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晨光里,李建国骑着半旧的电动车,慢悠悠往邻县的“李家建材分店”去。车筐里装着老伴刚蒸的馒头和一坛腌萝卜——儿子李磊昨天说店里忙,没顾上回家吃饭,他特意多带了些,让店里的伙计也尝尝。
出了县城,路两旁的玉米地泛着金黄,风里裹着庄稼成熟的香气。李建国踩着脚蹬,心里盘算着:儿子这分店开了三个月,听说每月能赚两万多,比自己当年刚开零售店时强不少。他想起三年前,自己还在为建材厂的亏损愁得睡不着觉,裁掉10个工人那天,他蹲在厂门口抽了半包烟,心里骂自己“贪大求稳,最后连稳都没了”。如今看着儿子一步步踏实走,倒比自己当年出息多了。
分店在邻县的主街上,门脸不大,招牌上“李家建材”四个字刷得亮堂,旁边小一点的字写着“不赌、稳赚”——跟李建国自己店里的招牌一模一样。李建国刚停好车,就看见儿子李磊正蹲在门口,帮一个老太太搬水泥袋。老太太说“家里盖小厨房,要两袋就行”,李磊笑着应:“您放心,这水泥强度够,盖厨房正好,多了您也用不完,浪费钱。”
李建国站在路边看,心里暖烘烘的。想当年自己搞建材厂时,林晟说“地级市项目全给你”,他就眼热,贷了100万扩厂,连合同里的退出条款都没细看,最后亏得一塌糊涂。可儿子不一样,去年有人找李磊做工程供货,说“要十万块的建材,先供货后付款”,李磊没答应,说“工程垫资风险大,我只做零售,现货现钱”。当时李建国还担心儿子错失机会,现在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爸,你怎么来了?”李磊送走老太太,看见父亲,赶紧迎上来,接过车筐里的东西。店里的货架摆得整整齐齐,瓷砖按尺寸分堆,水泥袋码得方方正正,每个货架上都贴着价签,明码标价。李建国绕着店转了一圈,指着角落里的备货区:“这备货不多不少,刚够周转,挺好。”李磊笑:“您教我的,不囤太多货,怕压资金,卖完再进,稳当。”
正说着,有个年轻小伙进来,说要给新房装修买木地板。李磊没直接拉着小伙看贵的,而是问“房子多大,装什么风格,预算多少”,然后拿出三本样品册:“您要是预算有限,这款复合地板性价比高,耐磨;要是想装得好点,这款实木的也不错,但得贵点,您看您需求。”小伙选了复合地板,李磊还特意提醒“铺之前记得让工人找平地面,不然容易翘”。
小伙走后,李建国坐在店里的小桌旁,喝着儿子泡的茶,说:“你比我当年强,我那时候就想着多卖货,多赚钱,没管客户是不是真需要,最后栽了跟头才明白,做生意跟做人一样,不能贪,得稳。”李磊给父亲续上茶:“爸,我记得你以前总说,跟林晟合作那回,要是早点明白‘不赌’,也不至于亏那么多。我开这店,就记着你这四个字,不冒大风险,不贪快钱,慢慢做。”
李建国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上面是他写的“不赌、稳赚”四个字,笔锋很沉,是他练了好几天的。“我找木匠做了块木牌,明天就能送来,你把它挂在店里最显眼的地方,跟我那店一样。”他顿了顿,声音有点哑,“还有,我想把这四个字刻成家训,挂在咱家客厅里,让你媳妇、以后你孩子都记住,不管做什么,都不能赌,稳着来才能长久。”
李磊眼睛有点红,接过那张纸:“爸,我听你的。明天木牌到了,我亲自挂。家训的事,我跟媳妇说,她肯定同意。”正说着,李磊媳妇抱着刚满周岁的女儿进来了,小姑娘看见李建国,伸着胳膊要抱。李建国接过孙女,逗着她:“乖孙女,以后要记住爷爷的话,不赌、稳赚,做踏实人,过安稳日子。”
第二天,木匠把刻好的木牌送来了,核桃木的,“不赌、稳赚”四个字刻得深,还上了红漆,看着格外醒目。李磊搬来梯子,把木牌挂在店门上方,李建国站在下面看,觉得比当年自己拿到建材厂执照时还高兴。晚上回家,客厅的墙上也多了一块一模一样的木牌,是李建国亲手钉的。老伴端来饭菜,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灯光暖融融的,照在木牌上,也照在每个人的笑脸上。
李建国喝了口酒,看着儿子和儿媳,想起以前自己忙工程时,很少在家吃饭,儿子小时候总问“爸什么时候回家”,现在终于能一家人安安稳稳在一起了。他夹了一筷子腌萝卜,说:“以前我总想着赚大钱,觉得那样才叫有本事,现在才明白,能把‘不赌、稳赚’这四个字守住,让家里人安稳,比什么都强。以后你们不管做什么,都要记住,别贪快,别冒进,一步一个脚印走,才走得远。”
李磊点头:“爸,我记住了。以后我再开分店,也按这个规矩来,不贪大,先把现在的店做好,让客户信得过。”李建国笑了,觉得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想起当年烧林晟欠条时的决心,想起自己开零售店时的忐忑,如今看着儿子把“稳”字刻进生意里,刻进家里,突然觉得,自己这辈子没白活——那些摔过的跟头,最终都变成了传给儿子的财富。
夜里,李建国躺在床上,听见老伴在客厅收拾,嘴里哼着老歌。他想起白天在儿子店里,看到客户跟儿子笑着打招呼,想起家里墙上的木牌,心里踏实得很。他知道,“不赌、稳赚”这四个字,不只是生意上的规矩,更是家里的根,以后不管过多少年,只要这根还在,家里的日子就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