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形象的比喻。
但探照灯也可能照到垃圾而不是鱼。
你的误判率如何控制?
如果粗筛出错,整个系统都会偏离方向。”
这个问题更狠了!直接点出风险!
苏想的心跳更快了,但思路却被逼得愈发清晰。
她几乎是凭借本能和之前被李泽川“折磨”出的调试经验回答道:
“所以我们加入了动态阈值和实时反馈机制。
就像……就像有经验的渔夫,不会只相信探照灯一眼看到的影子!
他会根据海浪、水温等多种信息实时调整判断,甚至允许第一次下网捞空,但会立刻修正第二次下网的位置。
我们的精判模块和决策器,就是那个经验渔夫。”
她再次用一个非传统的比喻,解释了那个复杂的自适应机制!
台下安静了一瞬。
随即,那位老教授的嘴角,似乎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虽然很快恢复原状。
他点了点头,没再追问,只是简单地说:
“很有趣的角度。谢谢你的回答。”
危机解除!
苏想背后惊出一身冷汗,腿都有些发软,但一股巨大的、劫后余生般的兴奋感冲了上来!
她做到了!她没有垮掉!
周炽在后面几乎要忍不住欢呼出来,强行憋住,只能用激动无比的眼神疯狂给苏想示意。
李泽川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个真实的、带着点赞赏的弧度。
陈知行看着她,镜片后的目光深沉,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只是极轻微地颔首。
苏想,在经历了最初那个下马威后,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
后续几个问到她的问题,她虽然回答得不算完美,但都抓住了核心。
甚至有两个问题,她再次借助那种奇特的、跳跃式的直觉,给出了让评委们若有所思的答案。
她站在台上,灯光打在她依旧有些苍白却眼神明亮的脸上。
那一刻,她不再是那个躲在姐姐光环和队友庇护下的“水货”
而是真正散发着属于自己独特光芒的参赛者!
北大团队的陈述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下台时,苏想还能感觉到台下许多关注的目光,包括那位白发老教授带着深思的眼神。
然而,就在她走下舞台台阶,即将进入侧幕的阴影时,她清晰地听到旁边等候区传来两个女生兴奋的窃窃私语:
“快看!清华的秦屿学长要上场了!他今天也好帅啊!”
“是啊是啊!而且听说他不仅能力强,家世也好,性格还特别温柔,对谁都笑,简直是完美学长!”
苏想下意识地回头,正好看到秦屿整理了一下衣领,脸上挂着那招牌式的、温和无害的笑容,准备登场。
那笑容,却让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苏想,莫名感到一丝寒意。
回到后台休息区,周炽终于忍不住,兴奋地用力拍了一下苏想的肩膀:
“苏想!你可以啊!刚才那回答绝了!
探照灯打鱼?亏你想得出来!没看那老教授都被你唬住了!”
苏想被他拍得龇牙咧嘴,但心里却像喝了蜜一样,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我……我就是瞎说的,差点吓死我了。”
“瞎说能说到点子上,那就是本事!”
李泽川难得没有泼冷水,反而勾着嘴角点评了一句,“比死读书强点。”
陈知行递给她一瓶水,言简意赅:
“表现很好!直觉运用得当。”
能得到陈知行的肯定,比得到周炽一百句夸奖还让苏想开心。
她接过水,小声道谢,脸颊微红。
紧张过后,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
但下一支队伍就是清华,他们需要留下来观察对手。
秦屿带领的清华团队上场了。
舞台灯光下的秦屿,确实如那些女生议论的那样,耀眼得让人移不开眼睛。
他身材挺拔,容貌俊朗,穿着合体的西装,嘴角始终噙着一抹温和自信的微笑。
举止从容优雅,一举一动都透着良好的教养和十足的领袖气质。
他的开场白简洁有力,幽默风趣,瞬间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力。
就连评委席上的几位严肃的教授,脸上也露出了欣赏的笑容。
他们的方案同样极其出色,技术扎实,创新点巧妙,完成度非常高。
秦屿作为主讲人,逻辑清晰,表达流畅,深入浅出地将复杂的技术讲得明白易懂。
时不时引经据典,展现出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
台下他的“迷弟迷妹”们显然更加激动了,眼神里充满了崇拜。
周炽抱着胳膊,啧了一声:
“装模作样。”
李泽川则眯着眼,看得更仔细:
“方案很稳,几乎挑不出毛病。这家伙,确实有两把刷子。”
陈知行沉默地看着,目光冷静,像是在分析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
苏想也认真听着。
她不得不承认,秦屿的表现几乎完美。
他的演讲富有感染力,技术阐述无懈可击,团队配合默契。
相比起来,他们北大的方案虽然创新惊艳,但似乎更“野”一点,风险也更大。
就在清华团队陈述结束,回答评委提问的间隙,后台等待的其他队伍选手也忍不住低声议论起来。
“秦学长太厉害了!人长得帅,学习又好,听说家里背景也很硬?”
“是啊,好像他父亲是哪个部委的高官吧?母亲也是教授,真正的书香门第+权贵之家。”
“怪不得气质那么好!
而且听说他性格超好的,对学弟学妹特别照顾,一点架子都没有。”
“简直就是小说男主照进现实啊!不知道有没有女朋友……”
“嘘……小声点,不过听说喜欢他的女生能从清华排到北大,但他好像一直单身,挺洁身自好的。”
这些八卦碎片飘进苏想的耳朵里,勾勒出一个近乎完美的“别人家孩子”形象。
阳光、优秀、家世好、性格好……几乎没有任何缺点。
可不知为何,苏想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他之前说的那些……
那种强烈的反差感,让她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这时,一个评委向秦屿提出了一个相当尖锐的问题,关于他们方案中某个技术选择的潜在风险。
秦屿脸上的笑容丝毫未变,从容不迫地开始回答。
他的应对非常巧妙,先是坦然承认了潜在风险的存在,显示了他的坦诚。
然后话锋一转,引用了大量数据和参考文献,详细阐述了他们是如何通过其他技术手段将风险控制在极低水平的,最后还谦逊地表示这是目前的最优解,欢迎各位老师指正。
回答得天衣无缝,既展现了能力,又体现了风度。
台下再次响起赞叹的掌声。
然而,站在后台的苏想,却微微皱起了眉。
不知道为什么,她总觉得秦屿的这个回答……太完美了!
完美得像是一篇精心排练过无数次的演讲稿,每一个转折,每一个引用,都恰到好处,反而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尤其是他引用那篇极其冷门的参考文献时,流畅得像是那篇文章就刻在他脑子里一样。
可是那篇文章……
苏想隐约有点印象,好像是最近才在某本国外期刊上发表的吧?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