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建委大楼那间临时设立的投标文件接收室里,象征着截止时间的红色电子钟,数字在无声地、残酷地跳动着。距离最终递交标书的截止时刻,仅剩不到七十二小时。这最后的倒计时,如同一根不断收紧的绞索,悬在“远景-山河”项目组每一个成员的头顶,而压力最大的中心,无疑是王朝歌舞厅那间被临时改造为“战时指挥部”的顶楼套房。
这里已然没有了以往的喧嚣与浮华。厚重的窗帘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干扰,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咖啡味、打印机墨粉味以及人体长时间熬夜后散发的疲惫气息。文件堆积如山,废弃的草稿纸团扔得到处都是,几台电脑屏幕亮着幽蓝的光,键盘敲击声和压低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曲紧张压抑的交响乐。
刘卫东是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精英团队”的灵魂。他双眼布满血丝,嘴唇干裂起皮,原本一丝不苟的头发也变得凌乱,但他的大脑却像一台超负荷运转的超级计算机,处理着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他身边围绕着几个从高校高薪挖来的建筑规划、工程造价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以及两个吴天佑从南方派来的、有着大型项目经验的专业人士。
他们的核心任务,是在吴天佑提供的框架方案基础上,打磨出一份无懈可击的最终标书。这份标书分为两大部分:技术标和商务标。
技术标厚达数百页,详细阐述了商贸城的规划理念、建筑设计方案、业态布局、人流物流组织、环保节能措施、以及后期运营管理构想。刘卫东带领团队,逐字逐句地推敲,确保方案既具备前瞻性和创新性,又符合北林市的实际情况和评审专家的审美偏好。每一个数据,每一张效果图,甚至每一个用词,都经过了反复的论证和修改。
“这里的消防疏散通道宽度,再核对一遍规范!”
“停车位配比,必须高于招标文件的最低要求,这是我们体现实力的地方!”
“运营保障这一章,要把我们与国内知名商管团队的战略合作意向书放进去!”
刘卫东的声音沙哑却不容置疑,他像一位严苛的工头,驱赶着团队进行着最后的冲刺。
而真正的胜负手,在于商务标,尤其是那份最终报价。这是绝对的机密,只有陈山河、刘卫东以及吴天佑派来的核心财务人员知晓。
会议室角落里,陈山河单独面对着那份薄薄的、却重逾千钧的报价文件。上面是一个经过精密计算后的数字。这个数字,既要低到具有足够的竞争力,能够一举击溃北林建总和四海贸易,又要高到保证项目在后续建设和运营中不至于亏损,还要满足吴天佑对投资回报率的要求。
刘卫东和财务人员给出了一个建议区间。陈山河看着那个区间,手指在桌面上缓慢地敲击着,眼神深邃,仿佛要穿透纸张,看到数字背后隐藏的刀光剑影和未来兴衰。
他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从厂区斗殴,到扳倒宋老六、李宏伟,再到如今坐在这里,与国企和资本巨鳄角逐。每一次关键的抉择,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这一次,尤甚。
报价过低,即便中标,也可能是个烫手山芋,甚至被拖入资金泥潭;报价过高,则可能功亏一篑,将机会拱手让人。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窗外的天色由暗转明,又由明转暗。
最终,陈山河拿起笔,在建议区间的下限附近,慎重地填上了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也带着他对自身命运和北林未来的全部赌注。
“就按这个报。”他将文件递给刘卫东,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刘卫东接过文件,看着上面的数字,瞳孔微缩,深吸了一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明白!”
就在标书进入最后打印、装订阶段,所有人都以为大功告成,可以稍微喘口气的时候,一个负责外围信息监控的年轻手下,脸色惨白地冲了进来,甚至忘了敲门。
“东……东哥!山河哥!不好了!”他声音颤抖,手里拿着一张刚刚打印出来的、还带着热度的纸,“刚……刚在本地一个非常隐蔽的地下信息交易论坛上,有人……有人在兜售疑似我们技术标里的核心数据!虽然只是片段,但……但规划思路和部分关键参数,和我们的一模一样!”
如同一道惊雷,在密闭的指挥部里炸响!
所有人的动作都僵住了,刘卫东猛地站起身,陈山河的眼神瞬间锐利如刀!
标书泄露?!
在最终递交前的最后时刻?!
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席卷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最后的准备,在即将完成的终点线前,遭遇了最阴险、最致命的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