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童声满院:非遗的幼年印记
迷你非遗月饼的样品刚送到便利店,幼儿园的合作邀约就跟着来了——园长张老师特意跑了趟老街工坊,手里攥着张画满小太阳的纸条:“孩子们听说月饼上有能上太空的纹样,天天追着我问,能不能请你们来,跟孩子讲讲这些老手艺?”
团队一口答应,还提前做了准备:阿宇把年画拓印工具改成了迷你版,颜料换成了无毒的可水洗款;晓雨削了最细软的竹篾,编好半成品竹编月亮,只留最后几针让孩子动手;林晓则打印了简化版的“鲤鱼戏月”纹样,裁成手掌大的贴纸,方便孩子贴在月饼盒上。
到幼儿园那天,大班的小朋友早早就搬着小椅子坐好,桌上摆着提前分好的迷你月饼盒。阿宇先拿着拓印工具上台,没讲复杂的技法,只举着小拓板问:“你们知道吗?这上面的嫦娥,之前跟着卫星去过大太空哦!”一句话就勾起了孩子的兴趣,纷纷举着小手喊:“我知道!我有印着嫦娥的笔记本!”
拓印环节最热闹。阿宇教小朋友把拓板按在纸上,轻轻敲几下,小月亮和嫦娥的轮廓就显出来了。有个小男孩没掌握力度,拓印时把颜料蹭到了鼻尖,却举着作品笑得开心:“老师你看!我的嫦娥,带着小斑点!”阿宇没纠正,反而笑着说:“这是独一份的‘星空嫦娥’,特别好看!”
晓雨的竹编角,围了一圈女孩子。她把半成品竹编月亮递给孩子,手把手教她们穿最后几针竹篾:“慢慢穿,就像给小月亮织衣服一样。”有个小姑娘手巧,不仅穿完了竹篾,还自己加了根彩色绳子:“我要把它挂在书包上,让嫦娥跟我一起上学!”
最惊喜的是分享月饼的时候。每个孩子的迷你月饼盒上,都有自己拓印的图案、编的竹编,还有贴的小鲤鱼贴纸。张老师看着孩子们互相炫耀:“你看我的玉兔!”“我的鲤鱼能跳很高!”,跟小张说:“以前教孩子中秋习俗,他们总记不住,现在亲手做了,不用教就知道嫦娥、玉兔是什么,这就是非遗的魔力啊。”
临走时,孩子们把自己做的拓印画、迷你竹编,一股脑塞进团队手里当“礼物”。有个小男孩拉着阿宇的衣角,小声说:“哥哥,我以后能不能去你的工坊,学印能上太空的年画?”阿宇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当然能,等你再长大点,我教你刻版!”
回去的路上,晓雨翻着手里皱巴巴的拓印画,上面的嫦娥歪歪扭扭,却涂满了鲜艳的颜色。“原来传承不是等孩子长大,是从小就把种子种在他们心里。”她笑着说。小张点点头,刚要说话,手机就响了——是之前联系过的博物馆,说想办一场“非遗与童年”特展,邀请孩子们的作品参展,还想请团队设计亲子体验区。
车窗外,阳光正好,手里的拓印画被照得格外明亮。小张忽然觉得,非遗的故事,从来不止有“上太空”的壮阔,有“进市井”的温暖,更有“入童心”的柔软。而这些藏在童声里、画纸上的小印记,终会慢慢长大,变成未来传承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