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过程如履薄冰,每一次落笔都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
她必须确保,即使这些草稿纸被任何人看到,也只会被认为是一个勤奋学者凌乱的思考过程,而不会引起丝毫怀疑。
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超高强度的工作,很快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迹。
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黑眼圈越来越重,只有那双眼睛,因为极度的专注和隐藏在深处的使命而显得异常明亮。
“苏,你还好吗?”
一天清晨,同事汉娜博士端着咖啡,担忧地看着她,“你现在看上去像是一只中国来的熊猫!黑眼圈太重了!研究所应该没给你安排熬夜啃竹子的任务吧?”
连一向严谨的施耐德教授也看不下了!
在一次组会结束后,他特意留下苏想,语气不容置疑:
“苏,你的成果非常卓越,但你的状态让我担心!
科学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我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要求你强制休假一周。
立刻,马上!”
被迫休假的第一天,苏想回到了她位于柏林查理检查站附近的一间小小公寓。
这是李泽川通过关系为她租下的,相对安静隐蔽。
她本想利用这难得的休息时间,好好整理一下脑海中储存的庞大信息,尝试将其系统化、理论化,为未来的传递做准备。
然而,就在她刚摊开一堆看似杂乱的草稿纸时,公寓楼下那个特定的公用电话亭响起了铃声——这是李泽川告知她的、仅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联络方式。
苏想的心猛地一紧,立刻冲下楼!
听筒里传来的是经过变声处理、但语气无比急切的声音,使用的是她和北斗团队约定的密语:
“老家急电!【北斗】遇强磁风暴,导航星信号微弱,急需【伽利略】的坐标修正参数!
重复,急需坐标修正参数!
风险极高,但机会可能转瞬即逝!”
信息很短,随即挂断。
苏想握着话筒,站在寒冷的柏林街头,浑身冰凉。
她明白!
“老家”是指863项目组,“强磁风暴”意味着项目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而“伽利略的坐标修正参数”,指的就是她正在研究的、关于复合材料界面失效的关键模型和数据!
国内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急需她这边可能存在的突破性思路!
巨大的压力如同冰山般压了下来。
传递,风险极高。
马普研究所的安全措施不是摆设,一旦被发现,不仅她个人将面临牢狱之灾和身败名裂,
更会严重损害国家声誉,甚至可能影响未来的国际科技合作。
不传递,国内的项目可能因此受阻,耽误宝贵的时间,甚至导致前期投入付诸东流。
她抬头望着柏林灰蒙蒙的天空,第一次感到如此孤独和无助。
这个抉择,太重了。
回到公寓,她看着桌上那些凌乱的草稿纸,那上面记录的,是她数月来的心血,也是可能打破困局的关键。
她想起了施耐德教授信任的目光,想起了同事们友善的问候,
也想起了姐姐苏念在病床上鼓励的眼神,想起了周炽、陈知行、李泽川他们期盼的面容,更想起了离京前沈老那句沉甸甸的“不忘初心”。
她没有退路!
从她决定踏上这条路开始,就没有了。
一个大胆而极其冒险的计划,在她心中迅速成型。
她不能直接传递数据,但她可以传递“思想”!
她可以将关键思想,伪装成一篇“独立完成”、准备公开发表的顶刊学术论文!
通过这个公开且相对安全的渠道,将破解困局的“钥匙”送回去!
只要论文的学术价值足够高,逻辑足够自洽,国内的战友们,一定能从中解读出他们需要的关键“坐标”!
这是一场赌博,用她的学术声誉和未来前程做赌注,赌北斗团队能心领神会,赌审查人员看不出深层的联系。
她不再犹豫,坐到书桌前,铺开新的稿纸,标题写下:
《基于跨尺度物理机制的复合材料界面动态失效建模研究》。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一场无声的、跨越大陆的智力支援,悄然开始。
苏想将自己关在公寓里,度过了几乎不眠不休的三天。
她不是在简单地整理数据,而是在进行一次精妙的“编码”工作。
她要确保这篇题为《基于跨尺度物理机制的复合材料界面动态失效建模研究》的论文,在任何一个审稿人看来,都是一篇极具创新性、逻辑严谨、数学优美的纯学术佳作。
但同时,她又必须将解决【北斗】项目困境的关键思路——
关于如何处理特定温度、应力耦合条件下界面键合的动态演化,以及那个至关重要的“临界能量释放率”的修正算法。
这一切,都要完美地嵌入到理论框架和数值算例之中!
这些关键点,对于不了解国内具体困境的人来说,只是论文中令人赞叹的巧妙处理;
但对于苦苦挣扎的“北斗”团队,尤其是陈知行和周炽,无疑将是黑暗中的灯塔。
她运用了自己所有的数学智慧,将核心参数隐藏在复杂的张量运算背后,将算法逻辑伪装成优雅的变分原理推论。
当她写下最后一个符号,放下笔时,窗外已是晨曦微露。
一周后,苏想返回研究所,不仅带回了完整的论文手稿,眼下的青黑甚至比休假前更浓重了几分!
同事汉斯见到她,夸张地捂住心脏:
“上帝!苏,看来你的休假成果斐然!
你这两个黑眼圈显然又升级了!对称、均匀、色泽深沉!
说真的,你再这样下去,我们研究所就要因为涉嫌违反德国《动物保护法》被投诉了!
我是说,你这黑眼圈的严重程度,已经足够让动物保护组织怀疑我们在虐待珍稀熊猫了!”
当施耐德教授拿到这篇论文初稿时,他的反应比苏想预料的还要激动。
“天才!简直是天才的构想!”
施耐德教授戴着老花镜,逐字逐句地阅读着,不时发出惊叹,
“苏!你将连续介质力学与离散位错动力学如此完美地耦合在一起!
这个基于能量泛函变分的动态界面模型,比我见过的任何现有模型都更接近物理本质!
还有这个修正算法……太精妙了!”
他抬起头,眼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赞赏甚至是一丝敬畏:
“苏,你再一次证明,真正的科学洞察力可以超越设备和资源的局限。
这篇论文一旦发表,必将引起轰动!
它为你,也为我们研究所,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论文很快被提交到领域内顶刊。
看着苏想白皙精致的小脸和那越来越明显的黑眼圈,施耐德教授叹了口气,既无奈又敬佩。
几天后,他给苏想安排了一位专属的实验室生活助理,希望能强制性地照顾好这位“东方魔法卷王”的身体。
苏想并不知道,几乎在她完成论文的同时,国内的陈知行,凭借对苏想思维模式的深刻理解和卓越的数理直觉,
已从她此前通过公开渠道零星发表的、看似基础的研究笔记中嗅到了特殊的气息,正带领团队艰难推演。
当这篇完整的顶刊论文预印本通过公开学术渠道传到国内时,陈知行瞬间洞悉了其中隐藏的“密码”!
“找到了!就是这个修正模型!”
陈知行在“北斗”实验室罕见地激动低呼,立刻组织周炽和李泽川投入验证。
苏想借助顶刊公开传递的“思想”火炬,成功穿越重洋,为陷入泥潭的“北斗”项目照亮了前路,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他们凭借这篇公开论文,成功实现了技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