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连绵,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整个汉东省城都被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水汽之中。
街道上行人匆匆,车辆拥堵的鸣笛声也显得有气无力。
一种无形的压抑感,不仅存在于省委省政府大院,也开始向省直各部门、各地市蔓延。
在省审计厅,厅长孙和平回到办公室后,立刻召开了紧急党组会议,传达了王海山书记的指示。
会议室里气氛肃穆,所有党组成员都意识到,一场硬仗即将开始,而审计厅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孙和平的态度异常坚决,要求抽调最可靠、业务最强的骨干,组成最精干的审计组,并且反复强调纪律和保密。
“这次审计,只对事实负责,只对王书记负责!任何人都不得徇私情,不得透风声,必须一查到底!”
在省发改委,主任则是忧心忡忡。他是吕梁提拔起来的人,“北部经济带”项目更是他一手操办的主要政绩。
王海山要求审计此项目,无异于直接打他的脸,甚至可能危及他的位置。他一方面要应付即将到来的审计组,另一方面还要想办法向吕梁汇报情况,寻求应对之策,忙得焦头烂额。
在一些高档餐厅和私人会所,各种隐秘的聚会骤然增多。酒杯碰撞声中,交换的是担忧的眼神和压低的窃语。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有人开始悄悄整理自己的履历,寻找可能的退路;有人则更加紧密地抱团,商讨着如何共渡难关;也有人冷眼旁观,等待着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夜色深沉,雨还在下。省委大院一号楼,王海山办公室的灯光一直亮到深夜。
他站在巨大的全省地图前,目光深邃。地图上,“北部经济带”的规划线路被重点标注出来,蜿蜒穿过数个地市。
他知道,自己投下的这颗石子,已经激起了千层浪。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调查、博弈、反击,将会更加激烈。
但他毫无畏惧,眼神中只有坚定和冷静。
他来到汉东,就是要荡涤这沉积多年的淤泥,无论前面是暗礁还是漩涡,他都必须前行。
而在常务副省长办公室,袁天也并未休息。
他仔细阅读着陈浪整理的那份营商环境摘要,脑海中思考着王海山今天的举动和未来的局势。
王海山展现出的强大意志和霹雳手段,让他看到了打破汉东僵局的希望,但也预示着前所未有的风险。
他必须更加小心地把握方向,在支持王海山改革举措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更要确保京州和“数字科创走廊”的发展不受到这场政治风暴的过多冲击。
“顺势而为……”他再次默念着父亲的告诫,但此刻他对这四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势”已起,如何“为”,则需要极高的智慧和定力。
他拿起笔,在那份摘要上,就几个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批注了自己的初步处理意见,准备明天就安排下去。
无论高层如何博弈,改善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惠及民生福祉,是他作为常务副省长的职责所在,也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
窗外的雨声,仿佛永无止境。这一夜,汉东省城无数人无眠。
新书记的“立威之举”,如同在这秋雨之夜划破长空的一道凌厉闪电,瞬间照亮了隐藏在平静水面下的巨大冰山,也预示着一场席卷全省的暴风雨,即将全面来临。