在暗处落子,他在明处筑墙。比拼的是耐心、远见和资源。
这天下午,林凡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是陈老的秘书打来的,语气客气:“林总,陈老明天下午有空,想请你来家里喝杯茶,聊聊最近的经济形势。”
林凡心中一动,立刻答应下来。陈老主动相约,绝不会只是闲聊。
第二天,林凡准时来到陈老位于西山脚下的幽静小院。陈老正在院子里侍弄几盆兰花,见林凡来了,放下水壶,示意他在石凳上坐下。
“最近,听到一些风声。”陈老开门见山,语气平和却带着分量,“有人对你的物流园项目,有些‘不同看法’,主要在环保和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做文章。虽然目前只是学术层面的讨论,但舆论这东西,你也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林凡心中了然,果然与“隐线”监控到的动向吻合。他恭敬地回答:“谢谢陈老提醒。我们的项目在环保和土地利用率上都采用了最高标准,相关数据和论证都是公开透明的,欢迎任何基于事实的讨论和监督。”
陈老点点头,呷了口茶:“你的能力,我是放心的。不过,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有些人,不喜欢按规矩出牌。你最近风头正劲,树大招风啊。”
这话意有所指。林凡沉吟片刻,谨慎地问道:“陈老,您指的是……?”
陈老摆摆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说:“商场如战场,有时候,敌人未必站在对面,朋友也未必都在身边。多留个心眼,总不是坏事。”他顿了顿,补充道,“省里最近对规范市场秩序、保护营商环境很重视,有些小动作,翻不起大浪。但你自己要把根基打牢,身正不怕影子斜。”
话点到为止。林凡明白,陈老这是在提醒他,对手可能采用非商业手段进行抹黑和干扰,但高层是支持规范经营的,关键在于自身要过硬,同时要警惕身边的潜在风险。
“谢谢陈老指点,我明白了。”林凡真诚道谢。这次会面,虽然没有具体指向,但给了他重要的预警和底气。
离开陈老家,林凡在车上沉思。陈老的话印证了他的判断,奥丁的触角确实在向舆论和学术层面延伸,试图制造质疑和压力。这是一场更复杂、更考验软实力的较量。
回到家,已是傍晚。阿桂正在院子里和刚下班回来的楚月玩捉迷藏,笑声清脆。苏晚晴在厨房准备晚饭,香味飘散。阳光房里,林母安静地坐着,看着孙儿玩耍,嘴角带着恬淡的笑意。
这温馨平和的场景,让林凡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他深吸一口气,将外面的纷扰暂时压下。无论面对怎样的暗流,守护好这个家,才是他所有行动的核心。
晚饭时,阿桂叽叽喳喳地讲着幼儿园的趣事,楚月插科打诨,苏晚晴温柔地笑着,林母偶尔会因为孙儿的话露出更明显的笑容。林凡看着这一切,心里充满了力量。
夜里,他独自在书房,再次审视“隐线”传来的信息。他将那几家被渗透的机构、可能的攻击角度、以及己方的应对策略,在脑中反复推演。他像一位谨慎的棋手,在对手落子前,尽可能预判所有的可能性。
这一次,他不再仅仅满足于防守。他给“隐线”下达了新的指令:
“尝试反向追踪资金源头,重点查清那几家离岸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链条。同时,搜集那几位‘反对派’专家过往的言论和学术成果,找出其逻辑漏洞或可能存在的利益关联点。我们要做好反击的准备。”
他要织一张更大的网,一张既能保护自己,也能在必要时困住对手的网。这场博弈,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商业竞争,变成了一场关于规则、人心和耐力的全面较量。
窗外,夜色深沉。城市灯火璀璨,掩盖了无数暗处的角力。林凡知道,他必须比对手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行动更果断。为了眼前这盏温暖的灯火,他不能有丝毫懈怠。这张看不见的网,他必须亲手撕开,或者,成为掌控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